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4|回复: 0

文化大“餐”里,藏了怎样的节目创新秘料?|《一馔千年》首播评 ...

[复制链接]

1708

主题

694

回帖

681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814
发表于 2022-10-31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 u( h4 d3 i$ l" t, f( L& r            导读:把“一日三餐”讲出高级感,让“一馔千年”具有烟火气。
1 N2 r) H! a. F; A            文|黎河
* k# T& G5 }8 S0 H. p7 w& ?1 n            作为文化记忆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被传承至今,亦因为或被记载于古代各类典籍档案中,或被雕琢于器皿用具上,或被存留于宫阙墓葬遗址内,或被蕴含于人们诵读至今的诗词歌赋间……过去几年,这些载体逐渐成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意灵感和创作素材,持续霸屏。
6 Q( z' s1 B, N  x            关于“文化”的综艺想象还有哪些?昨晚(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饮食文化探索类综艺节目《一馔千年》,另辟蹊径地在“一日三餐”中让历史、文化和生活娓娓道来。节目通过“戏剧+历史+美食”架构的结合,创造出“思想+艺术+技术”的新IP,在烟火气里进行了更多文化传承的尝试。节目刚播出,#一馔千年开播#、#古人夏天用的冰块是哪来的#等话题就登上微博热搜榜前25位,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观众也从美食制作、摆盘设计、文化传播等角度给予高度好评。
7 m  P" A1 H- {- ~$ M) ?                        
& \* T. E" U5 D# D            把“吃”视觉化,7 W  Q, w+ U3 w5 s- P! U
            穿越时空的美食更有传播力: u* k6 m5 ~2 U
            “灯满州桥月正羞,汴梁万户入夜游。凉水荔枝与君饮,琼林冰室消暑愁。”* d( v* b' Y, X  B. Z% ]  `% I
            卖饮子的老板娘吟诗一首,伴随着闲汉喝下荔枝膏满足的长叹,舞台旋转回现代,嘉宾们掌声不断,仿佛才从千年前开封的盛夏夜晚大梦初醒。融入戏剧化舞台与影视化镜头的表现元素,《一馔千年》采用多演出区域、多屏幕构筑故事场景,在虚实明暗间由“馔”到“转”,实现了浪漫化的时光流转。
+ w5 R9 c% @/ i" R" Q5 D, `) v                        $ T) o5 J9 O6 O. f; ?! |+ V! B0 \, k. [
            有关“吃”的创意被《一馔千年》玩出了花样。一方面,节目打破时间的束缚,每一集都从一个代表性的历史名场景切入,除了首期的《清明上河图》,还包括“郑和下西洋”“忆江南”“同福客栈”等,让观众的味蕾不断穿梭在汉、唐、宋、明等不同时代。人们也在不同的典籍中找到对应的菜谱,正如沙溢说,“探索拉近了我们和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品尝到了他们曾经的美食的味道。”+ `. H3 X# l1 A: f8 {2 i9 y8 n/ u
            另一方面,节目打破空间的限制。视听元素的交错运用构成的叙事意境,扩大了传统美食文化传承的传播边界,舞台空间的变幻撬动了时间的流转,让受众与诗词典籍、历史故事之间实现情感共振。在“一馔千年”这家餐厅里,剧场、餐桌和厨房的叙事交替上演,甚至再加上国家图书博物馆等外景,都让关于美食文化的讨论更加丰富且具有底蕴。
& v9 U# a) i% ?8 R  o5 [                        
7 p' i& \+ G1 d& V# ^            事实上,不仅包括舞台设计让观众穿梭在不同时空,人物嘉宾身份的多元也让观众能够更加理解藏于饮食中的多种精神侧写。7 y3 O4 ^( b! S
            节目中的厨师何春寰多次分享有关中国台湾的故事,“虽然我会时常想起在台湾的点点滴滴,但是在大陆这块土地,有我的爸爸妈妈以及祖先们成长的经验,这里有我的根。”每当吃上一口蛤蜊,她再看一眼从台湾带到大陆的蛤蜊,乡愁之外,更是同根同源的共鸣所在。& q1 h3 A5 ]; _5 {1 }0 v+ G- a
            文化传承的源远流长需要借助“视”和“听”来增加其美食魅力,在《一馔千年》中,其题中之义恰到好处地体现在舞台布景、灯光舞美、演绎形式上,探索厨房+视觉餐厅+演馔剧场的来回变换,再在这些空间之上的小剧场+真人秀+现场访谈等模式的组合创新有助于受众更好地汲取传统美食文化中的精华。
7 n) K. g) ^6 f# F+ x' ^7 ~; X                        
1 G- S* K4 h0 M- |% A2 D7 H9 H            文化传承如何高保真?5 ~) A  S6 ^1 i* W. K7 N
            情境、情感、情怀缺一不可
& P# Z" s- m3 A- ?9 U& Q8 M- M            怎样才能从美食中一窥千年,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
& j+ s3 d8 W4 F/ X2 {1 ?  I            美食不只是拼凑起来的味道,它带给人的不仅是身体感官层面的味觉体验,还有心理层面的生命体验,乃至文化层面的记忆传承。! Y, d* u* ^6 C* T
            要从多层次实现这种效果,首先要制造情境,《一馔千年》基于从古籍诗画中捕捉细节要点,把它们从文字变成故事和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使其“被遗失”的美食得以更深度地被探讨呈现,以更好地助力经典文化传承。包括用鱼替代贵的假蛤蜊蒙混过关、争抢顾客品尝盏蒸、街头闲汉饮冰等都让观众进一步明白美食产生的历史背景。5 n2 U; q4 V, `$ {
                        ; R% x, h$ X- j- R! S2 U+ J
            “盏蒸还需品质好,莫在口舌争锋芒。”当为了争夺顾客的店家握手言和,小故事也折射了北宋时期皇室为了节俭和天下太平提出“止用羊肉”口号后,宫廷饮食风尚带动民间吃羊潮流的社会情境。" I* V+ P" c# v3 S' a+ H+ R
            除了大情境,每道菜品的摆盘设计也极力打造小情境,例如想要人们相信“鳜鱼”即“蛤蜊”,不仅鱼片是盛放在洗净消毒的赤贝中,还用黑豆模拟卵石,还原出海边岩石上水鸟觅食的场景,进而让人们在“美丽的误会”中领略美食的妙处;而盏蒸这道菜也是从《清明上河图》上的虹桥寻得灵感, 桥上落羊肉、淋汤汁,桥下以秋葵制小船,竹签作长蒿,恢弘大气又浑然一体。
2 X: b, e8 P8 r# L                        
+ w# X( R1 |& v, ]2 U# m) F            其次要连接情感,饮食文化是经过长期培育和沉淀而成的文化,从其成型到为一方人民所接受和传承,这里面除了美食本身的魅力,还凝聚着群体认同和群体记忆。例如“假蛤蜊”这道菜不仅让嘉宾感受到了古人吃蛤蜊传递的思乡情感,也激发了现在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文化情感。
! Y8 X  l; E# j2 k. D* h2 D8 k3 g1 w            “馔”出来的并不仅仅几种画作或典籍中的食物,往往还是我们心中的柔软,承载着我们的想念和对家的渴望,让千里之外的人忆起家的味道,缓解对家乡的思念之苦,触动游子之心。
% F7 [" P/ w- |3 j  \! D: a            最后需共振情怀,《一馔千年》紧抓观众兴趣点和聚焦点,让他们在感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与不同朝代人共享对生活的期待,包括思乡之情、和谐愿景、快乐生活方式等共同凝聚成集体的民族情怀。一碗假蛤蜊、盏蒸破除的是传统与现代之“隔”,最后的戏剧演绎中,谭咏麟饰演的老年张择端终于完成了《清明上河图》,其对描绘盛世太平的梦想坚持也感染了无数的人。, s0 V3 f5 ?( k+ P5 t
                        
' p0 p+ u' l) `! q. M$ Q            正因如此,“一馔千年”的题中之义才逐渐凸显——无论距离相隔多远、历时多久,人们越发牵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灵魂归依的故土,对民族和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始终根植在每一个人的情感中。尽管很多美食已经演变成更具时代气息的模样,但在节目串联起的共同文化谱系中,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审视,也能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打下更坚固的基石。7 n% |4 x/ f' U$ m+ w, V
            在历史中找宝,在现实里破题,
# Z# Y% _( \2 Y' g& p# Y            立体式传播才能引共鸣
+ K  \- d. p" ^+ q! V# q' \( Q            饮食文化既是多种因素合力的创造性产物,也是民族文化中“大浪淘沙”后选择下来的成果。为什么这些美食能在那个时代备受追捧并作为习俗保留下来?为什么在不同的地区能孕育出那么多各具千秋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在节目从诗画古籍挖掘饮食的过程中都能找到答案。
' D* s+ s, X+ Y( k  P" T            节目整体观感轻松、和谐、融洽、唯美,把一日三餐中的烟火气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特色的美食文化,打破了美食常出现在纪录片中的刻板形象,将许多尘封在历史中的美食带到观众面前。《一馔千年》结合受众接受文化的习惯方式,融入时尚流行元素进行传播,使其参与其中,形成喜闻乐见、视听新颖的活泼形式。2 f0 ~* \  h$ S, d
                        & P! N# D! k) {& [" j& ?1 E
            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苏轼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是杜甫畅言“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或是《汉书·郦食其传》中那句著名的“民以食为天”,那些浓缩了生活智慧、蕴含了情感温度、情怀共鸣的结晶则散落在了日常生活中,《一馔千年》的作用便是拾掇并打磨好这些结晶,把它们以综艺的方式自然呈现。所以,我们既能从盏蒸中理解到“从羊从大、羊大为美”的释义,又能在荔枝膏的再现中感受汴京的繁华。! i6 k5 k* N& ]& `
                        + S- d  |' b( \" H
            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从历史隧道里不断找到新的宝藏,让其蕴含的思想精华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观众达到精神上的共振,唤醒观众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热爱。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北宋的风味人间,让清明上河图更加生动了”“这才是‘真’文化大餐啊!既能学做饭,又能涨知识”“第一次看这么有文化的美食节目”“与千年前的美食相逢,骨子里的民族DNA又动了起来”……
. U* ]5 z0 N6 B, U' {% ^0 C% ?4 A            能够看到,《一馔千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同时利用美食的载体和综艺的表达形式,能够很巧妙地让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群轻松接受,开拓文化传承和民族共鸣实现的新想象空间。总台的文化类节目创新这一次在垂直类型开拓上创意十足,也真的迎合了时代的步调,实现了双向互动的参与式立体传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7 11:06 , Processed in 0.0402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