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满“桃源”,美在永春)
, N* q8 c* K8 V* b' P1 K3 |5 s
5 q1 W' I' q. {4 |( f0 b2 }
6 i7 X, a/ f" J$ T$ t4 W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 l1 Y1 s1 y% g/ Z( f3 M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古称“桃源”的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上美岭、访大羽,听乡亲们讲述这些年家乡的建设变化,感受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
; C$ t& E. e9 K' ~永春,位于晋江上游,素有中国香都、中国芦柑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永春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因地制宜,精细规划,结合乡村建设发展实际及村庄不同特色,做精做美新农村,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 J6 Z7 j$ M* D# q, @. F: v紧抓机遇,“美岭精神”谱新篇% L# `5 N, l0 q. v% c. m! D% T2 m+ K% M
美岭,旧称“尾岭”,地处永春、安溪交界的莲花山西麓,方圆面积仅5平方公里,是个出门皆山、地无三分平的小山村。因其贫穷,远近流传:宁吃咸竹笋,不嫁尾岭人。
2 A$ S/ M& [$ \1 [5 i& G, a- f d4 z山路蜿蜒,群峰连绵。! }* Q- g5 W( M' }
1996年5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考察,为《美岭春潮》一书题词“学习美岭精神,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
6 X; w( E* {$ O3 Y( T' Y( q20多年来,美岭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牢记嘱托,强组织、兴产业、办教育、聚人才、优生态。如今,美岭村拥有10多家骨干企业,2021年纳税1.46亿元,连年纳税总额居永春县首位。
. r, h9 A" M Z. u2021年,美岭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的群体比例超过50%,20万元至6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40%,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1 B" C: b7 q5 P4 M( s& ^1 G
“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已经70岁的原村委主任苏忠贤回忆过去,感慨万千。
7 x' L, O; g$ f2 e& `6 Q4 u早在20世纪80年代,经营木材生意起家的苏新添毅然返回美岭,把积攒下来的四五万元血汗钱拿出来,带领村民建电站、修公路、办工厂,走活了“要脱贫灯先明、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办工厂”的三步棋。6 j8 T' A& e* X! p
从第一盏灯亮起到三个村级小工厂建成,美岭村破茧成蝶,浴火重生,敞开的山门,迎来四面八方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通过近年来多元化的发展,敢拼善赢的美岭人紧抓机遇,团结拼搏,将美岭村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 @8 V: N; F8 X1 i' |
“一人富不是真富,只有群众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美岭村党委书记苏永钢介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美岭村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让村民真正过上宽裕的生活。7 s" r, q- ~. ?& R
将散居山上的村民统一规划到村中心居住,实现居有其所;兴办幼儿园至高中一体化的美岭中学,实现幼有所教;建设美岭卫生院,每年拨款30万医疗经费补助,实现病有所医;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至2000元的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
; s$ h& u2 a8 W6 K, o/ q H一项项暖心举措,映射民生温度;一个个改革红利,化作生动图景。美岭发展了,村民富裕了,也为美岭聚集了人气。
. l+ X) |8 p/ P- f, n; |/ V" H“我是另一个镇的,是美岭中学第二届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来任教的康滨峰感触尤深。美岭中学的创办,既成为周边山区学生的最大福祉,也成了美岭的“乡村振兴人才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岭学子或回乡创业,或资助家乡,默默地为美岭的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 _4 N4 d& e3 X, I7 d: g; R+ Q A, ?9 s; v$ C1 Q. c% {
美岭中学全貌 永春县委组织部供图1 G$ s+ i3 {$ Y* P. s# u- Z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从一开始的制材厂、胶合板厂、纸箱厂、水泥厂,到涵盖水泥、电力、旅游、教育等多个产业链条,拥有资产30多亿元人民币的村办集体企业——美岭集团,每一步的发展跨越,都让美岭之路越走越宽阔。* Z; l$ [4 s& N2 J" A
如今,美岭村已成为八闽大地的“明星村”,参观、取经、学习者纷至沓来。
' p+ q- w; `9 a. p2 |从摆脱贫困到振兴乡村,走在奋进的康庄大道上,美岭人信心满怀,充满希望。0 ~3 i( m8 d& D( [ X- F; R: q
因地制宜,文化资源与乡村建设完美结合
( Q# @1 K+ c. Z4 P5 S大鹏山下,鹤拳威武。: M5 \4 @' `0 d0 ^3 T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大羽村调研时指出,“新村建设要因地制宜,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能把白鹤拳文化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 d4 S1 E- q$ \7 x9 Q谆谆嘱托,深深烙印在大羽人心里。
+ N% @4 g% L l1 d大羽村,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北部大鹏山上,是名闻四海的永春白鹤拳发祥地。+ c' P6 h ?9 a" b
“白鹤展翅,天下永春”“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来到大羽村,闽南特有的传统民居与连片的白鹤拳景观墙让人耳目一新,在草木葱茏、秀色斑斓的时光里,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4 ?! O5 N7 J8 l" Y: A
9 A! h, ~, Y' ~+ N5 Y- |. U" j8 W7 v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 永春县委组织部供图
. ]8 A c' g' G+ [2 a“我们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会打白鹤拳。”在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鹤拳代表性传承人周金盛即兴展示拳法,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一拳一脚铿锵有力,赢得场内掌声阵阵。
# n( Q$ o$ R# V" X6 A- {8 y$ I近年来,大羽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巧打白鹤拳文化牌,以“党建引领、文化强民、生态养民、产业富民”为导向,将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村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名村。0 {5 m v7 i. V- a! L
“鹤翔永春,拳振四海。”2008年,永春白鹤拳等拳种组成的五祖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5 r0 z! u1 Q! I$ p; Q9 ^
从2009年开始,永春县每年都举办白鹤拳文化节,搭建一个与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璀璨非遗,薪火相传。”2010年起,永春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永春白鹤拳操,通过体育课、早操或课间操开展活动,使永春白鹤拳在校园得到全面普及。* {7 a& X# V. o8 t, T- K
现在,让周金盛引以为豪的是白鹤拳走出国门,已传播至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最广的民间传统武术之一。
5 S+ i* P4 _ u" H, ]“振兴乡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久久为功。”作为白鹤拳传承人,习武40多年的周金盛初心不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的人喜欢白鹤拳,喜欢大羽。
. b4 Y- G+ I% b f# k: y! m经历春之萌发,才有夏之繁盛。大羽村以文化产业撬动乡村经济,以乡村经济助力全面振兴,先后获得全国宜居村庄、中国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泉州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p3 o7 q; B3 X- ^% Y7 g
“村里特色的发展定位,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越来越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了,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些幸福的改变让隐羽民宿主人辜燕萍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以“白鹤拳”为主题的隐羽民宿面朝演武广场,在这里可以俯瞰永春县城,成了露营踏青、围炉煮茶、团建打卡的好去处。辜燕萍说,今年的“五一”假期,游客量大大超过了往年。3 Y3 }: d7 y( g. u" z3 F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大羽村山清水秀,草木丰茂,这里盛产枇杷、芦柑、甜橙、蜂蜜、大麻笋等特色农产品,原生态美味可口。& b2 L/ u4 F1 Z
在村民黄锦旗家,刚熬制出锅的枇杷膏晶莹剔透,甜香四溢。谈及收入,黄锦旗毫不讳言地说:“一年下来差不多可以做100锅,扣除成本,枇杷膏的利润能有十几万元。”
2 f- y; c& ]6 v, \9 T7 s H9 b& u1 I q g1 K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全貌 永春县委组织部供图2 j6 T% j3 R3 D) w1 L. {; P
青山绿水增福祉,美丽乡村更宜居。近年来,永春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美岭精神”,创造了一幅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美好图景,闯出了一条具有永春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j. r$ Y2 |9 I" W8 |% ~站上新起点,舞台更宽广。下一步,永春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结合“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走前列、树样板,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永春力量。(人民论坛记者 王卓怡 曲统昱)/ k- S, M; c0 e L
0 ?) }% t4 y6 j4 X6 R7 l: ~/ \: d K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