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京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均为亲密接触感染,疾控最新提示…; P# I0 ~) j# P6 f' V
每经编辑:卢祥勇,盖源源
8 E& W; [5 T, X, |3 ~0 A8 \ 6月6日晚,据北京疾控消息,近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病例发现后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5 w- F* _2 H5 r9 e$ m( W' K
! H9 D9 q0 x0 o) a
北京疾控6日还发布了健康提示,全文如下:
" a7 S; L% c9 S6 P2 c! g% K4 h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_0 }/ z! \% Z8 c( A
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 I) |2 ]+ X# n7 j, _ 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X) S9 g; S9 w2 @0 m! G2 n, T
猴痘的治疗方法: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7 U8 U" l8 Z+ D9 c
猴痘的预防: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h* t1 f" i$ O3 P) r# f# C
做好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O# u. O( {* `, _2 ^ i( y5 k
就在上月11日,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E; {9 ~( g2 f) d p, `
谭德塞表示,虽然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已结束。猴痘疫情仍是严峻挑战,各国需采取强有力和可持续的应对措施。
9 U3 j; L: e4 w$ u 谭德塞呼吁各国维持检测能力并继续评估风险,在需要时迅速采取行动,同时建议将猴痘预防和护理纳入现有的卫生计划。
: K) k& W6 X$ y1 D3 Y9 K8 X 谭德塞表示,得益于各国的迅速反应,全球在控制猴痘疫情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过去三个月上报的猴痘病例比之前三个月减少了近90%。 s S9 h9 @+ h3 |% o) M
谭德塞还表示,自去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上报了超过8.7万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达140例。
8 u: d. C+ S% g' j" M# Q8 D; H' u 编辑|卢祥勇 盖源源; c* a- f, `4 [% R; q L
校对|孙志成
9 o- C9 z- s6 u7 i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09160062
: N& b$ K/ w+ [0 ^' j% N: Y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北京疾控、央视新闻3 _6 G& Q2 h3 R. g6 Y
每日经济新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