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农民乐团、中药香包......马庄村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兴村”路) ' V& R: O0 r, x" L8 A
【开栏语】
0 c8 u" k$ p# E* Y# O2 z' y8 ?! y
( \( h) v1 l: k4 x( P/ [) F& L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颇丰、代表性强。4月22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在两阶段、共计19天的行程中,采访团将深入苏沪浙皖蹲点调研采访,生动展现长三角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发展经验。
5 d D- ^$ \/ Z; G1 D: @5 K) b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全村区域总面积5.2平方公里。曾经的马庄村是一座煤灰弥漫的小村庄。本世纪初,马庄村一马当先勇敢转型,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如今,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乡村之一,马庄村成为徐州贾汪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蝶变的最佳注脚。0 _1 K. b7 p+ O
" `' W6 q2 i8 s& c- ]* P! x坚持文化带动 一支农民乐团奏响小康进行曲
- A4 ?7 n" _: n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拥有一支拿过“国际大奖”的农民乐团,是马庄村的响亮名片。1988年,马庄村组建了当地农民乐团,这是苏北第一支铜管乐团。2007年,乐团参加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获得了第二名的佳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乐团上过电视、去过国外,斩获奖项无数。
Q$ ^# v& R3 \$ L/ s& L {* p三十多年来,乐团始终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提升水平”理念,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编排小品、快板、歌舞等一系列正能量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现在我们又组建了一个278人的民俗表演团,通过排练活动,可以经常把群众聚集在一起,这对我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王侠介绍。
: g" a. |! ]4 Q+ ~8 n
4 |8 Z' f j7 t) d$ y( S以乐团为依托,马庄村在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节点还推出各类综艺节目和民俗表演,组建民俗文化表演团,让更多村民加入到锣鼓、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表演队伍。9 n" P4 v" Z0 n; t9 {8 A4 y; G
2022年,以江苏省级非遗项目马庄灯俗展演为主要内容的马庄村第35届元宵灯会举办,不仅有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省级非遗徐州泥塑以及文艺演出、面灯展示、民间美食,还创新了巡游快闪、舞龙舞狮等节目。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村文化活动也渐渐演变成旅游活动,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 t: \5 |4 M5 f2 X坚持产业富民 “小香包”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T1 E) X7 f7 f4 g7 k9 A: t1 q1 ?
马庄村的“宝贝”除了乐团还有香包。历史悠久的马庄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纯手工制作,精配中药,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0 ~& x, F' z# {' v8 F1 x( e
马庄村的八旬老人王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传承人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参观了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对马庄香包连连称赞,并花30元钱买下王秀英制作的一个中药香包“捧捧场”。总书记的点赞,点燃了王秀英老人把香包产业做大的激情,也敲开了马庄香包走向产业化的大门。: ~" g0 @7 O; @/ [- T
! u6 H5 w5 [7 V& l1 o
如今占地2000平方米的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建成,集香包制作、展览、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马庄村与行业领先的运营转化公司合作,组建马庄香包运营团队,开通抖音电商平台,新开发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创产品80余类,研究配制中药配方16个。
! o* v4 S, U" I/ j今年65岁的马庄村村民夏桂美,原本在街道从事保洁工作,7年前她也加入了香包制作的队伍。从刚开始什么也不会,到现在她一天可以完成20至30个香包的制作,月入2000余元。“现在香包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了,不仅件数多了,效益好了,人性化的管理还不影响家里干活、接送孩子。”说起现在的工作,夏桂美很是满意。
9 t/ R* f/ H' d) E A& @% I6 e, t+ r2 K4 l T- R/ |% _
据了解,从香包产业化以来,其年均产值达80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400个,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小香包”得到“大实惠”。
Z8 e: e: p6 u9 I$ d坚持旅游兴城 环境变化带动乡村旅游经济
* ] {: B2 [3 G8 S6 D8 X2012年,随着村旁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建成,马庄村开始向旅游经济转型。依托潘安湖景区的蓬勃发展势头,马庄村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先后对全域3个自然村基础配套、景观绿化等进行全面提升:美丽宜居的中心村、河净岸青的真旺村、整洁有序的正旺村,共同组成了一幅景怡人和的美丽画卷。9 ~) ~7 j0 c8 C8 w; `6 L
G( X d( u$ y同时,马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目前,马庄村正积极与潘安湖一体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努力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今年1月至3月,我们的旅游人数达到了15万人次,这对我们马庄村的三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王侠说道。/ |4 v/ I: L6 S% s( _: p" U, F- c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蓬勃发展的马庄村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新的故事。每年演出100多场的马庄村民乐团、供不应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庄香包”、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如今的马庄村傍湖而居,鸟翔禽鸣、草绿花香,每年引来众多游客。而徐州马庄村以“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更是成为了江苏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个范例。0 P. c3 M9 M: X% x0 `9 B4 a6 J* T
1 G1 V* S9 S) u C+ v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