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标题:珍酒李渡登陆港股即破发:湖南富豪吴向东完成第二家公司上市,去年利润均下滑; r4 E6 o9 N! K- N" C. ?7 h) X
5 M& ^& O ^' V
编者按:“英雄者,手握三国。怀大志,付良谋,战群雄,得天下。”2023年注定是转折的一年,白酒行业高管层的起起伏伏,亦如三国时期群雄逐鹿。. X0 i; `- L9 S) O( I( O' q# L% j
搜狐财经特推出“煮酒论英雄”策划系列,覆盖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以及舍得酒业等知名白酒企业“一把手”,更有忙接班的“酒二代”,多方位解析酒企掌舵人的“AB面”。- z, Y8 p @ j4 i$ K% w8 @
第四期关注的是金东集团董事长吴向东。+ a E$ T6 E' y' w
; O: c6 `" a' ~
出品 | 搜狐财经2 y7 u9 v. Q9 [5 q
作者 | 叶子沛
& \) e5 ]2 C1 D0 c% Y. V 4月27日,“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正式登陆港交所,其背后的白酒资本大佬吴向东也成功在推出华致酒行的“酒商第一股”之后,再度斩获“港股白酒第一股”。
+ }6 H" |, e# {8 ]' K 旗下公司的迅速拔升离不开吴向东在资本运作上的“长袖善舞”。
# G% S" x/ E4 @. }! G6 x) { 在打包旗下四家酒业公司组成珍酒李渡后,吴向东又迅速从Zest Holdings处以发行金融工具的形式融资104.53亿元,过去的两年内,珍酒李渡仅从这一项上获得的融资现金流入就超过了50亿元。
$ \" U% @8 n2 F" z 拿着大笔的融资,珍酒李渡大力投入广告营销,厂房设备以及存货等规模也迅速攀升,与之相随的是其营收规模的节节攀升。
! o1 Z# b7 f& } 这一发展路径从华致酒行的财务数据中同样有所体现,过去的两年,华致酒行大量挥金囤货备战春节旺季,存货与预付款合计分别超50亿元及60亿元,而2022年,华致酒行补充现金流的一大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
( y/ _: f; j. q 但即使是2022年,吴向东为这两家公司筹到了更多的融资现金流入,同时也在过往的路线上加大投入的力度,但营收增速的放缓以及净利润的下滑依旧未能改变。. g6 s6 U. d8 \9 Z
珍酒股价上市破发、市值跌破300亿港元8 \7 t) L9 z! H/ H D
吴向东曾经花八年的时间大量收购酒企,2001年到2009年,吴向东一口气收购了13家酒业公司,其中就包括“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四川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F' U) B3 s- m7 V8 o+ e
在酒业流通行业,吴向东在2005年创立了华致酒行,并于2019年登录深交所,成为中国首家酒类流通A股上市企业。
9 f ?/ b# U+ _4 c( u. s. s 此次,“打包”4个白酒品牌的珍酒李渡则成为了“港股白酒第一股”。+ E. a# P: U- L
从珍酒传出上市,到珍酒李渡交表,再到挂牌上市,珍酒李渡的一系列上市动作都相当迅速。 w- e7 M$ G4 T% [" O$ [: U" J
2021年5月,珍酒被传出筹备上市,同年9月,珍酒李渡成立,并于2个月内迅速完成一系列注资、重组。- g' ?4 V# \# T& ]+ o+ M" ~. A
2021年11月以及2022年6月,珍酒李渡集团第二大股东Zest Holdings先后投资共计8亿美元,融资的估值为49.54亿美元(约330.39亿元)。
/ A; t) S* p' w0 v) s1 K K& f6 q 2023年1月13日珍酒李渡递交招股书,并于72天后迅速通过聆讯。4 j: K8 l' M4 c/ d5 k+ h
4月27日,珍酒李渡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收盘价报8.88港元/股,跌幅达17.93%,市值跌破300亿港元来到290.5亿港元。1 ~' [+ ^1 ~) B
烧钱发展,珍酒3年广告费16亿、华致春节囤货60亿9 P; B8 w0 u7 `9 O
无论是珍酒李渡,还是华致酒行,在过去的几年内都处在大举烧钱的发展模式下。8 Q% z, l; t0 v. z, O8 x* s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2亿元,2022年前9个月,这一数字也已经达到了9.8亿元。% Y: ]) s! @! ]) `
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占比分别为16.8%、20%以及23.1%。
3 \% j% ]; P* Y: B 上述期间内,珍酒李渡的净利润仅分别为5.2亿、10.3亿以及7.1亿元。
. \3 Y" V8 | @# h1 O/ o 换言之,珍酒李渡的销售费用基本就和每年的净利润相仿,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合计投入达22.6亿元。
& E, d% [9 ~& G3 Y" u1 z" z 其中,2020年至2022年的3年时间,珍酒李渡的广告开支分别为2.42亿元、6.69亿元和6.66亿元,最近3年珍酒李渡仅在广告上就砸入15.8亿元。
5 i( b% D: @6 U 而这样的高投入难免影响珍酒李渡的利润水平,其202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约9%。
) i% T) z: X4 r" p' X" z 除销售费用外,珍酒李渡在扩产等方面也大力投资,2022年末,物业厂房设备总值37.73亿元,2021年23.3亿元,2020年仅8.29亿元。: d5 i/ P3 i% C3 y5 [" E* ~: Z% O6 T& D
同时,珍酒李渡2022年末手上存货51.4亿元,其中核心是在制品(基酒)达到37.9亿元,相较2021年36.5亿元、2020年17.4亿元,规模迅速增长。5 A9 o, e* d3 W. p6 f. \ ]) `& Q
这样的快速增长背后,是珍酒李渡的高举债。1 R' c' a% ?" [. n5 D
2020年至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合计从银行处借款约22.2亿,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取得现金52.5亿元。
2 Q" l% D+ O) f! M" S; \& n 大笔烧钱的现象在吴向东旗下的另一上市平台华致酒行的身上同样有所体现。5 c, Q2 X' i$ k# m6 R
根据此前发布的2022年年报,华致酒行的存货为3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亿元。* H( p% H K. ~7 @. ?0 V
同时,华致酒行的预付款项为2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8亿元。% a: U5 ]8 r. l: Y
上述两者合计达61.7亿元,其中四季度单季囤货就达24亿元。5 n2 _. o+ H0 _: F5 A! ~
而2021年时,华致酒行同样囤货超50亿元,其中30.5亿元为存货,同比增长61.1,19.5亿元为付款款,同比增长161.9%。
* W# d) P8 l/ R4 Y5 n- S 彼时,对于预付款的增加,华致酒行对搜狐财经表示,主要系预付五粮液、茅台、汾酒等产品的采购金额所致,其中以茅台备货为主。
4 W& L, G* O" v$ ]: M 连续的大额囤货,华致酒行依靠的是银行借款来补充现金流。
! u4 r6 A/ O8 Y/ U 2022年,华致酒行通过以银行借款为主要方式的融资借入了14.2亿元的现金,同比增长达142.5%,同时其还款现金流出达8.9亿元,比2021年多了近4亿元。
7 p( s, Z0 C2 `0 b; ^6 a 而在通过大力的融资补血后,华致酒行也仅能维持其在手现金规模的相对稳定。截至2022年底,华致酒行的现金及等价物合计为7.5亿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8 ]. t3 k3 @) i2 N9 W2 N* \
去年两平台营收降速、利润分别下滑46%及9%
$ V- ?6 a6 N4 p2 F- W, \5 [- i* U 高资金投入下,无论是珍酒李渡还是华致酒行,营收都处在较为可观的增速之下。
6 G E' ?( k# Y" d- V( X 大量的广告投入以及投资扩储的推动下,珍酒李渡的营收快速增长。
; ?0 |8 F" T2 c! G. J" q; ? 2020年-2021年,珍酒李渡集团实现收入约23.99亿元、51.01亿元,同比增长112.66%。
. U4 Y8 B- K7 k, v; I7 i } 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的营收为42.5亿元,同比增长18.25%。% R+ o2 R0 v2 _7 {" c0 M8 e' ~
华致酒行同样在投入大量资金囤货的情况下实现了营收的增长。
0 ?6 }6 T8 t8 B W* B% ]( k 华致酒行近三年的营收由2020年的49.4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87.1亿元,其中2021年营收增速为50.97%,2022年增速则放缓至16.73%。
8 F- B( |( s* \1 e( g1 e% D( [4 C 从营收数据来看,吴向东旗下这两家上市平台均从高投入高回报率的高速发展期转向了增速放缓的“冷静期”。( s; x1 G) Z/ |$ y8 y
但同时,其依旧未曾降速的打法对利润的负面影响也正在显现。9 F- S3 S' s. o; }6 X" d9 F
2020年华致酒行净利润为3.8亿元,2021年增长81%至6.9亿元,2022年则下滑超4成,为3.7亿元,尚不及2020年时的水准。
. @# E# v1 D. ]* k' V* \ 珍酒李渡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2021年,珍酒李渡的净利润由2020年的5.2亿,倍增至10.3亿元,但截至2022年9月底,珍酒李渡实现净利润7.1亿元,同比下滑约9%,净利润率也从21.7%下滑至16.8%。: h3 I; \" E: X3 t( U
发展瓶颈期叠加行业调整期,吴向东的两个上市平台都呈现盈利能力下滑的趋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