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0|回复: 0

新华调查|改陋习、强保护、防隐患——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这样打赢个人信息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9-9-24 0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4 w8 S3 R: y; {9 K
  “移动互联时代,该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刚刚结束,关于如何切实保障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讨论引来各方聚焦。哪些不良使用习惯会导致手机防护尽失、网络用户个人信息被“劫”?加固网络个人信息“城防”有何关键词?哪些隐患仍在威胁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3 G/ ?( Y2 [$ Z6 I" k9 R, V3 N

, w) s5 p4 S; i( ?, J
图表:报告显示:网民网络安全感总体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成热点
" c3 g) K# L5 V( }
- A: d) \+ L2 ~5 r4 t4 w4 _  y
8 t4 x6 a& Y1 T9 p3 Z% C7 Q7 J
3个不良习惯或丢光全部个人信息

! y1 l2 {  t7 _1 R. P: L  《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近四成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近六成网民更曾遭遇过个人信息被侵犯。不仅如此,专家表示,个人信息遭泄露人群中,手机网民是“重灾区”。记者调查发现,这与几种手机不良使用习惯直接相关。" W+ u/ v# l/ ?* `) L
  ——掉以轻心,随意扫描二维码,下载可疑应用软件。“这是我们的创业项目,您扫描一下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我们的小礼品。”如此“地推”场景,相信并不陌生。一些人或为支持年轻人创业热情或认为领取小礼品“有利可图”而同意扫描。殊不知,无论动机如何不同,他们手机上的个人信息都面临相同的泄露风险。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一些二维码包含木马病毒,可窃取和修改设备内重要信息。不法分子还可能以此远程遥控用户手机,实现开启摄像头、麦克风、定位等操作。
. c$ D+ ]2 V8 Q1 ^  ——因小失大,轻信“试睡”“体验”等“免费套路”。酒店免费试睡体验类项目推广文章一度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文中称,用户只要转发相应内容,并在文内链接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就有机会获得免费试睡五星级酒店机会,有的甚至索要身份证号等个人敏感信息。记者从网络安全专家处得知,事实上,填写此类信息的用户获得“免费”体验机会微乎其微,但丢失个人敏感信息的风险却十分巨大。  h# p2 r* B1 x) {
  ——被逼无奈或盲目授权,忽视手机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如要继续使用本软件,请提供相应授权。”不少App通过“不同意就不准用”的“霸王条款”过度索权,给用户个人信息造成重大风险。比如记者发现某手电筒App,安装时却要求获取阅读手机通讯录的权限。此外,一些用户嫌麻烦,使用App前不阅读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导致个人信息大量泄露还不自知。& q1 A8 M. h/ x  p/ a
& V( {' }- r& O4 G* t
1 `& Y; z' {: {$ w) a$ g! {1 I
标准模糊、霸王条款、隐蔽收集等潜在风险仍存
  n3 ^8 Q3 Q% J% B2 A9 o3 \* s" c2 S
  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发力”已成常态,但仍有潜在风险有待排除。# W+ ?6 t  a) n$ a
  相关保护措施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把握?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综合处处长唐鑫认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应该“标准先行”,既不能“没标准”,也不能“标准总变”。他认为,App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涉及到手机制造商、手机应用开发商、应用商店等多主体,因此有必要打通各环节,做到行业协调、综合治理。- D/ A4 @, E( P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当前经营者通过“不同意就不准用”等“霸王条款”变相强制采集用户信息问题泛滥,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往往存在举证难、维权难等问题。对此,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实际监管、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更应针对侵权“顽症”制定完善相关规则。! ^6 s$ i- p* O+ B" W# |
  另据记者调查,还存在一些App隐蔽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所长魏亮指出,例如用户已经关闭了GPS权限,因此默认App不再收集我的地理位置信息,但实际上APP仍在通过用户所连接的WiFi来获取用户位置,这种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已超出一般用户心理预期。  h8 b+ ?! n. L: n) }! C
  他建议,行业相关主体应切实以个人信息保护理念直接指导研发、编码过程,同时加强对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关键数据审计、流动追溯和数据备份等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商业部署,让安全机制与安全技术落地、落实。. L' M. ^' d  Z  c  |7 t8 n
3 Q0 |( G# S& y7 G# Y4 `

9 M' @% |3 v( }6 y  D
强化保护3个关键词:机构协同、精细立法、严厉打击

0 _- ^: C/ F) g8 R% U$ [* r: g1 x  今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有关方面开始从机构协同、精细立法、刑事打击等几个关键方面加大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F/ u9 B' t. p4 v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成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具体推动评估打击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 K: z7 F# y, ~/ m* {% D
; @; h9 B+ n% D5 W4 b- d
  据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介绍,专项治理工作组选取近600款用户数量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App进行评估,督促问题严重的200余款App进行整改,涉及整改的问题点达800余个,无隐私政策、强制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4 W5 x, j/ F; N- p0 L; A
  另一方面,今年5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出台《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其中,《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网络运营者以经营为目的收集重要数据和个人敏感信息的,应向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记者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得到消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1 N* T/ e6 v2 ]. k6 r- d! I
  此外,公安部在今年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将打击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作为行动重点,各地公安机关侦破一批典型案件并向社会通报,相关违规企业被依法依规处理。(新华社记者颜之宏、王思北、余俊杰)
" _! ?9 O6 N' g4 E, I0 m0 z/ x6 [" \3 g5 _/ ^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69252604&ver=1870&signature=aMwnqUiawk5*Z0-Hl0n3WK9OPk8NQ7iQsRtM7O6vhgE7385I6GSw22CuxVY9fjv0QrB2FWjJfh61-jiwAm61ZXaoeLFX0vIFcYdZNtCi8c0EaNzzPGTKswT7HfXkoyNi&new=1% ^) N% d4 h- s- v, C9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9 17:24 , Processed in 0.0464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