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毫无疑问,手机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硬件能力过剩的时代。
+ F% [: ]2 d5 c" D* v# [# g具体来说,硬件能力的过剩有以下几种表现:
! Z! Z0 `2 B( K5 w* m, k" V P6 ?第一, 硬件技术能力本身的突破。例如芯片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等。
) P6 P. `7 m* Z1 s L第二, 同样硬件使用成本的下降。例如国内厂商对柔性屏生产技术突破使得柔性屏的价格更加低廉。" S2 |+ ` A0 ~1 b* V
第三, 厂商主导的硬件下沉。例如AI芯片和结构光摄像头逐渐进入3000左右价格档位的手机中。
' T+ m9 m: i9 s' [# J- S& A如此一来,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手机厂商推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设计,似乎是不知道拿这些过剩的硬件能力如何是好,试图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从而让过剩的硬件能力发挥出更多商业价值。
$ U* Z- l& D/ a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几款诞生于硬件能力过剩时代的“猎奇向”产品。
/ W6 b+ T' H, T% H% W' h五摄诺基亚:拍照轻薄两难全1 N! e. h [* `9 H' p9 `
当我们认为四摄就已经足够强大时,诺基亚又带来了拥有状似昆虫复眼的后置五摄摄像头的诺基亚9 PureView。1 {7 }6 j3 L H b; W
严格来说,摄像头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硬件能力过剩。当然,目前芯片算力提升足以支撑多个摄像头成像,加上摄像头模组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是厂商们肆无忌惮在手机背后增设五个甚至十几个摄像头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手机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例如不需要LED背光AMOLED屏幕、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电池设计等等,正在让手机变得越来越薄。
?3 M; S/ V) ~; t8 W而唯一在影响手机厚度的,就是摄像头本身。* @/ s( C i( U7 z2 K5 w4 M7 E
一方面来说,感光元件在成像时会经历光的折射和衍射,镜头本身的体积是很难在提升像素的前提下无限缩小的。如同拥有光学变焦功能的相机,都要通过镜头的伸长缩短来实现。$ o7 k1 b ~, W; r, k
另一方面,感光片上的感光元件由电驱动,如果限制感光片面积而密集排列感光元件,则会造成电路过于密集下的电感效应。0 N' N2 }, p8 ~1 U* E# w
总之由于物理方面的限制,单摄像头想要提升能力就会与手机工艺设计对单薄的追求背道而驰。所以才会出现谷歌Pixel式的算法优化单摄像头成像,以及苹果、华为式的几个摄像头分别负责广角/长焦/微距等等多个焦段。7 }; V% e% m, I
但与上述厂商都不同的是,诺基亚9 PureView的五个摄像头并不是为了广角或变焦需求,而是用了两颗 1200 万像素彩色摄像头和三颗 1200 万像素黑白摄像头共同协作成像,五颗摄像头拍下不同曝光的照片,再来进行合成。通过多个小传感器组合来实现大传感器的感光量。
2 }5 r4 Z1 a1 i1 W0 h9 ]这样做的好处是亮部和暗部细节足够清晰(尤其是在HDR模式下),后期空间也更大,多个摄像头同时拍摄可以实现重新变焦。
' ~5 u- @- Z. q) Q- Z0 G可相比之下,五摄统一成像在功能性的丰富上还是远远低于长焦/微距的多摄像头组合,即使能在后期的自由度上取得一些提升,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意义并不大。如果相比苹果、谷歌Pixel等摄像头+算法校准模式,即使拍照表现上有所提升,也很难抵得过五个摄像头排列组合的败好感外观设计。& r: I5 O8 i( i3 d, _
加之诺基亚9 PureView定价699美金,仍然在使用骁龙845芯片,综合来看很难打动市场。只能看做在手机愈发轻薄的趋势下,提升照相素质的尝试方向之一。
" }5 w# j. Z! R7 W5 V柔屏努比亚:你看这个手机它又弯又长( r' }+ w9 t, U
当我们在网络上评价多管闲事的杠精时,常常会用上一句“是杂交水稻技术让你吃的太饱了”,同样,对于一些厂商我们也可以说:“是京东方让你随便用上柔性屏了。”3 P* N7 L0 q& x) F. U
努比亚的“柔屏腕机”努比亚α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 h7 \" P7 X
其实“可弯曲手机”并不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2013年,LG就研发了屏幕带有弧度状似鞋拔子脸的LG G Flex,近年来的三星Galaxy系列,也都以曲面屏作为标志。但一直以来,柔性屏技术并没有对手机形态本身构成太多改变,其中主要原因是,虽然屏幕可以弯曲,但是主板、电池这些元件并不能弯曲。所以即便是目前最接近于成熟产品状态的华为Mate X,也仍然选择的是屏幕折叠拓展可视范围的解决方案。7 N2 I! G2 G' J5 l. i; B
但当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厂商突破了柔性屏量产技术,打破了三星的价格垄断后,柔性屏的应用成本大大下降,各路厂商也就有了“强行创新”的空间。
3 ~& ~/ A1 m- U5 I4 `: Z4 w: y就像努比亚α,努比亚α最大的亮点是有一块4.01英寸的柔性屏幕,可以像一条腕带一样贴合人手腕的弧度,屏幕的显示区域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调节。关于这块屏幕最大的槽点就是,虽然声称是“4英寸”大屏,但由于宽度较窄,从视域上来说非常反人类,细细的一溜儿很难展示出较大的信息量,未来在软件生态设计上也会非常麻烦。
* n5 d3 i8 i: [/ r5 ~如果将努比亚α视作一款手机,那么可吐槽的地方就更多了。例如努比亚主要宣传的,是来自eSIM卡的一号双网功能,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手机号,可以在两个终端上独立接听电话收发短信等等。然而诸如独立接听电话、收发短信、移动支付等等功能,基本都是苹果手表三四年前版本就能实现的。至于心率监测、久坐提醒等等常规功能,也没有超出廉价运动手环的能力范围。9 \, g) \- ?2 F, a/ {& O3 O6 v3 y
可以说努比亚α的这块屏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是在告诉大家:我能做出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屏幕。7 T6 H, x- L6 S! o" Z: d; J0 g) ?
何况努比亚α的最低配都要卖3499元。
& [9 g7 I& G; s5 H史上最奇怪的LG:感受我手中的力量
$ P; ^5 p* |, J6 S6 s3 s最后一款骚操作产品,来自已经在中国市场没有什么声响的LG。' i1 U; k, |- A+ A
最近一年,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3D成像能力开始进入手机前置摄像头,不论是应用3D结构光还是TOF技术,原本只能在iPhone上见到的刷脸解锁,如今已经在大多数中高端手机中见到。
. B& k5 g- Q! l$ F5 ]一般来说,3D成像对于物体的立体描绘,除了可以用来录入人脸信息以外,还而已被用来优化自拍等等。但或许LG是觉得以上这些用途没能很好的发挥,在新品LG G8 ThinQ中应用上了“Hand ID功能”——手掌静脉纹路解锁。
* p0 k4 D9 G3 ?4 _$ C/ P 有了这一功能,用户就可以十分中二地对手机伸一伸手,“隔空”解锁手机。LG解释,这一功能是为了当用户将手机平放在桌子上时想解锁手机,无需再将手机拿起来……
/ K' e! t% q8 \% \9 O/ r: V除了解锁之外,Hand ID还带来了Air motion功能,既可以通过隔空手势来对手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控,例如通过“捏”的手势进行截图,向左或向右的手势来调节音量等等。可以在用户不方便直接触碰屏幕时,进行一些替代性的操作。3 |$ [2 v3 H6 `
但在外媒的实测过程中,Air motion功能反应缓慢,实用性并不高,同时会对电量、算力等等进行大量占用。Digital Trends甚至将LG的Hand ID称之为“手机上最奇怪的功能”。
3 Y8 X3 L0 c' b' f8 t除去奇怪的Hand ID功能外,LG G8 ThinQ的骁龙855、1600万广角+1200万标准像素双摄镜头的配置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或许这就是一款专门以奇怪功能为主要卖点的旗舰机。
! y9 x3 s8 h$ X& S% e0 |% H& j! L) d那些点错科技树的产品们4 C2 M! U5 c6 h# B: }! \
从以上三款产品来看,它们都给人一种“点错了科技树”的感觉。
3 m( k( v, d: M' t6 q Z9 e! w }在手机市场中,其实并不乏一些概念性、实验性的产品,例如去年OV推出的Find X和Nex,以及几年前荣耀推出的第一版Magic。这些产品或许本身不够完善,但都给行业带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案,例如用隐藏式摄像头和滑动屏幕解决刘海屏问题,或是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手机概念。而文中提到的产品,要么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强凹出用户需求;要么是舍本逐末,为了一点性能上的提升牺牲了其他体验。* q; P% {% F, U& n- c0 K9 P1 M5 y0 V2 H
我们应该明白,虽然手机硬件能力获得了长足的增长,但秀硬件肌肉的方式,从来不是依靠堆砌硬件本身。这个硬件过剩的时代,也迟早会因为以下几种方式结束:
; g4 i4 {( m5 D3 w( S+ Q' _要么是企业和开发者提升了软件上的研发能力,真正将例如3D成像这种新技术研发出更多作用;要么是手机硬件工艺获得整体、长足的发展,让那些原本是长板的硬件能力能够打出配合牌;要么干脆被用户和厂商彻底遗忘,从亮点变为平常。
! b [; E. a% K! \& m' ^8 ~不是所有的枝丫都会枝繁叶茂,那些被点错的科技树,有些会一枝独秀继续繁衍,但更多的只是会成为终端发展历史中,一个形状有趣的小墨点。
$ n2 X3 G3 r& ~' `$ L毕竟创新,从来都没有那么容易。4 m; W, i/ R. Y7 K
% I. }" B3 ~"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i6yqHp; H4 j. h! W% p! f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