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耀的科技观察
' m! Z5 ]) o; Z% M0 v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0 i9 {$ n9 W/ A! f/ W1 h, V   
e0 Y4 r2 d; a E% a9 T众所周知,超融合自诞生以来,几乎很快就赢得了市场各方的认可,并从一个相对较小范围的应用领域,逐渐成长为目前企业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乃至未来实现多云管理架构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x" F5 U! F. y9 g2 O
在此过程中,新华三也凭借着技术优势和不断的创新赋能,为中国客户认知超融合,并接受超融合,可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H$ x* d& ~; T6 X& N; b当然,超融合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是持续迭代的,特别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以及云、大数据、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用户的需求也随着这些新技术的落地而出现了更多的变化。
( G- y7 O% J( x- s: ~
3 G. w3 w2 s. L( V) p9 {* `! O+ |: B# y: e* A/ e! l
在此背景下,新华三在最新发布的UIS 6.5超融合系列产品中,率先在业内聚合了AI、大数据、IoT等多种技术能力及百态行业云场景化能力,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个具备全栈技术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ABC(AI、Big Data、Cloud)一体化超融合平台,可以说引领了超融合市场又一轮的创新与升级。$ i4 R$ j1 H4 { V4 E0 G: j4 Q
在我看来,在这背后不仅是新华三与时俱进、积极响应用户需求的最新举措,更是它始终洞察整个超融合市场需求变化,在技术和产品上保持高强度自我迭代和进化的重要印证,这无疑让新华三在未来的超融合市场中,实现“长跑”乃至“领跑”都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b/ I# k- Z" I4 k+ B7 Z/ A
进化与迭代毫无疑问,超融合是过去几年数据中心领域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IDC近期发布的《China HCI Market Key Vendor Analysis,2019H1》,按厂商收入统计,2019上半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增长率为56.7%,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增长速度。
1 E9 |2 N; N% G% E超融合系统之所以如此“受宠”,背后的重要原因是,超融合正在成为软件定义时代下承载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但随着超融合系统的快速发展,整个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而言:
6 @% U8 [2 b, P) N
5 N( V! M2 }" E* u" R+ V4 |$ N: W) r6 C0 j' o" D" X
一是,超融合场景从企业边缘业务逐渐向关键业务渗透。过去几年,超融合已经在边缘和敏态应用场景中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但超融合的应用范围绝非限于此,其正在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逐渐进入企业核心关键应用,对主流数据库、ERP,以及其他企业关键应用等均有良好的支持。
, X: _2 W- b" e8 V$ y0 G6 r: S确实如此,随着超融合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优化方面不断进步,同时软件方面也实现了持续的迭代升级,使得超融合在金融、电力、能源和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3 a4 c F0 i- x* \* l二是,AI和大数据成为推动超融合边缘云落地的新动能。在云计算、大数据、云原生应用乃至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数据“取、存、管”的新要求,在为超融合带来了极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的同时,也让超融合系统在数据中心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 q4 d. K; r3 P( H% c p特别是随着AI和大数据的发展,很多云服务会从原来的中心逐渐走向边缘,这让通过中心建模分析和边缘实施决策的方式变为可能,但也给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带来很多复杂的挑战,而超融合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些计算密集型的任务,推动边缘云实现落地。( r6 k1 X7 {2 `8 w. _/ H; E0 M! q
三是,核心技术的安全可控也将是超融合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随着过去几年各种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让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变得“刻不容缓”,同样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5 U" A$ d1 u: @$ \
事实上,在Gartner此前发布的《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中,来自中国本土的厂商竟然高达7家,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超融合技术创新力量的强势崛起,而作为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引领者,新华三也需要在超融合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由此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超融合市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广泛落地。
) U g: Q4 U6 v0 H8 ]* v" e- T2 G' U% I不难看出,无论是应用场景、技术趋势还是市场需求三个维度看,超融合无疑在未来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同时这也就要求超融合系统必须能够快速、轻松地向上和向下扩展,支持包括云、AI、大数据等更多新应用的工作负载,但这也由此给市场中的技术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 @" T' X9 c: H创新与超越而新华三UIS 6.5超融合系列产品,正是为此“应运而生”的。新华三UIS 6.5超融合系列产品是面向企业和行业数据中心、软硬件高度融合的云化IT基础架构,不仅遵循开放架构的标准,同时还首次把ABC能力融合到了UIS内,可以支持云服务,大数据、AI、多租户、分级管理、混合云等功能,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Q* K+ N: ~2 l% Y+ F8 t
首先,是全方位的融合,新华三UIS 6.5超融合系列产品,把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运维监控、云业务等能力实现了统一的平台管理,带来了“融合交付,开箱即云”的新体验。% U. M* q3 D3 |: o1 n
3 U' S* r+ ]- h4 K2 Q9 z
% y0 n' r# M7 X4 N8 Y新华三UIS 6.5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虚拟化功能和资源池管理能力,独有的内核数据加速、存储块多队列等技术,可以极大提升业务在虚拟机中的运行效率;同时,UIS 6.5还可以通过软件将服务器本地硬盘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统一资源池,向上层应用提供块、文件、对象统一存储服务,满足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等多类型数据存储需求;此外,网络安全虚拟化组件以 NFV 的形态为租户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可提供vFW、vRouter、vLB、vDBA、vACG、vNGFW、vWAF实现虚拟机流量互访控制及安全防护,以及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设备的自动化部署,面向多租户的安全隔离。, E4 }6 c) S ]+ h/ F3 {# y3 p% d
在此基础上,UIS 6.5还集成一键自动化迁移工具,提供 P2V、V2V 的迁移服务, 帮助客户原有业务快速上云。而在运维管理方面,UIS超融合管理平台也构建了扁平化、随需而变、弹性可扩展的业务敏捷交付平台,集成了自定义大屏展示、六大一键操 作、系统健康度模型、所画即所得、首页快捷方式等极简运维操作,使运维可视化、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
$ q- ^# s: E, M5 g [$ q+ w其次,是全新技术的引入,UIS 6.5率先聚合了AI、大数据、IoT等多种技术能力及百态行业云场景化能力,并以UIS 6.5超融合平台提供的强大算力与海量存储为基础,以数据智能分析为手段,深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可以说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具备全栈技术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ABC一体化超融合平台。( Y: y9 Y: `- a' x- D
其实,新华三之所以在业内率先引入ABC能力,背后的驱动力正是源于客户的需求。目前,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技术在落地过程中门槛都相对很高,对数据量、算法优化度和计算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客户希望能够以一体化方案的方式,快速搭建一套高效的系统,避免技术成为这些新技术应用的瓶颈,由此也就有了这套能够提供ABC能力的一体化超融合平台的诞生。
+ ?" l/ W$ |& c6 |最后,是全场景的覆盖,新华三业界UIS 6.5超融合平台,还提供了业界最为丰富的硬件产品系列,包括五大一体机系列、十二个硬件款型、数百种配件可选,可基于客户业务灵活选择,全系列硬件出厂预置 UIS 超融合软件,消除软硬件兼容性影响,只需30分钟即可搭建超融合平台,5 分钟完成节点的横向扩容,实现对客户应用的全场景覆盖。2 |9 {" S) }+ R% f- W! _ G
例如,H3C UIS 3000 G3系列主打分支机构、 数据中心虚拟化、VDI等场景;H3C UIS 4500 G3系列,主打云备份、融媒云、大容量存储需求场景;H3C UIS 5000 G3系列主打,高密场景、低成本高性能计算场景;H3C UIS 5000 G3系列主打高性能数据库场景等。
% I) o) @) a6 S4 z/ s+ ]2 W2 v& Z* ]0 ?. @
3 f( @: F6 h# A5 C( f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新华三最为强大的超融合一体机,H3C UIS 9000则是提供了“一框即云”的能力,并在市场中实现了四大突破,包括集成了计算、网络、存储、安全以及ABC等业内最全的IT组件;还在业内独家提供了HDD BAY磁盘柜,最大支持288块硬盘;它也是业界唯一能够提供内置独立的UISM管理模块,支持1:1管理的双机热备;同时,H3C UIS 9000还提供了业界最高的带宽能力,单端口设计达100G,最高支持42TB的带宽能力,真正满足了用户未来技术架构的长期演进。
# q F N) N& {6 U不仅如此,新华三在超融合领域还对更多新业务的场景展开新持续的研发和探索。其中,在PasS领域,新华三就正在推动PasS/微服务与用户业务、生态能力的结合,这不仅可以增强云平台的客户黏性,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新技术的应用门槛;而在混合云方面,新华三超融合平台在未来也计划提供CMP能力,以帮助企业客户向混合云、边缘云等新的领域实现平滑无感的进化和升级。
5 l# d; l( z# D4 T6 b" w) u由此可见,新华三UIS 6.5超融合解决方案,真正为企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起到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同时新华三在超融合之路上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也实现对新一代超融合系统的价值重构,更重新定义了中国超融合未来的发展之路。
. T8 R( R+ ^3 P" R优势和胜势客观的说,在ABC的新时代,企业客户的需求正在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而不断的改变,而新华三超融合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求变”,不仅是它不断取得客户认可的关键和根本所在,同时也是新华三优势转换为胜势的重要体现:
$ u3 i, T6 |: i* c: A c
& a" N2 }; t F8 i9 O- h( p4 D( L& |$ c s& v
第一,新华三在超融合研发投入上的深度和强度,保证了它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领先性。
+ ^6 G! l4 J. f- p6 P# [, y实际上,从2013年进入超融合市场发布国产第一款超融合UIS 1.0以来,几乎每年新华三在超融合领域都实现了技术的创新突破。比如,2015年UIS 3.0就在计算、存储虚拟化的基础上,集成了网络、安全虚拟化,实现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能力;2016年,新华三又把UIS硬件一体机从刀片式、机架式扩展至24U节点、4路CPU、高密度硬盘的一体机;2018年,UIS 6.0则实现了运维功能的全面升级,今年的UIS 6.5又率先引入ABC能力。5 o- S% j R* ]& p+ L. S
可以看到,新华三在研发能力上的投入和整体优势,使得新华三在超融合领域领域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也驱动了新华三把在硬件、AI、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的任何一种技术创新,都能够快速融入到新华三超融合产品中的重要原因。. K6 F8 E B: V3 W& G2 ]
第二,新华三的优势不仅建立在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上,丰富的场景实践,又为新华三超融合的不断突破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7 i4 Y" Q: q" e" X! ? d4 S目前,新华三UIS超融合系列产品发布6年来,已经累计超过8000个商用客户,并连续4年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电力、交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 t: \) ^, `7 I( _ ?
同时,新华三超融合还始终以“场景优先”为导向,通过不断的技术和场景创新,先后拓展了大数据、互联网、数据库、分支机构、边缘计算应用各类应用场景,由此帮助了企业客户更好的应用超融合新技术,在实现基础架构“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创新了超融合的落地新模式。
- B$ N% y" \5 X3 H0 ]7 i第三,新华三还高度重视中国超融合“标准、产业和生态”的发展,实现了从中国超融合最佳实践者走向产业赋能者的蜕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新华三的在超融合产业发展中一以贯之的责任和担当。
}5 Y/ N: \, X C
2 r: X1 m+ r9 x) J5 v( e8 { ^* r! Q2 y G5 t( h$ C J. Y) _! z
据了解,作为中国超融合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新华三在2018年就携手联盟成员共同推出了国内首个《超融合技术白皮书》;而今年又代表联盟与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推动并发布了中国超融合技术应用标准——《信息技术 云计算 超融合系统技术规范》。
9 }" ^" `! H9 ~3 [3 U% b新华三希望通过白皮书以及技术规范的发布,持续为中国超融合的技术创新、行业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也为中国超融合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3 A) t" k+ F _7 `& j, |8 V( q8 v' t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超融合落地中国的过程中,新华三可以说既是市场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而现在,新华三也正以前所未的前瞻力和爆发力,加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向超融合方向的转移,这背后不仅是传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进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新华三超融合业务未来持续保持优势和胜势的关键所在。 G0 M' A3 k) j; O5 G! u# u

0 x- Y; d( f8 m f2 Z2 g& c
- S# y9 ?! y2 G% L' h; T% k+ L9 n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O- F0 C; x. Y7 b! o. f* J' B
# k( e" A$ w) P- F4 x
" P! L( j/ [9 F$ X' f6 d

/ d! p% W- ]# b& _$ z4 P1 z- ]% o% z1 c$ {+ t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6503005&ver=2038&signature=RiRkYjmIsWp2f31vqqX2NUGFa8Y-tRs*uThZIT*5x*6*wbWQ1-e2ZrjnagV9sLRPkwpL0ZRsIqsjgg7gFsAOTlVt0SLZy4Gb5h4mEI5zkCZnFw4i*En9OVfLw*W3XegX&new=15 y5 p8 U5 a8 P' O* b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