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3 q! c& s( a8 o9 p5 c
【CSDN 编者按】在过去一年中,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魅族、360手机,纷纷升级或进入IoT领域,并将其视为下一个增量万亿级的市场。在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存量市场的今天,IoT会成为手机厂商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吗?. n! g+ q" {' k% U+ C3 D
太多人听过这样的场景描绘:早上,你的早饭会自动做好、窗帘自动打开,晚上回家前,空调自动打开,冰箱告诉主人哪些食品需要采购、哪些临近过期,甚至连洗衣机、油烟机和梳妆镜,都可以随时与主人互动。
( x: p% W, i2 M i: g- \这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生成的未来蓝图。1 A. |8 ^* V \* `4 ?
只是这个未来太过遥远,以至于在过去数年,听众已经厌烦了这样的想象,对物联网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至云计算、大数据、AI等更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上,留下IoT等待更为成熟的时机,再次回归。
. N; T, B l K* f2019年,或许是“回归”的前夕。
+ F* \' z! M$ S1 J) O$ t2019年初,小米公司宣布,“未来五年投资100亿人民币All in AloT。”而华为也随后表态,今年将在IoT领域投入60-70亿美元的技术研发费用。一时间,IoT成为了正当红的“吸金大户”。0 Y8 G7 e7 q+ s4 `: m, x* l
在过去一年,手机、互联网、家电等多行业公司,纷纷宣布开启或快速推进IoT战略,其中,手机厂商的表现尤为抢眼。迄今为止,“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以及联想、一加、魅族、360手机等小众手机厂商在内,已全部表示涉足或即将涉足IoT领域;最早布局的小米和华为,更是在2019对IoT战略进行了重要升级。同时,从2018年起,物联网行业中的多项指标,例如设备连接数、终端用户数等,均出现了翻倍式的增长。, E4 U. z% `3 y# ?
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行业成为过去十年最大增长引擎。但近来许多迹象表明,智能手机已经逐步进入存量市场,即使是5G将带来的换机潮,也很难持续刺激其增长。4 u8 x6 X8 O1 B# b: }" H
如今,新一轮互联网时代即将启幕,手机厂商正集体发力试图率先占领高地。被视为下一个增量市场的“万物互联”,能担起新增长引擎的大旗吗?1 h+ h: w# J0 o: S4 s
6 E/ R3 _1 Y; N% m4 Q爆发前夜,抢滩布局
0 h$ l, C2 S4 A+ ^对于IoT行业的突然加速,李敏达有直接感受。+ t0 F& ]+ l% P
他供职于一家智能音箱公司,过去一年,前来合作的客户需求越来越多,“过去是要我们定制一个音箱产品,现在会要求每个硬件中都有AI功能,并且希望我们提供一整套IoT的解决方案”。他的公司目前已经接入了100多个家电品牌,客户只要购买IoT方案,就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6 T! N4 h6 l; m: f0 f* Z
“甚至三年前都还不是这样,我们在2016年成立的时候,感觉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做IoT的想法,或者说在一个观望状态。”李敏达透露说,目前,他们的客户有多家家电公司、电信运营商,其中不乏一些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 {4 T/ u, m* }9 f( |2 _6 [
IoT正在迅速驶入快车道。根据GSMA预测,2018年全球连接数超过90亿。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H1,中国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5.65亿,同比增长150%,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超过7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5.51亿,同比增长140%。: T1 K% P7 W3 r) z
诸多从业者和分析人士认为,IoT已迎来爆发前夜。
1 d5 T# i* g$ a1 ?2 lIoT被视为一次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市场容量将超过万亿级,在IDC报告中,2020年全球IoT市场规模甚至有望达到1.7兆美元。, j( k/ d4 B" o3 _# ]
根据云米与IDC联合发布的家庭与物联网六大趋势,目前中国家庭拥有智能设备平均为0.9台,2022年将增长至2.8台,到2025年将达到6.8台。+ I) A- J1 e3 k' h; t& u& a
作为一个肉眼可见的增量市场,IoT对正处于存量市场中的行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比如智能手机。
2 h7 Y2 F) w+ l, f" s. a: Z$ O2019年初,小米公司CEO雷军宣布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将IoT业务拔高至与手机平起平坐。同时,他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向AIoT领域持续投资超过100亿元。
4 @8 w H! {; h1 w: y3 \7 p6 q, T最近8个月中,小米先后进行了5次架构调整,其中3次与IoT有关。3月7日,小米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任命IoT平台部总经理范典为委员会主席,以促进AIoT相关业务和技术部门的协同,推动战略落地执行。
d' \ O6 I& O2 ?* h- x) E“原来AIoT业务总是抱怨拿不到资源,抱怨公司不够重视,”雷军在近期采访中说道,“现在在中国区成立了两个部门,一个管手机、一个管AIoT,我现在希望AIoT一定要打开局面。”: ?, W+ e, K- [& |/ J3 B7 m; K! J
3月14日,华为召开HiLink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自为IoT业务站台,提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将华为IoT的连接层面,从智能家居上升至“全场景”,并提出“入口、连接和生态”的IoT三要素。“未来5-1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唯一的核心战略,就是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余承东为华为IoT战略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连接中国三分之一的家电设备。
$ ~1 z: ?5 i- `; u在德勤高级研究经理钟昀泰看来,布局IoT,对于手机厂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IoT生态的扩大,除了本身是个增量市场,也在巩固用户对手机的使用黏性,促进手机单品的销量,反过来说,如果别人都做你不做,用户黏性不足,手机也容易做不好。”
0 J( L5 Q( w" C1 M! R& H从2018年下半年起,此前从未涉足IoT的vivo和OPPO也先后宣布了在该领域的布局。时年7月,vivo召开IoT开放联盟成员大会,宣布与美的、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厂商组成联盟,希望实现不同品牌设备的相互连接。除了加入vivo联盟,OPPO也正落地自己的IoT业务。今年1月,OPPO宣布成立移动终端事业部,并推出“智美心品”的智能家居品牌。
; M; _7 ?- l# a4 D' u1 W不仅是头部手机厂商们对IoT虎视眈眈,对于正在艰难生存的小众手机品牌,IoT也成了未来的希望。2018年11月,当360手机被传出裁撤在西安的手机研发团队时,公司也对媒体回应表示,360手机业务会依然维持,但接下来将准备IoT业务以提高竞争力。
2 G- U0 b& P `* J, S& `$ g: _无独有偶,在此前五个月,当魅族宣布“精简人员”时,公司的内部信中写道:“接下来,5G和IoT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的组织要以足够精简高效的状态去抓住机会。”
+ f# @: d: H3 ~9 H' s- A/ G$ X' l" w; i- v: F
五年探索,初步成型# O0 B, x( h. o1 d; q
事实上,在这次快速增长以前,IoT已经度过了漫长的瓶颈期,一些手机厂商对IoT领域的试水,也经历了数年的探索。- T* N2 m1 _* ~1 M) t" @
“智能家居的概念一直发展缓慢,”钟昀泰告诉我们,“过去的想法是,单纯把不同物品连接起来,可是连起来之后做什么呢?这个场景的使用范围很窄。”! P w# j7 C" ^$ ^
2013年,雷军看中了“万物互联”的未来前景,希望抓住下一个风口,因此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抢先投资、孵化大量硬件企业。这比小米正式推出IoT战略提前了4年,彼时,小米已经开始了智能家居的探索。
! u0 b+ |1 w( E& `6 }/ p% M从智能家居到现在更广泛的IoT平台,一个始终在争议和讨论的关键问题是,谁是IoT场景中的“入口和控制中心”。在2014年,小米的回答是“路由器”,时年3月,在公司内部一套两室一厅的展示空间中,小米首次公开了对智能家居的设想:展厅内的电视、灯泡、落地灯和无线插座,都可以由路由器进行控制。2 | Q* p, a; y8 @' ~
当时的分析是,路由器具有家庭必备和24小时工作两种属性,是最为合适的控制设备。“智能路由器”此后也迎来了一个风口期,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华为、百度、海尔、极路由等公司都曾推出过智能路由器产品。
) P. F: `/ w( n$ t9 {# Y然而,由于路由器Bug多、速度慢、没有交互页面、广告过多等问题,使得这个“首代控制中心”仅仅发展了两年,就逐渐被智能音箱所取代。相比路由器,后来者智能音箱甫一出世,即搭载了时下流行的AI语音助手,将智能家居的想象和操作空间,提升至另一层面。同时,亚马逊echo音箱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销量翻倍增长的情况,也给予了这一单品充足的市场前景。
, B5 U% d; o( E. v- K“过去几年,小米把主要精力放在路由器上,当AI时代来临后,我们发现自己错了。”在2017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承认,小米将会以智能音箱作为新的“入口产品”。
# t4 N8 q% }' }5 \9 u5 ~# }“AI给了IoT更多想象,AI加入之后,可以做决策、提供建议,这就是把IoT的连接激活了。”钟昀泰认为。李敏达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正是将AI具象化的智能音箱快速普及,才使得行业内对智能家居、对IoT有了新的认识。
" X' y* N* }& Y0 s在智能音箱也已经过2、3年发展后,行业对IoT入口的认知,如今又有了新的变化。2018年,华为提出了“1+8+X”思路,认为在IoT场景中,手机为IoT的核心入口;而音箱、电视、耳机、平板、手机等8项硬件产品,共同组成“辅入口”;此外,其他所有可连接的产品均属“X”。
! J% A4 Q; t7 c+ X$ d除了“入口之争”,另一个被持续修正的问题是“连接方式”。9 h! {3 N) a! g+ `) o+ i4 S+ A
2014年6月,在众多手机厂商中,苹果率先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系统的“进入门槛”高得惊人——必须要植入苹果价格不菲的Homekit芯片,才能成为系统中的一员。由于授权成本高、过程复杂,整整一年之后,苹果才公布了首批支持HomeKit系统的五款产品,分属于4家品牌,再过一年后,苹果也仅仅将这一数字提升至16家。
9 m4 y! d8 ~! a \! G+ H7 ?/ M. zHomeKit保守策略导致的增长缓慢,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IoT协议连接层面,近3、4年,正在走向更开放的模式。2017年6月,苹果将HomeKit的进入规则从硬件认证改为软件认证,不仅新上市的产品不再需要特定芯片,已上市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接入系统。
1 x- D; v( W5 l2 V( H6 [在国内市场中,IoT协议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华为在2015年推出IoT平台HUAWEI HiLink,华为消费者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告诉我们,从2015年到2018年,是华为在IoT领域的“能力储备阶段”,“这段时间,我们在技术、框架上都在积累,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模式。”! v6 Z% |% u- G" j6 C/ `* O
今年3月,华为宣布升级IoT战略时,在原有协议的连接基础上,推出一种能够兼容更多生态的连接方式——云云对接,意为其他生态的厂商可以将云平台与华为云打通,之后,这些厂商的产品可以通过WiFi连接到云,从而接受华为应用和语音的控制,不需要集成华为IoT协议。! M& D$ R& O2 f( ~9 n# @
在支浩看来,经过2015年以前的筹备阶段和过去三年的“能力储备阶段”,2019年,随着IoT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者对IoT认可度的提高,华为IoT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快速商业化的阶段”。 d" C( y: f- R+ ]
7 s# h5 w/ l: Z# m) |. F+ o! u
IoT布局的“三种派别”, Y9 c+ @5 Q: L/ y5 Z- L& N, a& l
从产业链上看,物联网涉及领域大致可分为三层,包括上游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中间的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以及下游的智能终端设备、应用服务。而在这三层中,由于不同手机厂商实力不一,其渗透程度也不尽相同。 J9 H' y& N. {7 Y
从目前已经落地IoT业务的华米OV四家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其中最“轻资产”的当属vivo。在去年7月成立IoT开放联盟时,vivo宣布与TCL、美的等多个行业联合,共同大家了一套技术协议,这一思路与华为的“云云对接”类似,目的都是解决当下因为各家协议、标准不同,导致的智能家居“信息孤岛”现象。
; L% y. \( ?+ r5 J- q5 a在vivo的思路中,搭载于Vivo手机上的IoT应用Jovi,是这个联盟生态中的“控制中枢”,这是其手机产品在IoT生态中扮演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角色。在宣布联盟成立时,vivo曾表示将不会入局家电制造行业,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vivo将额外生产其他IoT硬件,甚至是被视为“第二入口”的智能音箱。
- ~2 ^# S6 {" q T: d ~! S4 k华为则属于“轻重结合”的中间模式,除了与vivo类似的高兼容性方案“云云对接”外,在华为的IoT生态中,还有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和“华为智选”两种模式,前者是指家电产品接入华为的IoT协议,后者则意味着更深层的合作,尝试打造最高连接度的产品。1 \& ~: w6 M7 W8 d" F5 G
“华为智选一般会选择智能家居各个细分领域的前三名厂商,”锐吉魔镜CEO金飞介绍说,以他的公司为例,大约从2017年开始与华为合作,双方各自投入约20位员工,联合开发7个月后,才正式将产品纳入华为IoT系统。“投入会比较高,接入之后的效果也会更好,我们的产品入网后,不仅可以跟路由器互联,也可以连接周边其他华为IoT协议的智能家居。”5 }+ _0 ^4 y* t8 N3 p* E6 @" M
此外,尽管在近期举办的HUAWEI HiLink生态大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只做产业的赋能者,不做掠夺者”,并承诺说,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只为行业做服务和连接,承诺永远不做家电智能硬件。不过,华为仍然在逐步推出多项与“辅入口”相关的产品,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手环等,最新消息显示,华为或将在4月推出一款类似于“智能显示屏”的产品。: g7 d& c! Y. `+ ~) S
小米的IoT布局则偏向“重资产”,除了IoT平台,更重要的是“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这源于小米的生态链基因,可以说,从2013年小米开始投资智能硬件领域,就已初步奠定了小米今天的IoT模式。
& I* n8 G, Y* Q9 K+ ^2016年,在小米生态链已经投资了55家创业公司后,小米成立了新品牌“米家”,将所有生态链企业产品归属该品牌下,“当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家就会对品牌模糊,所以我们推出一个米家品牌,主打年轻人居家生活的全部周边,”刘德这样解释“米家”成立的原因,当时,小米生态链已经发布共37款智能产品,设备接入量近4000万。
' E- T) E) R8 x/ L8 t. ?6 [! w某种程度上,小米的IoT战略,是在硬件的步步积累上成立的。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曾记下这样一个故事,在2013年,纯米创始人试图向美的、海尔等公司推销自己的智能电饭煲与智能家居系统时,屡遭拒绝,他最后总结为,智能家居在当时仍然是个“伪概念”,只有先做好智能单品,等技术成熟时,或许“突然家里就实现了智能化”。8 U3 _" R# q% S' \, f
曾有报道写到,小米的IoT平台,最初也是因为生态链公司的需求而产生的,因为生态链中的部分公司对智能和软件端体验不熟悉,小米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IoT平台团队,正是日后的IoT平台部。+ f" L' O: }: [8 ~
直到最近两年,小米才逐渐从生态链、智能家居等概念中,升级出MIOT战略、并进一步改为AIoT战略,小米的IoT平台,也开始对外开放,先后接入宜家照明、TCL等品牌;不过迄今为止,小米尚未推出类似Vivo和华为的“通用性协议方案”。
. I9 I q0 M7 x4 J* I; |
7 x) v3 u/ a. U3 ?: o1 C5 B你好,未来战场) ?) j0 o5 Z& u7 E/ D
“万物互联是未来的趋势,手机厂商本来就都是大企业,又有智能手机这个最早成熟的智能产品,所以顺应潮流去做IoT,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支浩看来,手机厂商正在从单一产品走向多产品、甚至全产品。
* D* p- V7 a1 }0 c! l在过去一年中,先后5、6家手机厂商“抢滩”IoT,也正印证了这一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池塘,有很多条鱼在生存,我们原来将这个市场称为万亿级,现在不止,它跨界了,变成一个包容性更大的产业,物联网行业会极大地扩容。”在最近一次采访中,云米CEO陈小平这样评价IoT的前景。
5 g% ^: ~/ V' k0 b: H* }在许多观点中,IoT被称为手机厂商的“第二个战场”,或者是“新战场”。2 o5 z/ ~# p+ P0 u5 y8 Y
然而,也正是这个新战场的“跨界”属性和“未来”属性,使参与者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以及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7 i3 r0 w3 r4 X6 U大多数观点认为,当下最亟待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正是前文所提的“信息孤岛”。“打通信息孤岛的最大难度不是在于技术,而是在于标准的不统一,而且各个参与者,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 }# K4 t, [1 s) V9 ]* J
在一位华为IoT供应商看来,“手机做IoT平台是比较合适的”,目前,他的公司同时为手机和家电厂商等多个生态同时提供产品,但他更看好前者,“手机有一定的中立性,家电厂商比较尴尬,他们自己有很多产品,所以其他设备商考虑到竞争,就不是很认同他们的平台。”3 k! q2 B5 K% v% s8 }$ Z7 g7 T/ v) V
不过,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下,即使是“合作”、“打通”,体验是否一致?“现在很多人说能够连接多少家,看上去是打通了,实际上,很多合作就只是一个接口连接上而已,后面的服务和深度都没有跟上,”李敏达透露说,“看起来数量挺多,其实,不同合作程度的体验相差很多。”0 m3 C4 W/ ]/ h( h# @
一个更遥远的问题是,IoT时代来临后,智能手机将扮演哪一种角色?- b9 P3 f5 Q1 p% A' ~2 J) O8 B0 A- F
经过多次“入口之争”后,手机似乎已成为当下IoT的“首要入口和控制器”,余承东在HiLink生态大会上也表示,“华为做IoT也有私心,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智能终端用户的黏性,因此华为IoT和华为手机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未来,你们的家居硬件,都能通过华为手机控制。”
. D: Y4 L7 S" b尽管如此,在IoT行业内,“入口之争”仍未结束,对于更多IoT终端设备上来说,他们倾向泛入口、甚至无入口的理论。
2 ~9 Z9 ~! Q4 z+ Y- b. [; K“所有人都想抢占入口,其实我认为入口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去中心化、多入口化。在IoT场景中,你跟设备之间的交流时自由的,哪一个设备离你最近,你就跟哪一个设备交流,”陈小平这样分析,他举例说,“比如有人按门铃时,你在洗衣服,你可以让洗衣机去把门打开,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控制中心呢?”在这次采访后的5个小时,陈小平主持了云米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同样具有“入口”功能的柔性屏油烟机和世界上首台5G冰箱。
0 m# d2 P: F V- V2 Y4 k2 F l. o金飞的观点与陈小平类似,在他看来,消费者现在随时随地手握手机,是因为智能手机是当下唯一成熟的智能产品,但“万物互通互联”实现后,家庭中遍布智能设备,并不需要随时把控手机,“你没必要拿着手机去刷牙洗脸,也可以在洗手间和镜子做交互。”多位IoT终端制造者对全天候科技表示,IoT是一个“泛入口时代”,场景中的多个智能设备会形成交互分工,从而弱化智能手机的重要性。' X0 _& i9 d# _4 S' c% o' p3 \4 t
某种程度上,手机厂商也并非完全否定这类观点。不仅是小米将智能音箱、电视、小米手环等高潜力入口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为也正在推出“辅入口”的多款产品。在OPPO对全天候科技的回复中提到,“根据我们对入口级产品的理解,移动终端事业部将率先瞄准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的打造。”
6 C; `1 z; Z o( N! N4 n0 d无论是信息孤岛、还是“入口之争”,都是进入IoT领域的手机厂商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正如许多人所说,现在是IoT时代来临的前夕,同时也意味着,这个“未来时代”的真正模样,也还只存在于讨论和探索中。
& P0 ?5 k$ @) b) x% R0 \“整个行业都在琢磨未来最好的用户场景、用户体验是什么,这尚没有唯一定论,”在小米业绩会上,CFO周受资这样说。4 @( m9 k, g2 F* S3 }" a7 H; M
“IoT还没有成熟,市场就已经变成了红海,”一位分析人士这样感慨,“IoT真正成为手机厂商的增长引擎,应该还需要几年,站在当下,很多人也还想象不出来真正的IoT时代是什么样,但大家都知道,如果不做,一定会被淘汰。”! v2 ?9 K9 K6 p; |8 X! f' C
热 文 推 荐 . Y6 [& @( c9 a, I j7 {
1 A8 v+ O$ \( d6 P# t. d
; e K f0 K8 ]2 s+ T+ F( L- J4 H
System.out.println("点个在看吧!");; F; E9 O- j N6 M% D. z v
console.log("点个在看吧!");' C8 W/ w' ^: J! S+ C
print("点个在看吧!");# [/ p0 H: l$ e: `7 [! F7 Z+ N" Q, G
printf("点个在看吧!\n");
8 u6 R8 i! K: M9 o" Y& e& kcou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