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标题:湾区三分钟|这个特别的“首单”为啥被围观?) , J2 g8 O, |; o1 O9 P
5月16日,装载来自阿联酋6.5万吨液化天然气的“马尔文”轮,经过26天的海上航行,终于到达深圳大鹏。# F o3 X; Q7 @. I
* C2 w7 |+ j# A这些天然气将通过管道输往发电厂、城市燃气等用户,给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 J! ^: U& ~5 e, `" J$ @大湾区作为国际上重要的航道和航行目的地,船来船往并不稀奇,但这个消息却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因为这船货物是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
% k& N* x$ x; s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这是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探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打造液化天然气交易多元化生态的有益实践。
& K) S, O. K* ^6 `- m; H2 d这里说到了“交易多元化”。客观上来说,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还是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这给中国等进口国带来了不小的汇率风险。 [: z: w }9 S4 u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和我国关系深厚,双方生意往来也非常频繁。既然如此,双方为什么还要用第三方的货币来交易呢?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世界各地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 U- k* I6 E/ ^+ {
再说回这次交易本身:6.5万吨液化天然气,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去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是6344万吨,这次单笔进口量就超过去年全国全年的千分之一。尤其是在能源这样一个重要的领域,进行这样大宗的交易,买卖双方都愿意用人民币来结算,不管是对我国还是对交易国,都是更加有安全保障的交易方式。0 `) o$ K% ~/ j. ~: l
其实,不管是液化天然气,还是其他的大宗商品,用人民币结算充分体现了国际上跟中国打交道的信心和信任。+ n) w+ A4 \0 A4 T
我们总说“风浪越大鱼越贵”,在国际形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笔交易可以说是一次创新突破。它既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决心。可以说,这是“国际液化天然气采购”的一小步,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 _5 z; ~9 K: Y
8 g2 ]9 U4 T% m6 F1 H!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