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这个故事蛮“奇特”的。
2 f4 b, d) p! t# ?话说,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两天天津正在召开“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正在整理相关选题的我,突然注意到这样一个信息:在本届大会中“2019国际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宣布正式在天津上线。8 N; H+ K7 z- l7 }6 K8 c
这个消息对于我的特别之处在于,华为云的智能体我已经多次撰文讨论过,而天津又是其中“城市智能体”落地的第一站,再加上我就住在天津,感觉颇有点因缘际会的味道。/ M. \& z' P/ b6 S+ {
于是我仔细看了看,天津的城市智能体到底在哪上线了?然后我发现,这个项目已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完成了上线,并部署在生态城的8个主要路口。
( |0 X, y( d. i高潮来了——我发现这8个路口中距离我最近的一个,就在我家楼下……
- e+ p0 F |, q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你不去看风景,风景也会来看你。我顺便下楼去拿个快递,然后开始一场关于城市AI技术应用的“采访”之旅……+ n6 ?0 D& f1 w* p$ j) q
史上距离AI最近的现场调查
7 o( k# S- d" H) S& c与我经历过的所有采访相比,这次“采访”不消耗任何交通成本,低碳环保令人愉快。但是我很快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1个路口虽然近在咫尺,但是8个路口都走一遍还是有点远的。实际测量下来,我查看了所有华为云城市智能体部署的路口之后,一共走了7公里多——如果有像我一样想去一探究竟的朋友,希望本条信息可以帮到你……
4 j- |% {) U. G9 X r经过辨认,很快我发现,华为云城市智能体的“物理样貌”,应该是长成这样的:6 M! R" B8 y9 Q6 q9 F% m* ~, e" n
对,就是这个交通灯+摄像头的结合体。因为经过我仔细回忆,这8个路口的共同变化是都加入了这个装置。让我们换个路口看一看:
: v; M: M& I" l4 u: U 然后可以再换个路口:
' w8 d7 w0 G# l; A$ G 除了摄像头+红绿灯装置之外,另一个新出现在路口的装置是智能指示牌。指示牌有很多种,下面这种作用是提示行人过马路的:. n1 i$ F; D$ D9 M3 j
言归正传,虽然这些装置形态并没有特别“科幻”,但加入AI能力之后,事情就有点不一样了。
. C- l- \0 h) Z$ A! }应该不难猜想,红绿灯+摄像头+AI的主要能力,是基于摄像头对路上车辆进行识别与理解,然后通过AI算法进行计算,根据AI运算结果反向控制红绿灯。这样就让我们熟悉的“车看灯,读秒数通行”模式,变成了“灯看车,按车数放行”。同时,摄像头识别的信息还会显示在路边指示牌上,进行交通引导。! F! R8 c6 X4 [( ^& b
这个逻辑在今天已经不难推测,但是咱们不能停留在知道“AI指挥”红绿灯这个一知半解的水平。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下,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到底怎么用?有什么用?4 f) `! ]8 u, Z. D- Q
华为云城市智能体,背后玄机如何?! A. A9 {. P0 M) J
为了弄清楚华为云城市智能体背后的玄机,我查看更多资料,并且分别请教了华为云与生态城的专家。7 V0 I" S) {4 v1 z. v3 B; f6 J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的各个路口的装置,事实上在背后已经基于华为云的AI服务打通为一个整体。物理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交通信号灯、摄像头、传感器和指示牌,而背后是华为云供给实时化本地算力的边缘计算系统,以及云端进行复杂AI运算的AI智慧。& w# y: j% M& G1 y
而这套系统落到现实生活里,准确地说是落到我家门口,就变成了三方面的能力。
0 z, K* T l7 z" W( @/ o1 W一、让AI指挥信号灯,缓解交通拥堵。4 n7 ?! g- B) i# u% `
我们都知道,一般红绿灯的时长固定,在很多时候“等红绿灯”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很可能绿灯完全没车,红灯那边又有大把车辆塞住了。这个问题,往往是AI进入城市场景中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 i1 Y/ E j& T2 I# \. X& o0 p3 Y) L! r而让AI指挥信号灯,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在生态城落地的华为云城市智能体中,每台摄像头背后,都要在端侧执行视频感知能力和仿真预测能力,将收集到的车辆信息和车流预测信息,统一交付给“云+AI”进行处理。而云端,则部署了车辆推理引擎和实时预测引擎等复杂技术工具箱,会把摄像头收集到的信息处理周全,再交付给信号灯,启动相应的红灯提前结束算法或者绿灯延长算法。
$ T) F: H1 Z* r# M经过众多AI识别与推理能力的综合,才能达到信号灯自己看车流决定配时的状态。
! m a) e6 T) I6 [这样,生态城里主要路口的红绿灯,将可以根据车流的长短来调整红绿灯时长。( Q D7 \$ o7 y4 K* \) Y0 l m
比如说,加入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前是这样的:- T1 ?' y2 c6 j% B2 c! {; F" u
现在是这样的:
2 c Q3 R+ \* T x5 r AI来决定信号灯配时长短,这个大家可能都有耳闻。而华为云这次实际应用的城市智能体,还让信号灯具备了很多其他能力。
# R r" v( r" k1 s3 c: o4 |比如说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个情况:已经绿灯了,但是横向车辆把路塞满了,硬是过不去。再等一会灯又红了。这个现象,在交通指挥领域叫做车辆溢出。由于绿灯到红灯变灯不及时,车辆过不去,就只能把车停在路口中间。
2 s; w) F6 P& t" G3 A6 w7 t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能让一条路上的信号灯智能放行。放过去一部分再准确停下另一部分,这样就不会造成车流溢出。而这就要求同一个路口的信号灯体系精密配合。生态城的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
! [ o* B* t% _6 I4 {$ v- O/ P在没有加入这个能力前,信号灯是这样运作的:0 M- @8 x+ W8 v5 K( H6 W! H
而现在,在AI的帮助下已经变成了这样:- z0 k3 H$ m2 `+ d5 K) f
在这之外,华为云城市智能体还让生态城的信号灯,学会了智能配时、主路辅路配合等多种“神操作”,这是在其他智能交通项目中很少见到的。1 w0 A; l& l" n
那么,可能大家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复杂的AI运作,真的能解决问题吗?9 v$ }6 h' o3 X/ ^# A; p1 H3 i
答案是真的能,因为在生态城,堵车情况改善与否,根本不需要看复杂的数据,这是件一目了然的事。% Z7 l B6 p4 T7 s: r4 \8 S4 |2 z. R9 m
这是一张生态城的交通图,大家可以看到,这地方基本是个岛。主要的对外交通就是依靠图上标记出的这两座大桥。由于所有车流进出都走这两座桥,导致桥下的主干道也就变成了日常的“堵车盛宴”。0 @7 f+ _; M J- i
而在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加入生态城一周后,最堵的地方确实得到了显著改善。我采访了生态城的一位交警,他告诉我,他日常在和煦路和中新大道路口执勤,这里是堵车和交通事故的最高发地区。而在加入AI信号灯之后,早高峰车辆排队溢出次数已经减少了60%,这很明显地让各方向都动不了的极端拥堵情况降低了发生概率。且1小时左右的早高峰,现在已经基本被缩短了10至15分钟。8 j+ z7 n) A, z$ _" N3 h# d& y; Q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决定第二天在早高峰时期进行实际勘察。住在生态城的朋友都知道,每天早上“出关”必经之地的彩虹桥堵得多么让人心累。而经过亲身评测,相较以往,堵车情况减少了很多,早高峰的“出岛长队”确实得到了极大缓解。4 y4 n* V/ p& Q! F V" v4 h8 Y
早高峰时长能够极大缩短,当然可喜可贺。然而华为云城市智能体的作用不止于此。
6 _* o+ }6 M; V1 m二、用AI给特种车辆开辟“生命通道”。
3 x- h8 c& H4 {$ m" J2 V- p5 L我们可以先来看这两天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的一个演示视频。 ^3 c P' W* H; j
( r: f) t- |# B6 Y9 k
o1 r7 n' C! y
基于华为云提供的AI多域协同智能调度技术,以及车辆轨迹实时计算,GES图计算引擎,交通仿真与流量预测,城市智能体完成了一键为消防、救护等车辆打开绿色生命通道的能力。根据测试,利用绿色生命通道,消防车抵达生态城某小区的速度,从4分多钟下降到了2分半,节约了44%的时间。毫无疑问,这些时间等同于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 Y3 w3 ~) j2 P- c4 m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智能体的“绿色生命通道”能力,是建立在对全域交通的智能预判基础上进行提前疏导。不会强行控制红绿灯时长,从而可以不影响大家的正常出行。
: ~5 v5 p2 f; O9 d& d三、让AI带来智慧出行体验。( z6 {& S6 p: y* K0 p, h! D. W: E& i
华为云城市智能体,不仅带来了红绿灯的变化,还通过交通显示屏,为车辆和行人带来了不少智慧出行体验。
. b* n4 J- }3 R. } P7 `9 N比如通过对路况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电子指示牌可以提醒过往车辆,到某处可能需要多少时间,是否预计堵车、是否有施工路段,以及建议更换道路等信息,让司机具备了“千里眼”能力。- e3 G9 N* `4 A$ `8 U5 Y' \2 t. p
另一个场景中,城市智能体还可以帮助过马路的行人识别来往车辆,甚至能够识别来的是什么车,并通过语音提醒。这让老人、儿童以及需要帮助人群的出行安全体验,得到了非常人性化的提升。
, t' r7 X& M3 @通过华为云提供的AI协同云、大数据、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最终我们看到生态城收获了三个全新的交通能力,分别对应着大幅度降低的拥堵、更好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以及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 L# f, G0 i+ g1 G3 e6 Y毫无疑问,这场合作让这块地方收获了很多,但或许我们还可以向更深层提一个问题:帮了这么多忙之后,AI收获了什么? D3 T8 {% h, j/ [* {* o. l1 U
生态城之旅,AI收获了什么?
5 I b h3 t: f+ h9 C5 k就我个人而言,这次采访让我收获了一个充分的散步,以及不少知识。而对于AI这门技术来说,生态城之旅的收获可能更加丰富。1 L5 O' q: t G3 X
去年10月,在华为HC大会上,华为云发布了针对城市场景的城市智能体。就像上文所说,这套体系是多项技术的融合,通过大量技术与设备的交互,达成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中城市场景的反哺。
/ d! Z( m0 R* d3 |5 l4 Y- x4 y& u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这不怪你,当AI技术想要走进城市交通这样庞大的场景时,只看一堆技术名词,一般人很难准确想象最终到底会发生什么。" u$ J5 ^1 f, \/ U
在传统武术领域,对打并不叫比武较量,而是叫“互相验证”。我想,生态城里华为云的AI能力恰好也收获了这个词:验证。
( f" o8 P7 P4 b+ o- s& w$ o3 Q时至如今,AI在现实产业里到底有没有用,依旧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话题的正反两方面各自罗列了一堆道理。然而AI从来不是个文学作品,没必要引发无穷争议。有没有用其实很简单,试试就知道了。
. S; @9 G. @. f+ o( Z0 f/ N 而华为云选择将城市智能体在生态城落地,就等于登上了能见真章的擂台。
# X. h k4 i& u6 H: N+ L1 w+ J天津的朋友可能更加了解,生态城一直都以在社区中引入高新科技,尤其是智能科技而闻名。这里汇聚了大量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从某个侧面也为城市智能体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舞台。仅仅过了不到十天,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华为云城市智能体接住了招——早高峰时间是最好的评测标准。
' m# @* w! o* C+ Y城市+AI的价值,就此得到了验证。
$ W- c8 n" d9 j. Z8 l# r7 @0 \而这次合作,另一个AI的收获在于,虽然只部署了8个路口,但生态城特殊的区位规划,让这8个路口基本覆盖了它的全境交通枢纽。在此前一些信号灯+AI项目中,能够覆盖实验的往往是很小的街道或片区。而城市智能体在生态城的覆盖,某种程度上是首次打开了整个区域的AI协同交通优化尝试。
& ?+ m8 ?) w5 t此外,华为云在上线天津城市智能体时提到,城市智能体的六大设计理念是AI以人为本、AI无处不在、AI永远在线、AI易于扩展、AI持续进化、AI分步实施。根据生态城一贯的风格,或许我们很快能够看到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在这里快速扩展和进化,这也将对于城市+AI命题来说是个极有益的探索。
$ i% ~9 Y% F7 C总而言之,AI今天正在寻找一个个敢于品尝未来的城市与行业。而好消息是,华为云找到了。换个角度想想,今天能不能找到好的合作者,能不能把AI真实带入物理世界,其实也在影响着云计算市场的胜败兴亡。# m1 c' l& y( Q# K
云上与城中:物理世界的AI主战场
5 q S5 d( D; `1 U2 f9 {2019年,可以看作AI走进各行各业,走进城市、交通、医疗、金融、教育、制造、零售七大场景的关键一年。如果说前年是方向探索,去年是条件准备,那么今年的任务毫无疑问就是发起冲锋。
( t; H) N1 A3 x这个冲锋将决定AI能否存身立命,同时也能够决定众多科技市场的话语权重定,尤其对于公有云市场来说更是如此。
& c! x% l9 o8 J8 q, ~ d6 m我们知道,传统云服务市场是以互联网、电商、游戏企业为主,他们的服务需求是小而轻的,并且整体市场存量有比较清晰的极限。而公有云,基本是作为新型企业IT业务的代替性解决方案存在的。
+ M7 u) b2 g5 j4 H. A然而AI的到来,让整个公有云的逻辑发生了快速变化。AI的价值不是业务支撑,而是改变核心生产状态,激活新的生产力。
% q5 E1 v# e! m! c& p比如生态城早15分钟结束的早晚高峰,转换过来就是这些上班族每人每天半小时的工作时间。
# W/ K T* \9 p! I6 Z/ A 而这个需求下,大型政企部门,实体经济行业,城市综合业态都将进入公有云的市场需求序列。一个崭新的市场将要打开。而这个市场的规律,是AI落地能力等于品牌号召能力。9 w, o' s* ?& p" c
这也是华为云在坚持步步向“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结合”这个难关,发起挑战的原因。* d6 f- ~ w- G* `% ~4 q( l3 Z
综合来看,从云上到城中,物理世界的AI主战场已经开始越来越清晰。至少在我转了几个路口之后,现实中AI带来的效率转变令我印象深刻。
q+ E- n" Z/ D0 j而新战场的法则,也在挑战公有云市场的陈规:* {6 b; n1 p8 A+ M' W8 a" k- F
1、基于公有云的AI落地,安全可靠成为不可动摇的前提。而具有稳定和安全保障的大厂,开始成为云计算的首选。 s h8 L3 p3 f. G
2、AI开始进入现实世界,考验的不仅是AI能力,还是多种能力的结合。比如说在华为云城市智能体的实际执行中,就涉及边缘计算、物联网、视频云等多个领域,技术综合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将成为公有云新的必备品。
) h( U4 y. R1 j+ W: D3、从生态城的案例不难发现,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对于AI的需求,甚至都有不同的特点。而行业AI更是千变万化,能否懂个性需求、懂行业特征变成了云厂商的新任务。这个情况下,生态建设和开发者建设变成了当务之急。* T( y" I/ O2 C; m" G! c# k, o
层层剥离下来,我们会发现在一个案例背后,竟然隐藏着AI改变城市生活的逻辑,AI产业发展的路径,以及云计算市场的未来走势。
5 j" w' T; q' X, i7 v事实上,在Cloud2.0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必备能力。面向各行各业,华为云正在以自身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贴近各行业,并以全栈AI能力落地“普惠AI”,让各行各业真正实现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R7 I# w) p* N8 j9 p$ M# ]# G
回到开头时的问题,站在一个路口,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M1 ?. ^! Q+ x+ N5 J
我虽然只下了个楼,但真的看见了很远,很远。- N* j0 M E+ y1 Y
(本文部分资料图来自公众号“中新生态城发布”)
2 S# r D: V4 j, P% ~2 W- W! x4 e4 X4 A& a% z, [/ g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2Vc1Xz
( |2 W7 j. h) T8 r5 u$ Z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