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F+ J! W. R8 u# ]5 _. @
% _! g p! C7 O) A7 v
中国基金报 晨曦- U8 K0 K# F3 ^1 Y% E
又有一大波券商及分析师遭遇监管罚单!9 p8 {/ x {& C" W) x6 M
6月8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广东证监局对粤开证券及分析师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据悉,粤开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且部分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预测不严谨。6 C! d( H4 @& X: I1 t; C
5 M8 A1 z+ l) z6 j; U7 L$ U3 t. ~* m% H/ J Z1 w+ }
同日,深圳证监局“放大招”,一次性放出5份开给券商及分析师的罚单。其中,招商证券及3名分析师被出具警示函;东亚前海证券被监管谈话、研究所负责人被警示;英大证券分析师被出具警示函。其中,不乏市场知名的明星分析师。
- ~- y1 h* p7 w9 C% B- o- ~2 ` . k" }6 U9 L+ g2 o7 a. X
2 x- |" [1 F- \8 a+ B7 ]8 c7 O 近期,各地证监局针对研究领域,对券商及分析师们密集下发行政监管措施。6月6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了开给5名分析师的警示函,重庆证监局也对西南证券及旗下两名分析师出具警示函。
j; i n- V. M) n 来看详情——) N, V: k( C# K; V. b/ @. j7 a2 r
研报业务管理不足
" T8 i' L1 V; \, \* s 粤开证券+分析师遭“双罚”, x2 t0 k+ H2 }! h6 {
经查,粤开证券在研究报告业务中存在以下两项问题:
& `6 S$ I8 [1 ?2 E2 a, }# e
( b d- R# [+ U5 O+ O/ P" v3 x' u. s. o. K. C
一是业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未建立媒体报道监测机制、利益冲突合规审查不到位、部分接受媒体采访内容未经合规部门报备、部分股票入覆盖池的内部审核不到位,未针对非客户服务性质的独立调研和带有客户服务性质的联合调研制定相应规范。
* q6 a1 t8 B* ^# `" b% S 二是部分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预测不严谨。
" Q, K# o: V2 M) [. S% K* K 基于此,广东证监局对粤开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完善研究报告业务相关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切实全面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n _4 z+ k. }) M% j; z" k! u 同时,分析师李兴也因“制作的部分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预测不严谨”,被一同出具警示函。
9 Z8 Q$ ]( n8 G; ` 据了解,李兴为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主要从事策略研究。Wind研报平台中,李兴的介绍信息为:“2016年加入粤开证券,具备扎实的研究功底,在策略与行业深耕多年,擅长基本面分析和政策研究。实地调研上市公司超过百家,公开发表多篇深度研报”。- ^/ m% @ x- C6 }$ G
东亚前海证券被谈话/ y1 Y: T3 f' z
所长被警示
1 U0 ^! C! O6 Z 再来看合资券商东亚前海证券,深圳证监局指出,其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存在三方面问题:
" a1 s7 W$ `7 t0 u( j ) ~' w) j- j' z3 t
2 {- A9 j# T9 l; ?0 F: O
一是内控机制不完善及执行不到位。如未及时更新完善研报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在分析师调研活动管理、服务客户、公开发表言论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欠缺,对研究所员工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全面、考核留痕不充分等。" Q/ [5 R0 v. U% C4 j* f
二是研报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足。研报质控合规人员配备不够,审核独立性不强,对研报质量和合规性审核把关不严。& L3 ]) J' G0 E& _( P5 L' S9 e
三是研报制作不审慎。个别研报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未注明信息来源、信息引用有误、底稿不完整等情形。
# j/ U' E# N: O9 u 深圳证监局决定对东亚前海证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其分管研究业务的高管汪芳前往证监局接受监管谈话。
% c3 i6 i H2 f 同时,深圳证监局对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负责人贺燕青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认为其对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上述问题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I- }$ t$ a! X. @% u6 O5 [# c, c; O. x
贺燕青具备多年卖方研究经验,曾是中信建投社服首席分析师。2020年底东亚前海证券拿到证券研究业务资格,开始招兵买马。贺燕青于2021年1月加入东亚前海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
& W8 M/ X$ \- U% l* V; ? 招商证券+3名分析师被警示- |5 X& u7 P4 g
招商证券的研报业务,同样存在三方面问题,从而招致监管警示函。
* z. W" [6 I1 t0 W9 a3 c 一是市场影响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个别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力评估不充分,提级审核管理不到位。2 S+ ]! }! a- N0 |
二是在分析师调研活动管理、服务客户、公开发表言论等方面的内控管理有效性不足。( L' S% W" a3 t. H0 C
三是个别研报制作不审慎,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未注明引用信息、数据来源披露不当、研报署名不规范等情形。
! l3 _; f$ @5 z" Z, t5 l& r# F 在具体的“问题研报”上,深圳证监局点名了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及团队成员发布的《攻守交织、静候破晓——A股2022年2月观点及配置建议》。
. v7 P7 N: K+ c! Q
2 S6 {* j/ K8 b: c3 n- u6 f' _. g2 U3 ^/ Q* K1 l
深圳证监局认为,该份研报表述不严谨,对于A股市场走势分析的预测方法、分析逻辑以及所引用的前期研报观点等情况,均未在该份研报中予以充分说明。因此对4名署名分析师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 [$ L+ H9 q; T; J" g9 n0 s% c 张夏在招商证券担任策略分析师多年,曾获得多家评选机构的“最佳策略分析师”、“金牌分析师”等称号。
F* Q7 W! J' z+ ? 英大证券分析师被警示
1 K' O7 x3 E% ~5 o3 w' t& u6 h 报告表述不严谨. ]2 _9 ` K& [# m6 K2 b5 A
同日,英大证券的分析师郑罡,也被深圳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7 s _. K/ ? |& e) a2 H
. x5 M% F! T0 b! o1 J' f5 q0 g& C" j) n( A
经查,郑罡署名的英大证券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存在两项问题:一是个别研报数据未标注来源;预测公式不审慎,未有效验证。二是撰写的某公司投价报告风险揭示不充分,且存在报告表述不严谨的情形。
4 m x/ V% Y# v, A 提到英大证券,市场往往只对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有印象。中证协信息显示,目前英大证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资格的员工仅有5人,李大霄和郑罡均在其中。
5 O3 S. f9 p' h+ N9 v( W) g! `$ T Wind研报平台显示,郑罡为证券研究行业的“老人”,具备20年的证券市场策略研究经验。除从事策略专题报告写作外,郑罡还覆盖电力能源的晨报、周报等内容。5 J# w+ m( x( k/ [ g" t1 w) y j
券商研报罚单批量下发
9 s: ?$ B* ]5 h7 g& N" ~ “降佣”预期下压力持续/ p) R9 [+ f8 ~6 s
近期,证券研究“江湖”不太平。前有“公募基金下调交易佣金”在行业内引起大讨论,后有部分研究所推出新的考核规定,要求加强派点、淘汰人员等。
. Y$ J) b- A+ }; r2 o& e5 R 僧多粥少、卷上加卷之际,监管公布的罚单数量持续增加,更令行业心生警惕。今年4月,监管部门向各家券商下发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覆盖45家券商和300篇研报。近期接连落地的证券研究业务罚单,正是此前抽查结果的反映。
; R# Y8 W" n* ~- z 回顾来看,5月18日,安徽证监局公布信息显示,华安证券分析师陈晓因发布的研究报告存在可比公司选择依据不充分、盈利预测论证不充分、文字图表不一致、数据来源不明等情形,被安徽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该罚单打响了此次研报罚单的“第一枪”。
: D* W+ b7 V: m+ ?* b! g1 l 此后,与证券研究业务相关的罚单陆续公布,多家券商遭遇“双罚”。记者根据各地证监局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总罚单数量合计已达到24份,且数量预计还将增加。
& H. V" `4 J# W7 p 公司方面,太平洋证券、首创证券、中原证券、西南证券先后因研报业务存在各类问题,被采取责令改正、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山西证券、申万研究所、民生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申港证券等多名分析师被出具警示函。. L; _5 x i6 K& W8 @
编辑:舰长
5 @; }6 D0 B* M. f3 f: ^ 审核:许闻
' ?9 D7 i" i1 f' I/ s% `9 |' |0 A O 版权声明; u5 r. O. n# z0 R& v5 X4 l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7 w% V1 p9 }+ {6 c$ {) K1 [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