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林前( \8 j3 L6 ~% @0 _! m7 d# b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热议。
- e4 y! Y$ } O1 p4 h6月5日,据杭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通报,2023年6月5日5时43分许,一辆浙A牌照的小型普通客车沿S2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时,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造成车上4人死亡。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事故进一步调查中。( {4 S! l& N V4 }& e
( |# H" ~2 a! _, b据多家媒体报道,事故车辆疑似为某合资品牌纯电车型。根据网传监控画面显示,该事故车辆在即将抵达收费站之时,速度未有明显降低,反而以较高的车速径直撞向收费站的站台。在发生严重碰撞后,车辆部分零部件四处飞散,随即车体有烟雾冒出,数秒之后车身有明火冒出,且火势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大。
' Y. P, P3 d9 e1 y1 ?# m 2 V" R1 `9 J- u" v
碰撞后起火的新能源汽车 | 图源网传视频截图
" X# P# [) F/ h7 y
" C3 K& R9 R+ _9 L3 H6 k尽管上述事故的调查还在进行中,但其已经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热议。" e) T$ W! k# K, i, v M% p2 Q
6月5日,资深业内人士王海向时代财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内部有着较高的电压,当汽车发生猛烈碰撞之后,很容易造成电池内部的线束、高压件、电芯等会出现脱落、错位的情况,而且整个电池壳体会发生变形,容易造成正负极短路,然后导致一系列热失控、热扩散、起火。 @# s4 U# {2 L( B% S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工程师郑昆在《环境技术》上分析称,作为高能量载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燃烧或爆炸,当锂电池因故短路时(主要由高温、挤压、过充等状态下滥用或使用老化及制造缺陷造成等),内部温度升高,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间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与气体,电池自身热管理失控,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电池着火。
8 N# h) A" X+ N4 d0 q" W另有公开资料显示,不同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内的管线较为复杂,可燃物较多,在自由燃烧状态下会持续90分钟左右,有可能会蔓延至周边易燃物体,且该过程中伴随着刺激性气味的浓烟。另外,在外部明火被扑灭后,新能源汽车还容易出现反复复燃情况。! J# X1 y, O3 \0 ^
6 d8 `% N w s9 z1 X8 ~( G* L 警情通报 | 图源网络 D: K+ I. \3 W
- U. D* [+ | S9 T5 M0 g9 O( q) T# H- L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及保有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关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自燃、碰撞后起火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根据公开信息,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火灾事故超600起,平均每日火灾事故超7例。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增加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事故8.8%的平均增幅。, \/ a, i1 i! ^2 l, v
那么,身怀大容量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是否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出现起火、自燃的情况呢?- N" B& u' w1 x6 E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碰撞后容易起火是新能源电动车的特征。宋健表示,油箱和电池的原理不同。油箱是对外界封闭的系统,只要油不外泄就不会起火。而电池不同,其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一旦着火后果严重。“电池不需要被撞坏,只需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0 s; f( Z- R9 ~% ?8 u- u- W2 A M' J
6月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财经表示,新能源汽车并不比燃油车更加容易起火自燃,极端事件都由极端原因所导致,现在燃油车出事故关注的人相对较少,电动车的关注度特别高,这是产品差异带来的关注度不同。之前调研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出事故的概率较燃油车更低一些,电动车总体是安全的。; A0 a; O: _# }0 v
王海则认为,碰撞后容易起火是部分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特征,而非整个电动汽车的特征。只要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和隔热做得好,很少会出现大面积起火、整个动力电池或汽车起火的情况,更多是单个电池模组被烧坏,而且燃油车碰撞之后也会出现起火的情况。
~+ i4 A& `7 G A' |& f$ y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及保有量规模越来越大,在此阶段,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各方应尽可能减少极端事件的出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曾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各个企业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积极承担起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监管和维保检测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 ~% e; U+ z8 s3 V, B
6月5日,乘联会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其综合预估5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7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59%。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1 X' G1 l# {1 S% I
针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热失控导致的极端事件,王海表示,想要尽可能避免悲剧的出现,一方面,企业应该往更高的技术方向走;另外,动力电池起火的场景比较多,如充电自燃、静置自燃、泡水后自燃、碰撞后自燃等场景,厂商或车企可以考虑将上述场景作为一种代码形式写进电池或整车中,尽可能主动杜绝处于上述场景之中,减少极端事件的出现。崔东树则认为,一方面是安全驾驶,消费者要为自身的安全负责,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在考虑到,如何让消费者在极端事件发生后能够逃生,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事件,各方应该在当前基础上,尽可能地加大安全防护。4 P/ H1 k( K7 q
针对新能源汽车本身存在的相关特征,相关部门也有相应要求。据公开报道,在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