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echWeb 文 / 新喀鸦
' a' _& B1 V5 u( J由于近期固态硬盘的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企业级的固态硬盘在降价后性价比变得很高。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 " 捡漏 " 企业级固态硬盘呢?2 h# R: n7 O. K
目前企业级固态硬盘根据外形规格可以分为 M.2、SATA、SAS、U.2、AIC、EDSFF 系列(例如 E1.L、E1.S、E3.L、E3.S)。其中 M.2、SATA 和 U.2 是比较适合 " 捡漏 " 的规格。
+ b6 Z" u' W# A- z# N* sM.2# z* V% V& Y# U& ]: g1 d( w9 B
M.2 固态硬盘应该是现在普通消费者使用到的最常见的固态硬盘类型了。对于 M.2 接口其实还可以细分成 B key(又称 Socket2)、M key(又称 Socket3)、B&M key。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硬盘的接口主要是 B&M key 或者 M key。6 R" E/ {, h1 k; k7 x
. |6 U+ s. C& T; r( x& Y2 M6 S3 |& x& E( g* X
# F! ?% T3 g' x# v% J0 r
图片来源:威刚3 y, X! N7 h' E6 o) f7 ]/ ~
市面上大多数 Mkey 接口的固态硬盘采用的是 PCIE 的传输通道,也就是俗称的 "NVME 固态硬盘 "(传输协议为 NVME)。
# a i/ O& K0 |2 ?6 J$ D! e' K3 J/ Y. a: Q6 c+ p
$ k' Q7 B1 |6 |7 o* e' g6 @
7 |9 @ N1 n0 }. I% N* v& e, c
市面上大多数 B&Mkey 接口的固态硬盘采用的是 SATA 的传输通道,传输协议为 AHCI。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 B&M key 固态硬盘产品会使用 PCIE x2 传输通道(而 M key 一般是 PCIE x4)。
% ]" m# X! ?) O% o/ i g- j
" e6 k! Y4 B. p, p$ u; ^$ g, b
6 x: i" X- N7 i1 \$ m
; R+ ^) J6 A5 {4 i! O在兼容性方面,如果你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主板上的 M.2 接口是一个 M key 插槽。Mkey 插槽物理上兼容 M key 和 B&M key 的固态硬盘。至于传输协议上是否兼容,要看主板和固态硬盘的具体描述。比如市面上不少采用 B&M key 的固态硬盘使用的是 SATA 传输通道,但主板上的 M key 接口不一定会支持 SATA,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不兼容的情况。& {8 W$ `( V# o% n6 J# A0 q
如果你的台式机或笔记本主板上的 M.2 接口是 B key 的,那种这种接口一般会兼容 B key 和 B&M key 的固态硬盘。/ Y0 r4 f3 @: g6 u7 `
对于 M.2 固态硬盘的选购来说,除了接口以外,还需要注意它的尺寸规格。在尺寸规格命名方面,前两位为宽度,后面几位为长度。9 ^- N( r" W& A1 V7 J3 }6 o# \- `
$ K+ X8 d, s: C+ z5 s
% v6 E; T6 d" O' ^: O4 H
0 }' {, N4 p: r比如致态 TiPlus7100 固态硬盘的尺寸规格为 M.2 2280,也就是说这是一块宽度为 22mm,长度为 80mm 的固态硬盘。! Y6 l4 m: A3 u* d$ S! w
消费级固态硬盘大多采用 2230、2242、2280 等规格,而企业级固态硬盘一般都采用 22110 的尺寸规格。因此很多消费级产品的 M.2 插槽并不支持 22110 尺寸规格的固态硬盘。
- [7 m" N& `" H$ d, }# T
% q0 \ ~/ L9 u8 `3 Y8 m* s4 i+ h; Z+ x- p, R. w* r& k% v# G
2 q& Z# B9 H+ Y8 P
以华硕 PRIMEZ790-P 主板为例,在它的存储接口中,1 号和 3 号 M.2 插槽支持 22110 规格的固态硬盘,而 2 号 M.2 插槽最大只能支持到 2280。* c$ k7 s6 ~2 G: b0 D
0 Z/ n5 [* Q) \: `5 p) }" A) u" P4 A/ l3 j: z
' g( ~ m+ S. L+ L. y* Q, u而在尺寸更小的华硕 PRIME Z790M-PLUS 主板上,它的 1、2、3 号 M.2 插槽最大都只支持 2280 的固态硬盘。$ S' S6 n% c9 ?+ P% U+ P
因此如果你设备上的 M.2 插槽支持 22110 规格的固态硬盘,那你可以直接选购价格合适的 M.2 企业级固态硬盘。如果不支持的话,笔记本基本就没什么办法捡漏 M.2 企业级固态硬盘了,台式机的话可以考虑通过 PCIE 接口转接。9 O+ W' H' p4 o" a
1 n' f* J s0 \! n" G7 y* N5 Q$ [: ]8 e! g# O( s; a9 z, n l7 O
- U0 |$ r. J2 M, G
比如像微星推出的 M.2Xpander-AERO 扩展卡,一次可以支持 4 条 22110 的 M.2 固态硬盘。不过像这种扩展卡很多会要求主板具备 PCIE 通道拆分功能,如果主板没有 PCIE 通道拆分功能的话可以选择 PCIE 转单 M.2 的扩展卡或者带有额外芯片的扩展卡。
# U3 s" B! o3 n% {1 Y; f+ HSATA( ]& j( B; D& @+ z9 E! y
SATA 接口应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而且通用性最强的接口了。SATA 3.0 发布于 2009 年 5 月,这也是 SATA 接口最后一个 " 大版本更新 "。正因如此,随后十几年发布的 SATA 设备几乎都是基于 SATA 3.0 构建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好处,兼容性极强。
* j- m4 v; ?# n! N* q比如当你看到一个 SATA 接口的硬盘时,都不用看描述就知道这是 SATA 3.0 的硬盘,而且它一定兼容主板上的 SATA 3.0 接口。
; {( E2 R2 _; V$ ^& X, }% p8 z+ GSATA 接口另一个特点就是速度相对较慢,通常来说 SATA 3.0 的固态硬盘最大读写速度只有 550MB/s 左右,而基于 PCIe3.0*4 的 M.2 固态硬盘顺序读写速度则可以达到 3500MB/s 左右。1 l( b7 l( ]7 s' T
当然速度慢也不全是劣势,读写速度慢也就意味着它占用的传输带宽小。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主板上提供 PCIe3.0*4 的带宽,这个带宽通常可以支持 1 块 M.2 固态硬盘。而如果是 SATA 的话,则至少可以支持 8 块 SATA 硬盘。
9 G+ F: Z; a0 g* @$ i这对于普通消费者带来的实际意义就是:
W+ ?' s* M4 z1 Y8 d3 `5 g1、M.2 接口不够用的时候可以用 SATA 接口,主板上 SATA 接口的数量一般相对富裕。; o" H4 y: g! c% I/ }2 |
+ c# I- q d+ h5 b9 D; q
8 n& d! C& l" i% @
+ A; b5 i! Q+ E1 k/ V& i# F' h% Y
2、如果对硬盘速度要求不高,但对容量、数量要求高的话可以通过 M.2 转成多个 SATA 接口。" E- U4 T+ {8 K
U.2
. H' N2 w0 X& v4 R( D$ LU.2 固态硬盘使用的是和 M.2 一样的 NVME 传输协议,因此 U.2 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大体上和 M.2 固态硬盘相同。另外由于 U.2 固态硬盘在外形和体积上明显大于 M.2 固态硬盘,属于 2.5 英寸固态硬盘,因此它的散热性能好于 M.2 固态硬盘,最大容量也高于 M.2 固态硬盘。* v2 Y4 d- G8 i/ N
- z+ E" o; V" `2 q; d3 `
2 F- a. U, p7 P2 j: P0 O
0 W- U! e/ q; m5 ], n J不过 U.2 固态硬盘的问题就在于,相关接口在消费级产品上很罕见,而且相关的连接线、转接线有点贵。
! a$ r- f* M' g9 i+ Y# ?5 p1 I
5 I: u5 u2 n5 m4 C% N+ {/ K! Z: X9 \% C1 E6 j& j8 r
k2 }) [! G6 v) b5 k- ?
一般来说配备 U.2 接口的主板起码得是 HEDT 平台的主板,比如微星的 Creator X299 主板。因此市面上大多数消费级主板其实是没有这个接口的,笔记本的话基本就无缘 U.2 固态硬盘了,而台式机一般则需要考虑转接的问题。# I2 ?+ U. w9 U4 {3 l. W
9 H. K3 `1 }0 E7 I2 `5 w* \; V; R
) [. u m( E) x8 z! E, F2 ]) A3 p/ n) n
转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 PCIe 转接,另一种是通过主板上的 M.2 接口转接。 y; B& [; i- [2 j$ x0 ~
实际购买推荐
& u. p# {) o6 P- z$ O/ f6 {1、企业级固态硬盘数据可靠性以及读写寿命一般是高于消费级固态硬盘。& g2 j& ^; I0 y, B
2、企业级 M.2 固态硬盘有些时候价格会非常低,遇到价格合适的可以捡漏。! B- \0 [3 D. r5 x! Q
3、有些比较钟爱 MLC、SLC 固态硬盘的数码爱好者可以多关注一下企业级 SATA 固态硬盘。毕竟现在消费级固态硬盘基本已经全是 TLC 和 QLC 了。
. q9 y8 O1 j4 d' L$ c) L4、如果想要单盘 8TB 以上容量的固态硬盘,U.2 固态硬盘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R4 S/ j& }7 C; I+ Y) Y6 U
5、SAS 固态硬盘通常需要配合 SAS 阵列卡或者 SAS 直通卡使用。读写速度方面比 SATA 强一些,但明显弱于 M.2、U.2 固态硬盘。所以整体定位就是速度没比 SATA 快多少,但配置起来比 SATA 麻烦很多。所以一般不优先推荐 SAS 固态硬盘。
: F7 c% {6 K$ B3 ^. T: Y, o+ x: B% E
: Z' X, d# }/ d8 T H
9 ~9 e+ x- d6 g, F0 V3 [3 P* l6、AIC 固态硬盘通常拥有更加强大的读写性能,但它也是真的非常占用 PCIe 槽位,PCIe 插槽数量少的主板根本装不下这种固态硬盘。如果你主板上的 PCIe 插槽数量大于 3 个的话,可以考虑入手这种固态硬盘。
1 O1 [) i& b: `" X, h) M
1 h7 C2 o; z4 L# L, T! D+ f/ u
- u& C& j w! x! G1 q/ H% R' [! h: W1 H3 p
7、EDSFF 系列(例如 E1.L、E1.S、E3.L、E3.S)的固态硬盘目前来说还是一个 " 概念超前 " 的产品,即使在服务器领域也没有完全普及。因此该系列固态硬盘目前不太适合普通消费者入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