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R- q+ s) p% L; w
近日,《家国情怀 跨山越海——广东侨批历史文化展》在广东华侨博物馆开幕。- l9 O9 o5 I$ I8 [5 o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指导,广东省档案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江门市博物馆和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共同主办。: s5 _% o; g* H; o6 C- c7 n
% g* _! h2 }- _% k* }3 L
; l) S( O9 ~8 S
: H& {! o0 Y1 `8 ]
展示广东侨批发展历史. P; f% D- z+ G- z3 J3 D- x
侨批,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又称 " 银信 "。7 G& @3 v/ H& T# f7 ~8 l8 K8 H
侨批最迟产生于 19 世纪中后期,直至 1979 年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百余年。
" L* J* i# I/ R0 x一封侨批由批封、家信、汇款单、回批等部分组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真实记录了华侨华人艰辛创业的历程及身处异乡仍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2 i- y6 r. Y2 e
% _! X" e* _! h7 F( P4 E% j
9 A! F% I K2 g: X9 D
, M$ P6 j) d% J9 @5 v主办方介绍,举办本次《家国情怀 跨山越海——广东侨批历史文化展》,旨在深入挖掘广东侨批蕴含的文化内涵,展示广东侨批发展的历史脉络,大力弘扬粤侨精神,讲好华侨故事。( e5 f$ U6 @" c/ Y
展览由 " 细说侨批 "" 汇通中外 "" 家国情怀 "" 海邦剩馥 " 四个部分组成,共展出图片 300 余张,实物 170 余件(套)。+ }" N3 C5 c( R; A7 ]
9 W/ t2 x6 X6 T- P: o$ V( {% b! d6 I6 N! G8 Q
2 o0 V/ o, D$ h
业内发现最早侨批展出
+ H+ l9 d! S! D" O" N( k0 {& N! g展览现场展示了江门、汕头、梅州等地的侨批实物藏品,其中有 56 件来自梅州市客侨博物馆。' ]( r& ]/ V2 V1 e& s# R" [+ ]% q
% ]5 O- K5 [; l4 p' J- y+ A* M& K- e: U
) J' Z: Y5 |' q" v* U
梅州市客侨博物馆执行馆长魏洪海介绍,这些藏品包括客家侨批使用的护封印、吉祥印、商号印、地名印等 20 件,梅州籍华侨谢绍宣水客证、侨批员张露芝证照 2 件,以及业内发现最早的一封侨批—— 1858 年印尼华侨温辛德寄往梅县的侨批,香港经营侨汇的商号印章 11 枚,抗日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生命线 " 沙鱼涌 " 和 " 驼峰航线 " 侨批等。
' E* m4 o+ n9 @+ m( i& V8 {
8 `3 o9 \0 e+ w3 x
3 m; [5 `4 i, \! z
! t6 W/ ?3 \3 c4 {+ Q2 t( I# b* `0 G其中,现场展出的一块清代梅州 " 悦信批局 " 牌匾十分珍贵。
) N% F, o9 e, ^" 此牌匾是我们馆的镇馆藏品之一,在梅县松口镇附近搜集到,是目前仅存的清代批局牌匾。" 魏洪海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该牌匾的材质为樟木,长 75 厘米、宽 39 厘米、厚 4 厘米。整块牌匾以大红油漆为底色," 悦信 " 商号及 " 批局 " 的楷书文字采用线条勾勒浅刻工艺雕刻而成,古朴大方且简洁实用。
( p: i% n c1 V1 W
% S$ Q" T/ ^" f1 y; m3 H. Q2 `0 v! \# a3 p7 L3 k# ?& ?- c) n
3 ^' v6 f" I+ Z( ?据介绍,侨批局,实际上就是侨信局。由于侨批局对华侨服务周到,信誉卓著,在清末至民国初期几乎垄断了华侨信件往来和汇款带物的业务。 F5 Q# g: u$ ?+ G6 J. W/ s$ Y
民国时期,在梅州地区经营侨批业务的主要商号有福记、友好、悦信、永德兴、富通、荣兴、大华公司等。" 悦信批局 " 牌匾也是证明梅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重要物证。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1 ^! f* i" r( {- N; Z+ F! C8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1 O C; Z* X( M- R9 r$ e: y
责编 | 刘星彤2 J0 y0 z2 o) r
校对 | 马曼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