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标题:业绩大幅下滑之后,海通证券拟计划暂缓海外业务
5 _" m3 R4 q. l( J! ?- q- |5 } % M4 h" L: U- T* H( H1 g
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中资券商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 @+ X2 g% ~3 I$ u
4月20日,一则关于“(00665.HK)副主席兼行政总裁林涌透露,母公司(600837.SH,06837.HK)已派出团队检视业务,有机会进行改组,并暂缓国际化发展步伐”的消息传出,一时间引发不少讨论声音。
, \; H, x( K$ r: z4 d! O. C. H8 Q! @# i 二级市场方面,今天走势为“冲高回落”,截至4月21日收盘,最新报价0.86港元,与开盘价持平,成交额1595.77万港元。
+ A6 U: `8 g9 r$ a& O/ z! L 母公司表现并不理想,A股方面,截至4月21日收盘,最新报价9.10元,跌2.67%,成交额3.64亿元。H股方面同步走低,报收5.15港元,股价下跌2.65%,成交额为5483.58万港元。
$ b: }) u( x/ s; j/ v/ T# L6 k 最近一个多月,及其母公司频繁现身新闻版面,究其原因皆与业绩相关。
' p( ]# K& l- v7 l2 u8 r9 i' |0 m" t2 Y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P( o- S' e0 { g 故事的开始源于一封辞职信。3月16日,董事会收到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涌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的原因为因相关工作安排。
; g+ O3 X: ?) n1 G+ w 据悉,林涌于1996年12月加入,自2014年12月起担任总经理助理;后又于2009年12月起担任执行董事, 2011年4月起担任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董事总经理、行政总裁。- l# Q# n7 W' w
值得注意的是,在林涌提交辞职报告的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22年净亏损约64亿-66亿港元”,这不免让外界产生“林涌引咎辞职”的联想。1 K1 I# P; S# k' E' G
不过事实证明,外界的猜想并非空穴来风。
3 X% X \; s- ~# D6 M 3月28日,发布2022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1.97亿港元,同比下降122.64%,归属母公司净亏损65.41亿港元,同比止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3.01亿港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00港元。每一项指标都在下滑。 I& Y9 l/ i9 L; L
两天后(3月30日),母公司也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令人意外的是,不仅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更是跌出了头部券商“百亿净利”的阵营。, o: ]0 v/ d' H; H d& G
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59.48亿元,同比下降39.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下降48.97%;扣非净利润59.02亿元,同比下降52.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19亿元,同比下降高达87.57%。
# W% O0 k- |6 [% ^$ u; F5 |6 F) [% w 从业务条线上看,多项主要业务均呈现下滑态势,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收入降幅显著,尤其是交易及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05亿元,同比减少126.16亿元,降幅为115.63%。7 j0 p0 q) w. w$ X) A
对此,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震荡调整导致投资收益减少。3 o- ?* ~. U" X( m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告诉钛媒体APP,是香港中资券商的大行,因收购大福证券而上市,积极扩展业务。但像其他中资券商一样,其投资和架构化融资业务都遭遇了巨亏,可能是因为香港市场中概科技股下跌和股市大调整,以及典型的国企中资券商问题所致。' \1 Q( P8 t3 k" [' N1 ? p5 i) x, V
高管辞职、公司及子公司双双业绩下滑,连番打击下,不得不做出实质性的举措。
r9 G9 T- W$ T0 ~7 F2 c 海外业务暂缓+ ^$ K7 j* z: U/ O6 a3 c
据报道,希望推动业务复苏、重振声誉,其中一项工作是把子公司业务建立成“一个海通”战略协作体系,大意是把香港和内地业务团队连结。
: k( |; {6 K7 M; }! Q& c 据悉,“一个海通”代表“投、融、保、研”和财富管理等核心竞争优势,将通过股权、债券、并购、研究所、资管等多个部门高效联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篮子服务。3 C! K8 v# Q- M$ J% I' S
公开信息显示,为进一步满足客户对海外资产的配置需求,积极布局多个市场,除香港外,在新加坡、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印度孟买及澳洲悉尼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有金融服务网络。
* P( Q- |5 e* H 虽然拓展海外业务的蓝图很大,但现实却很残酷,公司海外业务并未盈利。据年报显示,2022年度海外业务营收为26.21亿元,毛利率为-145.73%;而上一年的海外业务营收为90亿元,2022年度同比下滑70.88%。故此,将会暂缓海外扩充步伐。
: P0 b6 u% r9 h9 _# z+ E* Z1 J 对比同行来看,比如,兴业证券2022年的海外业务营收为8587万元,同比下滑77.89%,毛利率为-304.89%。再比如,广发证券2022年的海外业务营收为3.96亿元,同比下滑30.87%,毛利率为-29.83%。
1 c$ f9 N/ T) u+ Y1 A! M+ { 上述两家券商的海外业务营收均处于下滑状态,并且皆不赚钱,这或许是目前整个券商行业的现状。可见,中资券商在海外业务上的受挫会极大程度反映到年度业绩中。
9 p8 E" N2 v6 Z% Z' X 而对于未来中资券商的发展情况,黄立冲认为,目前中资券商由于中国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未来可能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因此未来国有的中资券商只能服务于中国企业(包括民企和国企)在香港的融资和结构性融资,以及做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等等。(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伟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