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随大流,不扎堆排队,偏爱冷门旅游目的地——
0 v; T9 D0 B+ O$ c5 [“反向旅游”兴起,诗与远方有了新选择* r* T% e' ]$ Q) ~+ s5 _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7 _: g- X; b, B4 T
阅读提示! N" k$ g5 D$ D) a8 y
冷门旅游目的地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选之地。有人认为,“反向旅游”只是个人选择,难以走向大众化。有人则认为,“反向旅游”或成为旅行社下一个发展方向,但前提是进行产品创新。
8 t# v$ f0 J8 Q5 G/ L& |& k) J( ^5 ]“鹤岗300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房费,简直太超值了!”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国庆节出游经历,迅速登上热搜。一时间,黑龙江鹤岗这座非知名旅游城市受到众多关注。
& n1 n9 w G0 g4 A' B. ^9 H, L近年来,在国内旅游市场,像鹤岗这样由“默默无闻”突然成为热门旅游地的例子屡见不鲜,陕西汉中、山东东营、海南文昌、广西柳州等多地日渐受到青睐。
. n3 Z* ? z. s# j4 l# N6 y2 o业内人士指出,“反向旅游”代表了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是对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分流。目前,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知名旅游目的地依然会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但冷门旅游目的地也会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从小众走向大众。8 p- U M) i4 S/ U) |( e! b( m
另辟蹊径,别有收获0 ?& L4 Z8 @- D1 W
“没有人头攒动,没有嘈杂叫卖,只有一座石桥,一湾清水,一缕暖阳。”今年国庆节,家住重庆渝北区的谢永庆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文字下方还配上了一张清幽的古镇老街图,引得众多朋友留言询问:“这是哪里?”; t- Z% ~2 T& W1 w. J* ~
提起这件事,谢永庆很是得意。“同一个假期,别人感受到的是拥挤,我收获的却是惬意。”谢永庆说,国庆假期他没去知名景点,而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万灵古镇。
# N o5 Y+ y) e& C+ R“去年夏天,朋友推荐我到万州铁峰山露营,说那里人少,环境美,晚上还能看到星空。”谢永庆坦言,以前“打卡”过几个网红露营地,体验感都很差,铁峰山之行却让他感到很惊喜,“我也是从这次开始,关注起一些冷门旅游目的地。”
. w6 d5 }+ y' |+ p8 T) y* d: v万灵古镇也没让谢永庆失望。“古镇不大,差不多一个小时逛完,找一家客栈住下,看着窗外古色古香的建筑,坐在阳台上听小桥流水,时光在这里都变得缓慢了。”3 a+ ]; D1 Q( L* m
像谢永庆这样另辟蹊径选择冷门旅游目的地出游的人,如今越来越多。& \ F2 A" q: o' ]
“00后”陈怡娟是一名旅行爱好者,近两年也热衷于“哪里冷门去哪里”。前不久,她刚从重庆市酉阳县河湾山寨回来,“酉阳的桃花源很出名,但我觉得河湾山寨更有意思。”她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见闻,“土家吊脚楼临水而建,寨中古木参天,寨后层层梯田,无论是泛舟,还是观景,别有一番风味。”* l+ Z8 p# D# V/ u
年轻游客注重个性体验: V: Y6 q/ {& t; R* ?0 N
“小众游、冷门游、‘反向旅游’……只是称呼上的区别,实质一样,反映出游客群体的心态正在发生改变,过去是慕名而去,现在是注重个性体验。”有业内人士分析道,这样的改变,自然助推了一些冷门旅游目的地变“热”。6 I/ v7 |! Q/ o; G M% b
途牛旅游网的数据统计显示,汕头南澳岛、重庆酉阳、雅安达瓦更扎等相对冷门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今年国庆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宠”。在大众点评网上,“小众”“冷门”“人少的好去处”等关键词涉及的相关内容,浏览量一直高居前列,众多网友留言:“比起热门去处来,更期待小众、人少的去处和玩法。”
, @: E# o( Y9 j) k“反向旅游”为何渐成风潮?重庆文化和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知名景区景点每逢节假日人满为患、价格飙升,难免让人望而却步,一些不拥挤、消费低的冷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得以显现。
* G& ^! e& w5 R5 h“如今的年轻人渴望轻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所以远离喧嚣、舒缓身心、价格经济实惠的冷门旅游目的地备受瞩目。”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说,他们不爱跟团,不喜欢随大流,不愿意扎堆排队,出游的意义只是为了彻底放松和愉悦自己。
+ F8 N9 U! v6 n# q3 I8 S对于“反向旅游”的说法,陈怡娟表示,“不去知名景点游玩,不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也不是想证明传统旅游多么无趣,只是每个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标准不同。”! ` Y( o/ o" s. W/ {! V. {' A
保持热度还需系统规划" c* o( h" |1 F) @7 ^* N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从业者认为,“反向旅游”作为新趋势,能否从小众走向大众,仍有待市场检验。9 h9 H7 H, h0 [2 e8 M" t1 o
曾在重庆多家旅行社供职过的许先生认为,“反向旅游”的游客群体和目的地都偏于小众,难以走向大众化。“我之前任职的一家旅行社,尝试开发过此类产品,筛选出了10多个重庆短途冷门旅游地,并进行推广,但几乎没有游客报名参团,连咨询量都很低。”他坦言,热衷冷门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多是自由行,无法成为旅行社的客户群体。4 |" T- K8 j) H) S" R
不过,从事旅游私人订制的熊阳却持不同观点。“从暑期到国庆假期,我接了好几单业务,游客选择的都是冷门线路。”熊阳回忆道,游客告诉他,重庆的众多“网红”景点在网上已经看过了,就想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体验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2 l! V4 {/ ^1 `1 i5 d8 v
区别于其他从业者,熊阳在策划线路时加入了很多创意,如森林徒步、48小时农家生活体验、美食课堂等,很多游客对此表示很满意。熊阳认为,“反向旅游”或许会成为旅行社下一个发展方向,但前提是产品具有创新性,否则无法吸引游客。
5 V4 g& \% ~2 v) G; k" `方泽茜表示,保持住“反向旅游”热度,系统规划是关键。一方面要弥补冷门旅游目的地短板,比如服务水平不足、接待能力有限等;另一方面要创新升级,设计出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独特化、多元化需求。) d. F4 u' n# `' @) X, q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