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j) l& s1 t: G \( l" S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 b1 p( r$ t9 w3 Z课堂的教学中,分为“教与学”两种相辅相成的模式,不仅有教师的输出,对应的是学生的吸收与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吸收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反馈到教师的部分则更加深透,对教师教学的改进亦有不可或缺的帮助。& _1 L5 F) E, ^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有言:“热爱就是成功的秘诀。”热爱不仅适用于物理化的科学,同样有益于语文的教与学。 J2 @5 A. A( m) p
日下,不少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对学习视若无睹,我认为这是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对他的吸引力,是否上课对他们来说相差无几。
. z3 m4 _ B; ^1 O9 {( i5 [$ H! B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教师的单向性“产出”,不顾学生的意愿,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肆意传授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c2 L0 a& N. O; g) Y; P4 a1 m, Z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即学习内在驱动力决定了学习质量的高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是学生毫无兴趣,获取知识不积极,纵使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溢,滔滔不绝,他们的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
1 H; ^4 _9 f; J3 ^" y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教得如何优质,表达的观点如何深刻,而是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只有与学生高效互动的课堂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
' r' {' s5 C5 j# Z% q5 n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t% {9 h, C+ X$ Q# M! }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驱动力是克服厌学困难的有效途径,但是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家长、教师,乃至社会逐步地培养,激发内心的崇敬感。
, l% _+ r/ T, J8 Z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过程至关重要,要做到“目中有人”,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正中央,以学生为本,只有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进入学生的世界,心心相印,不断地加强沟通,才能将所有获取到信息为教学所用,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实现学习高质量。
3 U4 H3 N( E& f: ?( l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如何发挥“指向标”的作用,引领学生爱上学习呢?
% R; A" P5 s( c7 B我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要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
+ Q7 z$ |% m! m, o% n: y* ]01
1 k" t& \1 {0 v P8 ^9 h新——保持新鲜感
" B; {! J. Z+ |4 R$ e“新”是指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传授与学生反馈,具有双向互动性,因此教学不能千篇一律,千课一面,实时保持新鲜感,追求新奇的传递。% r' X" b( [6 b. P+ W/ A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展现出“新”的特征呢?5 v1 B4 T) D" I- p% Q
首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文章,抓住各种文章的个性,以此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
% d, E4 H; Y$ r, @/ p. `例如我在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描写的时候,很少使用重复的名词术语,要教出每一篇文章的特点:
: z1 E9 f) }& W0 q8 X0 L8 N介绍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说是一幅恬淡的水彩画,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教出四幅图画是以横式的结构大面积铺开的;
6 K d/ X5 ^' ^) L+ C而《海滨仲夏夜》则是另外一种景色,我教学生把握住以时间推移的线索,主人公是定点观察海边的仲夏夜;( S3 p: e4 s3 M* M9 P9 d+ p
在讲《香山红叶》的时候我就带领学生一同跟着文中的老向导身临其境去游香山,看红叶,体会漫山遍野的红色,让学生自己解说观察到的景色,复述游玩后的心情;: j/ g: R( D$ S; O3 S* u {- S7 u
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要教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眼睛,以“温晴”领略济南的冬天。
! O4 }% \3 O# L其次,教师不能简单和学生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教学,而是要以多维度、全方面地开放性总揽式教授课程,从多方面刺激学生学习欲望。* ?1 b k- n' p
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以书本为主,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不同文章之间的对比。从古至今或是由中及外,许多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
+ X# B$ Z5 T2 V1 [3 J02/ ^% K2 Y) y7 @1 y* a/ B$ D* z9 B! [5 Y5 [
趣——增强趣味性
+ b- O7 {! b/ Q: L& K' r. \“趣”强调的是教学课程要富有趣味,使学生流连忘返,让学生如坐春风。因此,课程必须设置得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才能觉得趣味无穷,推动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 O. k, N3 ^5 W; H/ X+ L# D# B怎么样才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呢?
3 L! k- z$ B; j& [- K首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会加入直观演示,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
$ S! l" E/ ~5 e: I* k7 @5 w* R直观演示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正确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3 H3 _" {" ^7 A/ J' k例如我在教《藤野先生》的时候,用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来展示他不同时期的创作,将抽象的文章内涵化为具体的照片体验;" U& B7 U' Z4 C7 y
我还专门去城隍庙购买核舟,为了在讲《核舟记》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 O; h. e6 N' C% }讲解《记一辆纺车》时,我就请学生模仿《周总理纺线》油画上的纺车,画出纺车的模样,对不悉知传统纺车的学生理解课文有着更直接的帮助;. y2 T! {! E6 ^! v% s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的直观演示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以及分析能力。
* m. B7 X0 \; B$ V' B n% d# s+ P! C其次,“抓点成线”同样也是增加趣味性的窍门。
1 { j6 t2 q/ ^要学生一开始就阅读整篇文章,还要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等等,这是很困难的,甚至会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厌恶情绪。6 R+ |6 H) `% t8 a% L4 J
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先打好铺垫,抓住点,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促使学生自我形成文章的脉络网,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1 o \# y* o" E! p4 A# M例如解析《荔枝蜜》,我就想到通过对“蜜”一字的字形结构分析来引导学生。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蜜”字,让学生解答它是什么样的结构。4 z: p- \7 g" z3 g2 {, N
那有同学就回答了,“蜜是上中下结构,最下面是个虫。”: a: B/ Z5 u M+ B& o2 }" n- E7 D
“那通过虫又能想到什么?”$ q0 q0 ]+ j' O7 K& J" a
她就回答说:“小虫子,蜜蜂。”
; I+ Z& V3 Z0 h- \7 q这样诱导学生逐步进入文章学习,串联成文章脉络。0 ^5 M2 R' z7 D7 m4 B& f
最后,制造悬念。不但可以顺应学生求知新奇的心态,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达到启迪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D6 b' @- a/ q# ~7 @3 C
例如论说鲁迅先生《孔乙己》这一篇文章,我会这样在开头介绍:
1 M; Q [. K c. `8 u: j“凡是学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也无不被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他曾经说过他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当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的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
% r) U, v. M0 z& l6 A, w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增强学生自主理解性,兴趣就来了。悬念法可运用于课程的全过程,课始激兴趣,课中见深度,课尾泛余波。! C7 ^0 U2 U& L/ r% b* Q' J: s0 o
03
M y6 n6 ^9 F$ S8 ], D' T情——打造入情场
' c" K/ l3 x3 e3 |“情”关注的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 A5 E& s+ j E, F- r8 G5 A! M
学生尚处于语文学习的发展期,教师对学生的教导要做到“入情”,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授课过程中都需要入情,以情传情,以情激情,教师有情感,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从而深刻领会学习的乐趣。
, X, a( {- M, n0 t3 G/ R0 j该如何入情呢?
( q$ l/ {) P1 e! |: P* o9 W首先,教师必须要自己先行对文本情感进行体察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文本材料,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生活经历等,这样才能触摸到作者真实的情感,深入到作者情感深处,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 g% y B" J. j
例如,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我在上课前一言不发,就只在黑板上写下:
/ S2 h* `$ f+ A# b( y/ ~7 T+ l( k' R( E“请将你的脂膏," Y. v7 R# B+ n4 P/ j
不息地流向人间。
! i5 i' l* h1 p( d; p培出慰藉底话儿,
3 g; |2 K4 b' h+ N, {结成快乐的果子。”$ E6 ~5 k5 T% f' r1 G. t* x
这是我深切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慷慨激昂献身精神后,向学生展示我的“入情”。我要求自己不断地与作者情感碰撞,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 Y3 d; V' {: ~/ V7 _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打造学生入情磁场。0 M+ v5 ]6 K$ T* V' r
情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就像一个磁场一样让学生浸入其中,不知归处。创设有效的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使学生在情景的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 ^" V+ O3 y% h: U; R- B+ v/ g P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入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触摸文本中的情感,逐步提升学生入情的境界。
6 T5 ~ ]5 X$ C T9 F5 i在我创设的情景下学习,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闻一多先生当年讲演的那个会场,切身体会到他拍案而起的英姿。7 B* {" r4 u* A$ x6 K- S9 k1 V
最后,可以加强实践,强化学生的入情体验。
; P$ l* m% X: l& D为学生搭建入情的平台,提供学生排练情景剧的机会,将学习与表演结合起来,促进阅读与其他表演形式的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加快入情。& i3 T3 _3 y" m% D, P) @
04
# k; R @4 k8 R2 s9 @( E- T思——加强探究性
1 J1 @3 b5 c, A- r& Y+ }( C“思”聚焦在智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思”不仅指思考,还着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性,提倡探求,做探索性研究,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 \( O& U( w1 y' e% J+ s& _教学不能持续依靠传统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和能力的培养。
8 x1 X& f/ P$ N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通过智力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谈论问题的机会,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4 \0 Y: h! r; F! c) v2 F% {
“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带着开创性思维的思考,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文章的妙处,大胆提出创新性问题。
& \2 v2 Z: D4 [) _% B那么如何推进学生做探索式研究呢?: l# u. N0 Y6 _) W: o( ?
首先,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4 V$ s7 p3 L( Q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者的作用,指导、规范学生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中进行研究。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培养独立意识,亦可以组队合作,建立团队理念。
3 G; k: ]+ ~* b- x) D其次,适当点播,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8 @$ {4 @7 r5 }9 c! A! Q* A在学生为研求方向困惑时,教师要适时提供一些建议,顺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9 o& _2 r) s( l$ G在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切勿违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 K* }+ g" B% c$ N+ ^9 O
因此要求教师努力寻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最佳的结合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经验,并善于使学生将直接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6 _- m7 m# N3 w+ `" L( |. [) |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热忱也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于内心,教师要培植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他们的学习愿望、动机、态度加以重视,发挥兴趣的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知识的“乐之者”。
: d4 h, z! y5 H1 E: p$ I8 B! {: _7 x
* ^4 r# O; U2 J/ ?
& b o2 ]. I+ _) V/ d6 K! r0 h. e % W3 W" V9 r( T7 v&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