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人都应当拥有一个“第二世界”:或笔走乾坤,或茶消日月,或卷收晴雨,或墨行龙蛇,或琴动川山,抑或只是闲对晨昏。给自己一个自由广袤、丰盈跌宕的时空,半为驰骋,半为停靠。
# q9 ?* A8 \, x* [9 }
. C+ H4 U7 A: v! R 不论生活此刻,是许你得意潇洒,免你半生流离,还是降以荆棘载道,委以前路未卜,都不过是一时之境。无常为常,命运的晴雨,多半是出其不意地来去匆匆。不变为变,当自己的“第二世界”万籁俱纳、万象俱容,人生处处便是刚刚好的此时此地。
( r' ~# j* w7 y& M) ~: |
7 R; p& w+ l( S! B& _9 x& f7 K 究其成长的本质,在于训练出一套专属、独家的“判断”法则,既非众云而云,也非众默而默。为此,一开始,我们学着有判有断,是非分明,对错有别,尊重真实的意义;继而,有判无断,保持清明之心,守住缄默之口,还原生命中的良善;最后,我们发现那些高贵的灵魂,却是无判又无断,既不妄判亦不妄断,严己宽人,慈怀万物。. C5 c" |& w4 z, ?1 t# R8 C9 q
) l/ o. s1 f) C" g' t
灵魂高贵的人,正是“第二世界”丰富而自由的人。一叶可障目,群山却如夷,世界可以大到万马齐喑,也可以小至一井作天,但只要是你的,便是任谁也毋庸置疑的全世界,无关丰与荒。人要对之负责的,正是这样的世界。
1 e1 O! I4 }! g) P
0 C1 u/ R" X6 E# v7 k1 ` 向内深掘自身的不完满,远比攀缘外境的富足,更易安顿此心。渡己,这一渡,纵是江流百川,客舟的人,是你;行舟的人,也只有你。% w7 d, ^* h8 S- p# S
% S5 h& _& q, R, a9 {
人很多时候并不愿如实启齿:害怕自己,更害怕别人,与众不同。前者害怕的是孤独,而后者害怕的则是落差,既不想孤军深入,更不想错过比肩万马奔腾。认为与众而同,方才安全。
) J1 c# L( t: _. H" E, \
# |, P1 A( J7 G* s 众生便有百态,尊重并接纳这样的繁世喧尘,不过求于人,也不懈怠于己,不与大千世界失之交臂,也不任内心世界荒芜混沌。如果没有对大千世界的体察,就不会做到置身事外的冷静;如果没有对内心世界的郑重,就不会在观察之后继而思考。世界与人最好的关系正是这样:不置身而外,旁观辜负,也不随波盲从,浮光掠影,而是参与、观察、思考、汲取。# j' G- K O9 v; ^0 H* O. r) O$ O i5 C% S
4 H" o7 T. j& S9 t
一个强大的小宇宙,首先,拥有这样一个别开天地的“第二世界”,自暖自宠,抑或自疗自愈;其次,这样的小宇宙需是足够“膨胀”的,内心世界千峰万仞的人,也定会是生活中的勇者。# y( u! Y4 |+ v6 c
8 i, c, s# ]2 H, _" d" u
没有任何一种热情可以抵挡来日方长的洗礼,工作、生活,并不在于与生俱来的天分,而在与时日共长的持久力与成长力。一个人的“第二世界”,经纬纵横,百川磅礴,定是自我的溯源浚流。不曾自行疏浚与清扫,生活终会面临泛流成灾。( N% u. w* Z0 ~ W
* t/ B; ~: _8 r
这样的疏浚、清扫,便是修行。可修可为之时,当尽势,尽力,尽缘,不困不惑;不可修不可为之时,当随势,随力,随缘,不偏不执。& w/ K6 m- ~$ x" \6 ]
+ L1 j" W6 U: @- ]* p9 }来源:http://www.rensheng5.com/duzhewenzhai/shehui/id-180716.html
' S. [/ D2 D: _, j0 \9 H& _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