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什么车呢?”在一挂鞭炮噼哩叭啦响过之后,母亲喃喃地说。我这才发现,母亲在我新车前,眼里除了欣悦,还有一丝嗔怪,一丝担忧。3 l. C; t* M4 g% Y, `& {3 ]/ P' R
' o+ e) }' R: s( m# G' a
我没有在意。在这提新车的第一天,在乡下老家亲邻好友的啧啧夸赞声中,我是又兴奋又得意,哪在意母亲的唠叨呢?
; [3 e( h) @- H' M% u3 I" t! D0 j
" ?+ @4 z) M! P. Q" w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用近一年的工资买了辆摩托车,母亲也是这样责怨我的。我知道,那时的她是担心我们乱花钱,不知当家过日子。母亲一直勤俭持家,花这么多钱买这两轮的铁骑,老人家肯定是心疼了。
$ C: u4 }2 b' d+ |& \9 ^
) Z% w, ?# I3 \0 H 亲友为我的新车庆贺燃放的鞭炮纸屑满满地铺了一地,红艳艳的,像是盛放的杜鹃花。我搂着愣愣站在原地的母亲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妈,咱现在不缺钱呢。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那声音低得似乎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1 q3 K2 f6 K* d) d. C
3 g6 B ]* X6 ]* R; D 自从有了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起来。一到休息日,我便带着一家,走亲访友、畅游四周的风景名胜。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省,车轱辘不停地旋转。我手握方向盘,尽情享受着轿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n% t3 G7 e! i& i d5 x
# j! L5 m) m% X" l7 Q 母亲仍寡居在那个被我叫作老家的乡下。父亲二十多年前就已离世了,我们兄弟都想把她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住,但她却总是固执地拒绝。如今,她已七十多岁了,每天不是去那块一直不愿抛弃的菜园,就是坐在大门口一把竹椅上,静静地看人来人往。
: z% a* g S' A2 V6 J! [$ f r
6 ?! }5 \" M* v& c “车开慢点哈。”每次我去看望母亲,启动车准备离开时,母亲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声音沉沉,如村口那棵樟树繁茂的绿叶浓郁成一团。
& H* u- h3 Z+ G1 \ ; F% }$ z3 G8 u4 w. M8 ~2 _
而每当我离开老家到达目的地时,极少主动联系的母亲总会及时地打来电话。“妈,什么事?”第一次接听到她这样的电话,我内心是疑惑的。“没事,我就是问问你到了没有。”“刚到。”我随口回答着。“哦。”母亲那头应了一声就挂了。我摇摇头,独自笑了笑:老人呀,这不是多余的么?
K8 S, ?8 Q3 \2 ^1 S' V # ]6 L' L! ]0 ^+ m7 ?8 G) o6 u0 m
而有一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那天在老家和几个亲友玩,快凌晨了,我才在雾重星稀中开车返回。到了家,正准备安寝,一阵手机铃声突兀响起,在万籁俱寂的浓黑夜色中分外惊心。我直接按了接通。“到家了?”原来是母亲。“妈,还没睡?怎么了?”我心扑扑跳。“没事,就是问一声。”然后就是嘟嘟的忙音。我手拿着手机,兀自呆呆地立在原地:母亲这么晚还没睡?她怎么知道我刚回来?她是不是一直在等着我平安到家的消息?那一晚,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3 b% [& F' L- S. ?3 z 0 M6 m$ W; P# L: g. e
一次,和母亲隔壁的沈婆婆聊天,老人告诉我:“每次你回来你妈妈都要守到你回去。看到你开车回家,就开始一直看手机。几次按下你的号码,几次又挂断。她说,按早了,怕你在开车受打扰。可看她那紧张的样子,又忍受不了那么晚。下次,你们到家了,就主动给她打个电话吧,免得她担心得像个小孩。”听了,我静默无语。一阵巨大的温暖和愧疚如海潮一样涌上心头,一波又一波,撞击着我的胸膛。
, y! D4 j7 E( P! N
3 [5 y0 y7 P! L. c2 b “买什么车呢?”这时,我才真正了解这句话背后一位母亲特有的心境。2 p8 U! S6 x% X; s, v
8 T" A# u; V2 S1 ]; h6 p 儿行千里母担忧。车程再长,也长不过母亲那头沉沉的牵挂。我忽然想起每次离开老家时车后视镜里母亲的身影:瘦弱、单薄,一头苍苍白发稀疏零乱,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满是秋风一样的焦虑与不安……7 }$ v# k& f3 k9 Y/ S
8 `3 e5 [/ J4 U' [( J
来源:http://www.rensheng5.com/qingnianwenzhai/qg/id-180362.html7 {9 g# @9 t& g; I# C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