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心
8 u3 K' k& B; O4 C, B $ `) e% R( i) ^
约翰·吉本是一名医生,当看到病人临死时“剧烈挣扎”“脸色铁青”“无法呼吸”的痛苦表现,他决定制作机械肺脏帮助病人呼吸。历经23年,他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完成了ECMO,然而他却没有利用其赚一分钱。正因他的医者仁心,在今年疫情暴发之际,无数危重病人得以救治。
4 l5 i; `% g# y1 _8 \! @
4 {$ a4 M e9 n (特约教师马骋)
2 @- g4 c% R) W T; h R5 f( x4 i! U4 c. j7 }
2020年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感染了新冠肺炎,希望在中国接受治疗。因为,一家中国医院里竟有五台ECMO。”
5 _- ^2 V0 }2 s, c8 f4 U, G6 G+ J % }4 E2 P0 H/ ~2 {. ]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广泛的炎症,严重干扰患者呼吸;而ECMO(体外膜肺氧合)相当于一台机械肺,可以绕开肺脏给患者一点新鲜的空气。因而,它被誉为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
) ] x: Z1 Q- T% l' p( V+ m # E& U/ }) h" e! i) U+ f8 {2 H2 M
发明ECMO的人,叫作约翰·吉本。吉本家往上数四代,代代都是名医。如果他们在家庭聚会上感染流感,搞不好会影响医院的实力排名……/ U' y! p4 K. K8 q( _& X! S
C7 E' ?4 Z, d8 [# N9 w" R( X$ f; S
如果沿着父辈们的路走下去,吉本应该进入医院安稳地做一名医生,可惜意外总会先来到。1930年10月3日,27岁的吉本遇到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切除胆囊后体内出现了凝结的血块。血块随着血液循环,一路跑进肺里,像栓子一样堵住了血管。
# e1 x2 ?; b, W, R' ]
4 v# h6 B7 ]5 E$ ]2 M0 l m 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要想救下这位病人必须进行手术,但必须要非常快。吉本的导师有一双令人惊叹的手,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了切开血管、取出血栓、缝合血管等操作,比教科书上写的更加标准。+ q1 r: m5 s# y4 \# J) c
1 @& c0 j6 r, z; Y
可病人还是死了。那位患者剧烈挣扎,脸色铁青却无法呼吸。这样的场景在吉本脑海里久久盘旋,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用机械做一台肺脏,帮助患者呼吸!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但吉本忘不了那张极度渴望氧气的脸。, V# i- Q' O z/ H
4 L* f. |; m) E 1934年,在麻省总医院的博芬奇大楼里,吉本开始了制造肺脏的规划。人工肺的原理说起来并不复杂:把病人的血管切开,用导管将血液引出来,往血液内注入氧气,让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再送回病人体内。做起来却千难万难:血液流出的速度太快病人会死;氧气注入的速度不够病人会死;血液凝结产生血栓或者存在气泡导致空气栓塞病人会死……- ` w9 b5 m& H$ C0 f0 i8 g k
( P1 B# H) ^* j. i' g
人工肺研究中有太多工程学上的难题。吉本抓住一切机会向别人求助,自己也不断思考、不断学习,逛遍波士顿的二手商店,寻找便宜可用的物件。
# G j' r3 \( ?2 G - w! s% D# Z. }" L4 n+ t4 z3 k
最难的是如何往血液中注入足够的氧气。从萌生做人工肺的想法到制定可行方案花了四年时间,从正式开始研究到制作出原型机,又花了一年。在实验了不知道多少次之后,1935年,吉本终于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验。可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吉本参军,人工肺的实验被迫中断。3 q) a5 B" c% D. R: d6 N. F6 x
$ x; Q1 Y |& y: a! }: a! [ 等他带着上校军衔回到学校的时候,有人介绍吉本与IBM公司的总裁认识,吉本从IBM公司带回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靠着不断改进,1953年5月6日,也是立志研究人工肺23年后,吉本终于用ECMO成功进行了一次人体手术。7 V6 x& n! v8 s& \, J
- w5 W |: x/ Q$ Q# N- h 吉本没有依靠ECMO赚一分钱,甚至没有动过这个心思。1973年2月5日,打网球时心脏病发作,吉本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的发明却留下了,一直在帮助最为危重的病人。
. x; X: k+ T3 h t; b7 w- @
. j2 j# s8 r/ Z来源:http://www.rensheng5.com/yilinzazhi/jyt/id-181912.html3 Y, ]& D$ z% L5 E% ^; u- h6 v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