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7|回复: 0

夜思|从“不学习是罪”到“不结婚是罪”:没有谁是来当罪人的

[复制链接]

20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9-12-7 13: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小年说:为了不让父母催婚,现在的年轻人想出的“招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人想到了“形婚”。但是结婚可不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这么简单。0 p( j8 d) K" R' }1 v
其实,在父母面前“演戏”的人,还是因为太害怕麻烦、伤害别人。但最好的相处,是让大家都能爽快地做自己。4 A( G% K; A: Q
推荐给你,静夜思。8 Y8 D+ Z- s9 i
6 M7 P/ ?4 ~9 O1 v
2 X6 v2 L- c9 W1 C4 ^6 |
从“不学习是罪”到“不结婚是罪”:没有谁是来当罪人的来源:武志红 | ID:wzhxlx作者:芥末酱
& _2 H/ F: h% D$ s  ?前一段时间,闺蜜跟我吐槽她又被催婚了。 被催急的她,甚至想出了在网上发帖找人形婚这种昏招。 我赶紧让她别冲动,毕竟真正进入婚姻可不像租男友回家过年这么简单。 但她却说,反正她对婚姻也没有什么憧憬,形婚对她来说,不过是找个不那么讨厌的室友搭伙过日子而已。她只想有个看上去还凑合的对象,好把家里人搪塞过去。 我说那也不能赌上自己以后的日子呀,这牺牲也太大了。 她叹了一口气,说: 只要一想到父母已经到了暮年,却还要整天记挂着她以后没人照顾怎么办,她就觉得很内疚。 我能明白闺蜜那种内心挣扎。 有时候我发一些负能量的朋友圈时,也会有意识地把父母拉进“不给谁看”的分组里。 因为一想到要让家人担心,就会产生负罪感。 4 X  X6 ^4 d( ]9 W7 Q- @
-01-" _# w" F2 O/ c3 @6 Q' Y. F2 P
3 o/ t6 T( _  d/ [  w8 d: s
不要因内疚感扮演一个“好孩子”
% b" J6 m2 j* t4 s$ A2 B/ m
4 s) r7 s: Z+ T+ y1 H
人一旦有了这种负罪感,就无法做自己了。 有些人会选择妥协。 比如毕业后选择留在老家工作,而不是在一线城市打拼; 比如在适婚年龄,听从家人的安排去相亲,找个各方面还过得去的人过日子。 而有些人会选择“规避”。 闺蜜想到形婚这种不干扰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法,就是一种规避。 她希望让家人有安全感,又不想妥协,所以才打算找个人配合她演一出幸福的戏码,好让家人安心。 但无论是妥协还是规避,都是对负罪感的低头。 为了不破坏家人的期望,我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扮演一个“好孩子”,以此来摆脱那种“自己又要让别人担心了”的内疚。 这种内疚的产生,要追溯到我们的原生家庭文化中。
: h8 }  X- E" c" x-02-负罪感的本质是情感操控
. I9 p" Y' r* `/ K
用愧疚绑架他人,是我们的一种习惯,也是负罪感经常产生的最大原因。 比如孩子去球场玩,把新衣服弄脏了,有的家长会说: “妈妈洗衣服很辛苦,你那么容易就把衣服弄脏了,这样很对不起妈妈。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有的家长会说: “妈妈赚钱很辛苦,你现在打翻了牛奶,这样很不对。 这些带道德绑架的话语,都像在告诉孩子:
; m- v7 v7 j- B* G* k; v4 q
我牺牲了自己,把资源给了你,如果你没有做好,你就辜负了我给你的资源,你亏欠了我。  所以负罪感的本质,更像是一种情感操纵 父母有他们的要求,而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忽视了父母的要求而放飞自己的天性,有的父母可能会告诉孩子说: “你这么不听话,会让我很难过。 这多少有种“我的难受,都是你造成的”的怪罪。 那些细心善良的孩子,为了不让身边亲近的人难过,就会选择规范自我的言行。 还有些家长为了更好地操纵孩子的言行,会去定义一些罪名,比如:9 ^0 V9 p2 E8 @& P0 W. \, A7 U, \: C
挑食是“罪”;纹身是“罪”;不愿意结婚,是“罪”;一事无成,可能也是“罪”……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罪人”,所以那个自我还不够强大的孩子,只能尽可能地去扮演一个在他人眼里“无罪”的人。 而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拼命地追求道德感和清白感,生怕被扣上一顶“有罪”的帽子。 我曾经也是这么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我不够有担当,不愿意担责任。因为负责任也可能意味着,一旦有事就会被怪罪。 而一旦“出错”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为自己开脱,或者是直接毁灭做错事的“证据”,比如在小学时考了低于90分的卷子时,我都是自己签字的。
! W# @: t) h2 H

' b6 z* t% w! |% X% i8 d9 y
-03-

) ^8 N. q1 I! i7 X) H) G
最好的相处,是大家都能做自己

1 y& M0 ?" l1 V0 R

$ K1 n; l* u, {8 T
2 o9 c  a9 W; B* y5 C$ D9 c* E
负罪感除了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还可能会让本来可以真实相处的人,变成了一个个割裂的孤岛。
' U& Z, Q" N4 N

/ d( u: S1 i& B 因为负罪感里更可怕的一种想法是: 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所以自己一个人扛起所有事情。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
4 I" ?) g$ D( m1 q3 Q, x, ^
有一个老人生病了,生活没法自理,但她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足够自强,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可晚年却因为生病要麻烦到家人,她没办法接受自己变成一个拖累别人的人,最后就自杀了。) o5 m7 b# b3 u. P5 X5 V! \9 b3 W

: J+ p4 |/ D6 ]3 R4 o( c这个新闻让我震惊的地方在于,这种对“有罪”的恐惧,居然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那位老人的思维里,生病了等于自己是个废物,等同于自己的人生有“污点”,所以老人宁愿自己放弃生命,也不想让家人面对自己这个“污点”。 其实我闺蜜也面临过类似的情况。 在几年前,闺蜜妈妈生了一场病,做了好几次化疗,但家里人却没有告诉她。 因为当时她在外地上学,家人隐瞒的理由也很傻:怕闺蜜担心,怕影响到闺蜜学习。 直到她暑假回家那一天,才得知那天妈妈正好在做最后一次化疗。但好在顺利做完那次手术后就可以回家静养。 闺蜜后来跟我说,如果她再细心点,也能发现端倪。比如那个学期跟家里微信视频时,妈妈经常不入镜。让妈妈给她寄东西,妈妈也经常推三阻四。 而且语音里妈妈的声音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中气,但那时她以为妈妈只是感冒了。 我听完也很沉默:闺蜜有形婚的打算,可能是考虑到妈妈被疾病折磨后的身体。 也许我们都太害怕成为一个麻烦别人、伤害别人的“罪人”了。 所以闺蜜妈妈生死大事瞒着女儿,闺蜜在人生大事上也打算向妈妈“造假”,双方各自上演一场“岁月静好”的大戏。 但家人不就是应该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彼此的真实状态吗?这种想当然的善意的谎言,真的在为对方好吗? 闺蜜到现在都对家人向她隐瞒病情的事情耿耿于怀;而如果闺蜜真的形婚,她妈妈以后肯定也会责怪闺蜜把婚姻当儿戏。 最终,这种“为你好”的想法,到最后也可能换来一个双输的局面。 因为最好的相处,不是追求对大家都好,而是让大家都能爽快地做自己。+ t: p* Z1 v- X1 o. @
-04-解开负罪感束缚,让彼此更亲近
& U( @2 |/ [! h( p2 s/ n. ?

% o% b6 a4 q; k+ f& }
那么该如何不带负罪感地做自己呢?$ }& ]7 ?; a/ c
首先从主动暴露自己开始。 
& ]1 d1 X" N' A/ A  t" e
习惯了在父母面前“演戏”的人,多多少少也是对父母有一些预设立场:
+ X( z. H- x( R$ V
预设父母永远不能理解自己;" k8 ~( B3 X2 ]" m, y# e
预设父母不会接受自己的行为。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答主说有一天深夜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同龄人都懂的段子图,内容大概是我抑郁了,快给我打钱。 结果她妈妈打电话给她,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有事记得要说出来。 她向妈妈解释了她没事,然后挂下电话之后她就嚎啕大哭了。 因为她真的是抑郁症患者,只是她没有告诉家里人。 而那个电话让她知道,其实自己是能够被理解的,只要敢于说出来,爱她的人一定不会苛责她。# q. i$ T% |( _4 ~
其次,相信自己能够证明“做自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L) C# g" o, o- m
闺蜜思前想后,最后放弃了形婚的打算,而是选择多带父母出去看看世界,转移父母的注意力;同时也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虽然可能一时半会没办法改变父母的执念,但只要能证明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多姿多彩,父母也会稍微地放宽心。 第三,是要多和父母产生真正的联系。 真正健康的关系,都来自于在于彼此间真实的碰撞。 互相要求“无罪”与“不出错”,只不过是用“完美人生”来绑架对方的言行。 其实人生很短,别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大家一直在因为一些无谓的原因,彼此间维系着一种浮在表面的关系,都没真实了解过对方。 之前在老家搬家的时候,家里翻出来很多老照片,记得那时我们一家人一边整理照片,一边嬉笑闲聊了很久。  也许有天找个机会,换个方法跟身边的人交流,主动向对方递上自己的关心或者袒露心底的烦恼,也可能会收获谅解或安慰。
' S1 @* c! h- Q5 N+ M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比“我们之间互不拖欠”更加重要。 只有解开负罪感的束缚,才能让彼此更加亲近。- o' P# C; c# x, c) S) A0 a8 |* F

, c6 d; M- d7 y1 X" ]1 i
—THE END—

( V- X% `" ^5 m

" z% g+ G8 E& E+ p  M% p
. E3 t) U) J& m. a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作者:芥末酱,存在主义者、生活观察员 。$ P5 v' x' e, w

0 o5 |9 F/ P0 @3 ?
6 F* ]! y5 b/ k; D

( m2 q; _% b- _: r/ ~$ L2 H. {
+ ]- _! N' p+ g/ e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 h, F$ |. V; e% u
(邮件后请附联系方式)
0 C) J+ x& y: w0 e

  Y8 Z9 v8 a# ]5 K: t
# w3 k  s  ^4 Q- I" p. k0 M) ?* H+ g7 O( Q- ~+ r. n
9 Z. h# ]5 x; t
 5 y2 I% c# f. e0 u- _, F5 R+ Y
* T- i% R9 K6 g0 S4 d

1 p9 P; |* @+ j( V+ Y* X

7 }' c; y7 C7 W" B' L
# p- p8 z( b$ |5 ~$ N) D3 ^
睡不着,聊几句
, [: R5 h! b5 a. E6 x) U
8 M; a6 `( t% O# [; T# y) x9 K
; \, {, L/ ~" C8 r- n
& M0 C0 y2 s% ?1 b. K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75693004&ver=2019&signature=ZKhwBxD3PVotOC*sJxfojIAedOHB2MW-KXl0pBbAoHzoJl*hGUhQVQUuKfCJyLk9r4eq4k4zx-*QC323d9-kARMM5PVoMPvt0Av8LTpLR7cVqeQt7ncDTagVAcVL0bj0&new=1
& O% t6 C5 c% ]5 @. t( r6 b3 u7 f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8 08:24 , Processed in 0.0503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