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3 a2 n S5 f1 c; v) N/ q- P6 j9 A+ _! U8 |1 F; f! g
' c6 q+ m) c: W4 B% O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已经落下帷幕。展会期间,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机床部总经理顾永麟接受了OFweek激光网专访,双方围绕通快机床的理念、技术及激光切割机市场展开了交流。
( |! t/ \1 G: R! o ) h/ Q) b1 B. @! E) W. w
功率不等于效率 高能量密度稳定性还待解决
3 z0 _' H" [7 r" @9 C: I 9 G; V" c# ]' V0 K) O0 `* U- C& ^
通快在2018年工博会上首次展出万瓦切割机,而在2万瓦频发,甚至3万都已展出的2019年,通快依然展出1万瓦切割机,对此小编心中满是疑问。对此顾永麟表示:“我们同一款产品会在生命周期里会进行反复锤炼。今年我们再次展出的万瓦切割机虽然外观看上去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进行了改良,比如切割头性能、软件控制效率、机械控制精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都比去年提升了很多。加上暴风切割二代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机床在原基础上效率又提高了20%。此外每台机器都接入了物联网系统,我们可以定期收集机床使用的数据,了解机床运行状态,为客户提供进一步提高效率、改善工艺的建议等。”8 I" W8 ]+ q" y6 Y2 a, }# J
- I% ?$ x4 T" H8 f2 G5 c! o# L
0 n5 V X/ o, I1 ?/ j& l" ~4 X( i
/ @6 ]5 _$ u0 r# _: f: v# p% I- U: U! v; G: E( ]
至于功率问题,顾永麟认为激光切割机是一个综合技术的体现,激光器的功率只是影响设备整体的效率的其中一个因素,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上下料过程、参数调整、切割过程控制、工作台交换等等,功率不能代表效率。顾总表示:“目前国内激光切割机市场存在一个误区,大家一味在追求功率,搞两万瓦、三万瓦的大跃进。实际上万瓦切割机出来以后,如何解决它在切割过程中的参数优化,长时间高能量密度的稳定性如何保证,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如果万瓦切割机能够满功率进行连续加工,能持续四个小时以上的,才能说得上成熟。”* u( B6 M2 K( B+ T' | T9 d
3 W8 {0 O# Y# j千锤百炼确保产品稳定 迭代虽慢不为品质妥协
* L$ `; o6 }7 f' a8 B9 Q - v) Y0 C8 g/ S, o& J) Q/ R
可以说稳定是通快的代名词,这与通快几十年来在机械设备领域的积累分不开。顾永麟表示:“通快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同一代产品进行反复打磨、千锤百炼的传统,几十年的积累为通快在机床设计、改良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此外,通快机床的所有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的,在切割头、激光器、机床零部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有的关键环节都能实现品质把控,而仅仅是把外购的零部件进行集成。所谓‘稳定’是整体质量的外在体现,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只有把所有的细节、关键的部件糅合在一起,思考如何使他们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让一台整机达到稳定、高效率、高精度等等。”
/ J" a6 `5 P. y4 k5 Y& e# b
6 M* w4 L) |: ~2 H尽管产品迭代速度相对国内企业要慢一些,但通快并不因此而为品质妥协。顾永麟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同行近年来进步非常快,技术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他们的产品进入市场速度比我们快得多。当然也会有一些不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幸运的是,中国市场体量巨大,能够为他们提供非常充足的试错空间,可以快速对产品进行改进。这就涉及到如何平衡速度跟质量、速度跟可靠性的问题了。”
' S6 t: @0 c8 S$ `+ |; m+ Z
& s# H3 y1 q$ ]! J三支研发队伍:锤炼现在,预备明天,布局未来5 X P0 o" z- d+ S- Y* y
0 e2 ^# S2 \: V4 } s4 o据了解,通快的研发队伍里分为三个团队。第一个团队专门进行概念研发,研究5到10年内市场可能出现的技术,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和布局。第二个团队则是为下一代产品进行研发,他们研发的产品可能会在1-3年内进入市场。第三个团队是专门针对现有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里不断进行改进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5 D) j2 b! z" `$ |8 r* Q
, Z, [6 J9 k- O+ d
) J a3 q/ y) n: w X0 ?/ ~
X4 ]# S3 i" S0 e7 ?4 S i w$ j# J* L: q
通快万瓦切割机的锤炼就是由第三个团队在负责,其中一项改良成果是对切割过程的监控及参数自动实时调整。顾总介绍说:“通快切割头里面有很多传感器,能根据不同材料、不同反射率、产生的不同等离子体等多种环境来自行实时调整参数,气压、焦点、速度等等,这是通快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穿孔过程也有传感器进行检测来进行参数调整。”
+ S) b7 @( F9 J2 _$ e6 {& a! @ 2 R6 N1 {4 N8 Q! r' K7 S4 ]% L
而通快的预研团队也在研究如何把更高功率的激光用在切割上。顾永麟向OFweek激光网介绍说:“通快的产品理念是把成熟的、满足通快标准的产品推向市场,而不是让客户成为试验品。一个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到真正成熟需要大量的积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在研发过程中去解决多数问题。当然有些问题一定要在客户实际使用中才会暴露出来,因此通快在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也会进行外部测试,花费至少六个月的时间让设备放在客户现场进行不间断工作,收集市场反馈再进行改进。经过反复验证改进之后,才会让产品公开亮相并进行批量生产。这个过程虽然周期较长,但能够对市场负责,对客户负责,也是对通快自身的品牌负责。”6 u. t4 y$ A i- O) X
6 b, ~+ N% x/ j) s* U) {; `/ i/ a1 ^
市场同质化严重 通过良性竞争共同培育中国市场2 e ]% h* [# g. s. p% \
0 {. c1 |' A. H3 C
, n5 Z6 l, S, e" n5 w) v9 H采访最后,顾总对激光行业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激光切割机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平面激光切割曾经是蓝海市场,而现在变成了红海市场,大部分厂家只是在做集成,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未来两三年如果经济下行的势头继续保持,能够生存下来的一定是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一定是品质比人家做得好的。或许两年之后再看这个展会,会有50%的企业消失。而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会继续提高,能具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我希望国际跟国内的厂家能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手段,共同培育、发展中国的激光机市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上最有秩序、最有竞争力的市场。”
6 g( y+ M3 z- v$ c& Z, u) E# W
9 Q/ g8 c# r0 V' l7 q% J! ^
7 M# M4 _# ~8 m% c9 i$ z' v* k- c! f; f5 J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9825004&ver=1883&signature=DpMCa1QTYnN9P4QgaoCM0*bcoAiFumAILXMrdmowe5-5P2LTmB2A1opBwtKnldOmzD6xWar0zqT4CX94Sp0XgVzLAAx0ZPTe5Lt15u3TuXMNQ*7XJimDgQxXIcau9a2o&new=1* V6 X4 i" @# c, _9 I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