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回复: 0

耄耋之年,依然星光闪耀!九旬老专家复原张衡地动仪 ...

[复制链接]

1696

主题

650

回帖

705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058
发表于 2023-6-8 21: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6 月 6 日 -8 日,年逾九旬胡宁生老人在南京江宁举办了一场演示会,展示了他复原的张衡地动仪。" 其实这跟我以前做天文望远镜的过程,有个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精密仪器,要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胡宁生曾主持多款天文望远镜的研制,2022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编号为 534390 号的小行星命名为 " 胡宁生星 "。
1 ?( p5 @' R" X+ R; u
; c  k8 d( ]  Z+ ?8 T: U, n. E' p+ {, @  |; [2 A9 B2 C

6 ]* \. K) w) _! a; z' ?△胡宁生讲述地动仪复原过程, w! t/ |) _. E: Z" E) _8 v
复原地动仪关键在这根立柱' R1 p+ E8 F/ q0 S- W
1800 年前,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后汉书 · 张衡列传》记载地动仪共有 196 字,胡宁生读了不知多少遍,逐字推敲,早已熟背于心。" 以精铜铸成 ……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 胡宁生介绍,《后汉书》不仅描述了地动仪的外观和基本构造,还记录下陇西地震时,洛阳城里的人并无感觉,地动仪却能监测到地震的情况。可惜的是,地动仪后来消失在历史中,它的制作方式也成为了千古谜团,仅靠史书上的简单描述,后世人也未能复原。/ n0 l6 }) A) U9 q% J" ]7 n1 C
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王振铎复原了地动仪,但这一模型只是还原了地动仪外观,并不能实现史书中记载的 " 验震 " 功能。2005 年,又有科学家用 " 悬垂摆原理 " 复原了地动仪,并且实现了验震功能。但这件事在胡宁生看来,仍然有一些争议,毕竟史书中的描述,地动仪是 " 中有都柱 "。因此,他认为,张衡地动仪从设计理念上,仍应是 " 直立杆原理 ",而非用 " 悬垂摆 "。  p7 @& y# q- Y! e; b

2 K* L0 s. f* ?' u  F6 _. o
6 d% r5 |* n5 u" G% O
1 e; x" Z0 x- l9 l0 `2 q△胡宁生演示地动仪原理
% m" g) u# G0 _( r" l/ F5 b9 i1 }" 直立杆原理 " 并不复杂,一根柱子直立起来,当地面震动,柱子便会倒下。可面对人类无法察觉的微小震动,地动仪又是如何做到呢?他认为关键点是," 直立杆 " 底端的接触面越小,意味着它越灵敏。如今人们在大地震后,使用 " 倒立酒瓶 " 防范余震,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人们将啤酒瓶倒置,瓶口放在地面上,一旦地面晃动,瓶子因为重心高,更容易倾倒,从而提醒人逃生。
* a% i  s$ n( G1 ]: t' Y
/ K# i# y! I( F; E- E" l
2 z* ~) d1 X, I! K5 ?$ I" M* p( F) f* h( l7 q) _6 w4 x
△助手帮助胡宁生校准地动仪水平面, w1 B4 V* F9 ~- c/ x
但这仅能验证是否有地震,而史书中则是描述,地动仪可以知道震源的大致方向。显然,地动仪的直立杆,有着更精妙的技艺。在不断的研究中,胡宁生找到了另一个关键点,立柱加工要足够精密,确保其重力矢量点落在正中央。而且立柱底端与底板的接触面,都要非常 " 平 "。这个 " 平 " 有两层含义,一是接触面要平整,二是底板的水平面调校要非常精准。否则,立柱受到震动,也会倒向重心偏移的一侧,无法判断震波方向。: t! p9 R9 I* ?4 i

8 h! U: A7 M! {; Y2 U4 W9 E
7 w& k- {1 j. A. S& k0 L0 f, g& `+ w0 F1 Z- t
△地动仪局部
  {4 L7 u1 f. L4 c: F  q看不得先人科技成果被否定,他说 " 我能造出来 "6 ^7 p; E2 Y1 Y4 S
胡宁生这辈子就在跟精密仪器打交道,对这行有着非同寻常的执着。年轻时,他从南京大学毕业,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筹备处,从事天文仪器研制工作。他主持研制的 43/60/80cm 施密特望远镜,成为了紫金山天文台观测人造卫星的主要仪器。此外,他还研制出了能输出实时测量数据的光学跟踪经纬仪,对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到了辅助作用。因为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成就,2022 年 5 月,一颗直径 850m、周期 3.76 年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 胡宁生星 "。$ Q7 @9 W$ E/ h& s- A" k

1 B! O8 ?1 Z2 c9 }* q1 t- ?5 M' [% ~( ?8 s1 G0 [* E( k* ]

" g0 K8 r3 B& P9 r2 u, {) `△胡宁生在调校小型地动仪
2 h* f( F# }* Z; o" 在我看来,地动仪也是精密仪器。后世人要复原地动仪,不光要有考古、地震学的知识,也要精通精密仪器的制作。" 胡宁生谈及初衷,透着股 " 不服气 " 的劲头。胡宁生说,2013 年国外科学家曾质疑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当时国内的舆论也很彷徨,他觉得先人的科技成果被如此轻易否定,实在有些恼火。于是,他就憋着一股劲,要让地动仪重现于世。" 史书上确有其事,从原理上也能说得通,我能把它造出来!"
6 B; Y& u% s- M5 S1 ]/ X4 B- o+ d8 Y, N- k

. m+ J# c! ]6 ]) o- Y
: _. Q. f$ j/ _' f" E  ?△立柱底部采用了人造蓝宝石# r" F8 N8 G( u$ f
从 2013 年开始,胡宁生就开始研制直立杆式地动仪,最初的样品他花费 3 个月完成。十年间,他不断改进和完善地动仪的设计。" 你看这个立柱,我在底端嵌了一块人造蓝宝石,硬度高,这才能经得起反复使用。" 他自费研制花费上百万元,还出版了一本书《张衡地动仪的奥秘》。
7 n! q# x1 p% S8 ]/ S最大的心愿:地动仪复原品进入科技场馆
- D* l% ^6 U0 B0 e& R. i演示会现场,胡宁生在助手的帮助下,演示了地动仪的功能。当发生震动后,地动仪的立柱随即向对应方位倾倒,龙头所衔的弹丸应声而落。" B4 r. q) P, P' Y% T) y2 I
4 V2 l! y. U4 z* Z* n% G4 ~) C
  ^' N+ E1 V# h4 E1 c
3 F  G' N5 O) U8 t+ d
△受到震动后,地动仪龙头所衔弹丸落下3 T0 Z, r$ b1 a9 _- P7 a7 n8 W% a
这是否意味着,地动仪具备了准确判断地震方位的功能呢?胡宁生坦言,这还很难实现。其实,按照现在的地震学知识,震波从震中向四面八方传递,并不是以规则的同心圆向四周扩散。现在地震监测,也是依靠网状布点,才能找准震中位置。胡宁生介绍:" 古人依靠一台仪器,并不能每次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位。《后汉书》中,记载地动仪判断了地震方向,可能是有巧合因素存在。" 所以,在他看来,张衡的地动仪具备验震功能,但对震源方向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Y* P/ r7 E: }$ z& K( d0 ^! S- z" 我认为,地动仪最大的价值,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对精密仪器的探索。" 胡宁生表示,古人能造出地动仪,代表了东汉时中国人已经有了极高的设计、制造技艺。但受限于时代局限,张衡的地动仪采用铜制,意味着硬度有限。" 用了一段时间后,地动仪的立柱底部会有磨损,就更难保持平衡了。当张衡离开太史令的位置后,后任者可能就没有好好维护这台仪器,最终这台仪器失去功能。" 胡宁生认为,这台仪器非常精密,维护难度很大,这可能是地动仪最终湮灭于世的原因之一。
' M7 [8 t; d9 _2 t9 t) L2 o' d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让复原的地动仪进入科技场馆,让更多人感知科技史的魅力,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 c3 e* x7 c" S, D+ W/ y# l/ M* g3 e( t
现代快报 + 记者 是钟寅 文 / 摄
: f$ _% V+ S/ ]2 Z' P# I' A(编辑 周冬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3 23:03 , Processed in 0.0395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