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z2 V! ^. o9 E( G. p1 D
+ ?) f0 {" g/ g) v+ l4 _谢锋大使与基辛格会面$ x9 _* L' T P) [4 Z# s! W- [6 N
5月2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康涅狄格州肯特郡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达了中方对基辛格博士百岁寿辰的祝贺。4 W" {1 q" D1 t0 h' r* v$ Z+ Z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总台记者 张颖哲)
/ d0 K% O+ h; I5 Z# U6 A5 c延伸阅读4 q: u0 B% A$ h6 K3 v& p: A5 g
补壹刀: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
) g% r! Z- ^# Q* k# Q2 ?- U“几年前我去华盛顿参加一场智库的活动,参会的人也就五六十个人,但是那天晚上基辛格来待了半个小时,不大的会议厅里水泄不通。这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拥堵场面,堪比北京最挤的公交车。”
; m9 b) C# F6 S9 G3 j这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说起基辛格的第一联想。 c! V3 Z3 x2 Y" m# h( R+ z) a
只言片语之中,已经能感受到基辛格在美国的地位非同一般。* _7 h, ]. {! f6 h- \+ i! e3 G# y
而在中国,基辛格因促进中美建交而为人们熟知,向来被看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 v) ]$ L0 L# k* _0 Q( m6 z! `明天,5月27日,就是基辛格的百岁生日。
* o: q# Y) i: [4 Q百岁高龄,但他仍心系中美关系,不时为两国关系建言献策。
. S- ]) x; L; d- G- _. j/ `1 E当前中美关系龃龉不断,未来将走向何处?& d9 X! H; v: A* S7 k& l; I i
也许是时候停下来看看中美关系的亲历者、见证者,听听他的所思所想。
+ `8 N( e* c% q" \; t我们是时候去深入了解这个参与开创中美关系新时代的外交家,反思当下中美关系,汲取他的智慧,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c! `- o4 k6 O* ~3 k9 ?
01. L* {* t- u& d
了解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基辛格之前,我想更重要的是先看看个人经历如何塑造了他。% k; `0 y% v! w( T! r6 Q/ y' z
1923年,基辛格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在他生命中的头15年里,亲眼目睹了纳粹政权的崛起。& a6 B- j" `8 e# N5 K* f' `
作为一个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人,他曾遭遇巨大的苦难,在大屠杀中失去了13个家庭成员和无数的朋友。1 v4 l: @4 r$ X$ w' j
1938年,他的家庭从纳粹统治之下逃往美国。
8 y% w" d- z7 }4 U也许,这段过往让他见证了,如果缺乏和平与正义的国际结构的约束,人类可以沉沦到何种程度。
1 b' d* b: F8 s; b0 A6 N0 {基辛格之后在纽约长大。据说,青少年时期,他非常羞涩,很少开口讲话。( w9 i/ V9 I% e( ^) [2 S4 U7 M
成为美国公民后,1943年他应征入伍,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国士兵回到了祖国德国,为美军从事反间谍工作。' v, |+ X* j4 d4 N% E+ E" O# _6 Z) m
返回美国后,他凭借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学,并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哈佛任教,并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知名专家。
z0 P4 \1 |9 A4 T. g* M. g1 Z1969年,基辛格被尼克松总统聘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8 P E0 ]6 N7 O6 R- y# d P) }
1973年,尼克松任命他为国务卿,他一直任职到1977年1月福特的总统任期结束。
; P u' ? |' K
: X3 j# \; v* v8 @! o! P" {6 G7 a" }$ J+ R! T3 N* E2 @5 t
基辛格此前担任美国国务卿% r8 T. c. f- H3 `1 V
这一段人生经历,听起来多少有点像美国“成功故事”的典范了。
( a3 \ x* d+ x0 \这似乎就不难理解以现实主义著称的他以一种近乎感性的方式崇拜美国。对于这个收养他的国家,他曾经写道:
. k, }/ T0 p+ J- i+ c“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同样慷慨的精神和没有恶意的东西。”% w) Q; k @- k1 M" z
不知是不是纳粹德国的童年经历和他对“美国梦”的成年信念造就了他坚定的现实主义理念。
2 j) g: n7 ]( R) ]) u9 o02/ i3 ~: R6 `$ p6 O5 G% n) b
作为一名外交官、政治家,基辛格的遗产广泛且有争议,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对现代世界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毋庸置疑。2 B7 w' D5 P9 ?# ~7 ]
他在越南危机期间掌舵美国外交政策,并参与了包括中东、中国、俄罗斯、智利在内,甚至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南苏丹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2 W4 s+ R) V2 \ [1 Y怎么评价他的遗产,仁者见仁,这里仅提供几个视角。- k0 l- v* o O' t; i: A
8 s: \- }& |3 B+ S8 o# r2 Y) p! y
4 x: ^, Q# ~ G7 v, B8 K基辛格2 S8 K# y) w9 V2 A% j$ P+ E# G
首先,老先生明显对自己的影响力还是比较自信的。5 B0 `7 K) q2 _3 G8 x, R" X
再看看他儿子对父亲的评价。
8 ^+ C+ | b5 c6 Y( k4 e- y“我父亲坚忍不拔的另一个秘密是他的使命感。虽然他被讽刺为一个冷酷的现实主义者,但他并不冷酷无情。他对爱国主义、忠诚和两党关系等概念深信不疑。”" y- o- @& P- T7 p
“我知道,没有一个儿子能真正客观地看待他父亲的遗产,但我为我父亲以一贯的原则和对历史现实的认识来支撑国家政策的努力感到自豪。”
- w5 g" O0 k; |他的批评者则认为他是一个无视道德的权力政客,只要符合他的利益,对独裁者也会予以支持。8 Y: l. S1 j1 h; L
他们的例证包括:& u5 Y6 D4 b$ v6 T/ A
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基辛格据称阻止了一项几近达成的和平协议,以帮助尼克松胜选。
2 L8 d& I7 s/ p( J6 j7 v1973年,据称基辛格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卷入了智利将军皮诺切特对该国民选总统的血腥政变。$ B: F+ h! Z% s$ Y$ K$ U
1975年支持印尼对东帝汶的血腥入侵……
& f9 o% f) |$ X. x, U" h& b* E' h对很多他的支持者来说,基辛格则被认为是外交奇才。* ]/ f2 [$ z H3 a' Z
他曾在与前苏联的秘密谈判中穿针引线,成功实现首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T I)。此外,1973-1974年,他也调停斡旋,促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束。
$ f' f+ b# I+ F4 m3 N, t% b; B5 Q作为一名外交官、政治家,国家利益为先,似乎无可厚非。4 D) Z. E8 E' h( o E, j8 ^
而行动的过程中破坏了道德操守,很多时候,似乎是可以理解但是不可接受,被诟病也在所难免。 Q$ M4 v+ n6 h0 j
03# ]$ j' g+ X# p$ O0 E
基辛格众多的外交成就中,中国人民熟知的是促成了中美建交。& {6 D o4 S* z4 K& R) S4 X
1971年,基辛格对中国进行秘密访问,与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为尼克松次年访华做准备。中美则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7 C' l/ q v: ?7 Q
" Z7 l) F, F. ~/ ~5 U! A
# k5 w) M* P$ t3 O: l& A0 I) J基辛格与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1 T5 h& k" z6 B# ]% i
有人说,当时中美建交时机、条件成熟,没有基辛格也会有其他人,他只是顺势把这件事情往前推,不应该过度放大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H& C1 v! W. G: e2 J8 e; q8 F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塑时势,各位各有高见,在此仅提供几个视角供参考。
9 J% c& L8 A! r; W, @9 B首先看看官方的定位。
1 } E: }/ M/ T, G5 W+ x2022年“基辛格与美中关系”研讨会上,王毅表示:
# u# g" I8 H c5 X/ M5 G“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等中美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打破了两国隔绝对抗坚冰,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翻开了中美关系新的篇章。“
9 k/ _2 Z) o+ [0 r8 L( y; @首先,“基辛格与美中关系”研讨会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基辛格99岁生日之际举办的,回顾了基辛格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的积极努力。" f3 x) L* k) U# }. R( J* Q; v
基辛格生日,中国官方机构举办研讨会,我想就已经足以体现中国对于基辛格为中美关系做出的贡献感怀在心。
# p. `& Y2 b* r+ ]7 j6 Y% P同时,再看王毅的用词,老一辈中美领导人“非凡的远见卓识、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流露的情感也无需赘言了。
. ]/ W. d, D$ f; A6 i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认为,从思想上,基辛格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奠基人。因为尼克松政府能跟中国扭转关系,背后是大战略思考在起作用。
0 P! p8 n2 S( U8 w& n而这个大战略最重要的提出者或者说思考者就是基辛格。换句话说,基辛格思想被尼克松重用,因而开创了中美关系。0 l/ m2 x+ p7 j/ I( J
而这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7 i* |+ l' L. i/ S' C$ g
尼克松当时其实是打破了常规上用国务卿来安排重大外交接触的惯例,由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 _( D) T# f5 L9 ?' P这实际上是把整个国务院甩在了一边,甩开了官僚机制的约束。据说基辛格回去之后国务院才知道他访华,中美间才得以达成高度的默契。
- e' G, ]0 ]. V. Y N04
0 c: [& C. T* k. l; e- _5 K) _. k在回顾中美建交,基辛格在其中所做的贡献时,笔者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如王毅所说,老一辈中美领导人是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才推动了这件事情。+ Q0 w5 c K" i1 ~
他们当中又有谁能预见到今日两国关系降至如此冰点呢?
3 E, [" g- h: Q- `; G0 b: \' P亚美尼亚前总统回忆基辛格时曾说他致力于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不仅是他们的政治,还有他们的文化和哲学。2 ]+ Z0 Q1 P2 U5 i3 e a0 M
而这使他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理解西方和中国世界观之间根本区别的美国政治家之一。
5 W& G( [8 Q+ C* _: t- |8 _但是现在的美国政治家、外交官里,还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了解中国,撇开意识形态,理智、客观地去看待中国呢?
. X, G; a, c. P# T6 ~对此,吕祥认为,在基辛格之后,可以说这样的政治家在美国已经不可复制了。- ]5 r7 X: v4 g7 {0 @
美国其实出现了思想断层,目前哪怕拜登年龄的人,他们也是在冷战后接受的教育,是一套固化的教育,意识形态色彩非常重。
5 F8 l# ^8 W; J7 ~6 J6 u当然我们不能说基辛格是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但对他而言,战略思维必须是高于意识形态考量的。! {# p+ B: W4 y) p* _. v9 `8 W5 p
基辛格之所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不是偶然的。现实主义的精华是大战略,既不是细节上的斤斤计较,更不是限制在意识形态框架内的固化思维。
1 \0 |' R; t# F5 ?1 Z R A/ e5 f对当前中美关系而言,基辛格的思想能给出很好的借鉴。比如,美国一定要意识到目前的博弈是负和博弈,比的是谁输的少,已经不只是零和博弈了。 K W# r- `9 c2 Y- C
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 W7 F T {+ }! F6 v5 v
一个人的历史功过自是留与人们自由评说。: h7 |7 Z9 U/ ?1 K' M0 J5 a' G: u
但是在这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之下,借基辛格百岁生日的契机,更有意义的是思考他所具备的什么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
0 o& d c# z& Y. s基辛格的难能可贵,尤其放在今天,大概是能够超越价值观和国内政治的羁绊,比较冷静甚至冷酷地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现实的举动。. x) J( J3 y+ j
4 e/ G+ x( `5 i$ A9 v中美关系往前,不知是否还有下一个基辛格?3 T% J, f1 X8 i/ a' w
/ \8 y' v$ B' Q# X* 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