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焦点访谈|新征程上奋斗者 青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 3 }' v O2 d& }' h- q
8 M* l; J) S6 b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 _; m' q( u: c0 E$ V
新征程上奋斗者 青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 (来源:视频综合) & `; L; z# ], Y! J; _* s1 ^
# a1 B/ O$ @* c 6 u. v0 x1 d0 v' w: b( W
' j. D, B4 Y4 X, J. j
4 _ |/ q0 w9 v% I
/ C: {$ s8 ^4 H$ G4 Y; ?( t8 M ! @( f) A5 D) `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我们继续来看“新征程上奋斗者”。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制造业领域,也涌现出了很多青年技能人才,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怀揣匠心、埋头钻研,练就了一身本领甚至独门绝技,成为了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几位这样的青年技术能手。
! v% L8 [2 j+ I1 \
6 s5 M% x, e( z4 M5 x1 y! ]) n叶林伟是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4月22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参加新任务的技术交底会。两天后,也就是4月24日,要由他锻造首件C919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 ^$ q! R* ]* o% i6 H
0 D" k9 I2 j2 w1 w( e; ^& i
叶林伟是大国重器——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首位操作员。8万吨模锻压力机是世界最高等级的超大型模锻压力机,在大飞机核心部件等高端大型模锻件的制造过程中,动力强劲的它可以一锻成型,有效保证产品外在尺寸完整性和内在性能稳定性。通过这个“大国重器”,我国成功攻克了多个领域的关键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 S5 W& {* ^ t. n0 j4 O5 U
首件C919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如果锻造成功将意味着我国大飞机精密件的制造再次实现突破。但要实现这个突破,对操作手的要求也极高。# E2 k$ A" z4 B% P
国机集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C919航空模锻件项目总师罗恒军:“因为精细化设计了,必须把欠压尺寸控制在2毫米以内。直接坯料出来,一火成型,只给你一次机会,没有反复的机会,比以前要求高多了。”: I: P3 W/ L3 e/ N# m& T9 ~8 \
9 _0 M+ Q6 N) `突破自我,承担高难度任务,对叶林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2013年,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投入运行。这种大国重器实现了自主制造,当然也要自主操作。
0 r2 \3 M" U0 O, F但这台前所未有的“机器巨人”高达42米,相当于15层楼房的高度,总重量达2.2万吨,如何精确操控这个庞然大物,对当时的叶林伟和同事们来说几乎一片空白。
& x2 u0 T3 T* k$ k& Y/ f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操作,需要操作手通过变化手柄倾斜角度,控制液压系统的阀门开口,让60台油泵驱使着300吨液压油,在10公里长的管路里流动,推动5个巨大液压油缸,瞬间产生高达8万吨的压力。排山倒海的力量,必须有精准精细的控制才能保证高端精密模锻件的成型。' ~9 d' p; j% ^. b E
+ T' C5 d& [' U: S# q
必须尽快发挥大国重器的作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走技能报国之路,叶林伟白天操作,晚上看原理图,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练习,凭借着自己的沉稳和专注,练就了“绝技”。
" ~3 V' }! C% A3 B& v这是一次工匠技能大挑战的现场,为了测试叶林伟操作的精准度,考官要求他操作着8万吨模锻压机去压生鸡蛋,目标是蛋壳破裂,但膜不破。0 E3 ~& u2 i7 ^6 t& q% M" M: G
国机集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8万吨模锻压力机模锻工叶林伟:“一个鸡蛋和它破损的临界点就一毫米,如果你停不下来,鸡蛋里面的膜就破了,这就是毫厘之间的掌控。”+ S) h; b2 \- d% `: M, V2 s N1 ?7 ^: R
正负误差保持在1毫米,正是凭借着这个非凡的精准操作技能,叶林伟带领团队先后成功锻造出C919起落架关键部件“主起落架外筒”等各种结构复杂的核心大型部件,填补了多个国内空白。
6 I( Y9 h7 S' x+ l! h3 t C7 ?" l8 E
& n$ {2 Z' Y, M" v& ?, z4月24日,新的考验终于来临。首件C919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的生产,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A& E4 T: \* v1 o
俗话说趁热打铁,此次生产前的模拟计算数据显示,坯料出炉后,时间每过1秒钟,温度就会下降2度左右,而要实现精确一锻成型,此次C919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的生产,温度损失必须控制在100度以内。也就意味着包括锻件夹取,转运、定位、锻造等整个操作流程,必须精准控制在50秒以内完成,对精度和速度的挑战前所未有。# R' B4 t0 Y; F. A% v6 S
坯料定位,按下按键、锻压完成,6秒钟内,叶林伟再次实现了突破。50秒内,首件C919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成功完成。; A- F; C2 g! {& @
叶林伟是无数奋战在一线的青年技能人才的代表。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技能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是青年技术工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是支持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并且多次强调要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v8 P/ ^% c5 a+ a) h n# t
M7 Y/ I4 E& l. c( T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苦练技能,用更好的技术来保证更高的品质,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技术工人的追求。
v* X; E6 C' N! N1 \崔亚鹏是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的车辆装配工,主要负责地铁车辆车门系统的安装和调试。2020年他和同事王瑞搭档,获得了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的冠军。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大赛发来贺信,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这让大赛后,回到一线岗位的崔亚鹏对技术的追求更加精益求精。& i. f& Z+ g7 p* l6 ?- Z
地铁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无数次开门、关门。门的密封性对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至关重要,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极为精细。7 j2 Y) u& d- r
崔亚鹏:“密封性是行业中一个总会发生的问题,文件要求门扇需要距离门中心线距离误差小于2毫米。”
* S, ~4 \5 ~% F% ~0 o
6 k2 v% M; b' L+ S$ F保证密封的尺寸要求,主要靠这个六角螺母和旁边的螺杆配合。但是要把误差调到小于2毫米却并不容易。最开始崔亚鹏和同事们只能靠感觉边拧边量。如何调得更准乃至比标准更高,他决心要研究出其中的“门道”。/ r* D, M& [" [+ ~% j# V
崔亚鹏:“我利用六角螺母,我就看它半圈门会动多少。经过不断测量和实验,最终总结出了半圈是动了0.75毫米,想比这个标准再高一些。”3 t% E0 D/ Y u6 h
边干边琢磨,现在崔亚鹏已经把误差缩小到了0.5毫米以内。
9 x* U+ v, _0 w1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因为技术过硬,崔亚鹏成了班组里的“高手”。同事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向他求助、求教。
! S8 K1 y% E/ P( e" ]$ @. o0 I f/ ~) `( E) g
但是最让同事们服气的不仅仅是崔亚鹏的技术。
: t1 ?8 I1 k: n: `6 q* p n! ?地铁制造是流水线作业,每天装门、调门,再装门、再调门,很多年轻的工人都觉得枯燥,但是崔亚鹏却几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
- e C& A' s/ s1 _+ C2 _0 S崔亚鹏认为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精通一行,这是一个技术工人心里应该有的信念。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在调门这个普通工种上,崔亚鹏基于生产实际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工装设备,这个立罩板钻孔定位工装就是其中之一。
* d0 P: w& `1 c0 D立罩板是城轨车辆的重要结构,靠近车门安装,主要作用是保护车门的相关机械部件和线路,对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此前,安装工序复杂,需要两名工人多次搬动20公斤的立罩板,实物比对,才能定位。现在通过崔亚鹏发明的这个钻孔定位工装,工作量大大减轻,效率也提高超过40%。
& f2 l8 x6 j% s1 v
# E- v: } D' J* L' x5 E9 i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匠心筑梦,绽放青春,小到一颗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大飞机、卫星、火箭、高铁、航母等大国重器的锻造,像崔亚鹏和叶林伟一样,很多青年技术工人秉持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坚。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广大青年技术工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内涵,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创新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3 R' i4 Y3 T2 a2 I& w! D1 O8 G
/ c# y# D: f% m/ R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