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知名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投资建设全球第二家储能系统megapack超级工厂,消息在新能源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
6 p1 s, u0 s5 h. z# ^特斯拉最出名的是汽车业务,但它也是一家能源公司,生产从太阳能电池板到储能电池的各种产品,其储能产品除了面向大型公用事业的储能产品Megapack,也有用于家庭用户的储能产品Powerwall、powerpack等。
) A+ i$ m; F! ^9 j* o' W5 N) Z不过,特斯拉在全球的储能业务,除了国际上的传统竞争者Fluence、NextEra Energy 、Powin Energy等,从2022年起,其也被来自中国的以阳光电源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储能系统集成商的追赶。: ~; S/ N$ q! p' f* J! j
据 IHS Markit 对2021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功率容量统计排序, Fluence(11%)、Tesla(8%)、NEC(8%)分别位列全球新增储能系统装机前三,阳光电源位列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五,全球市占率为6%,比亚迪未进入前十。
, _: }- |$ k d$ \$ z1 u资料来源:IHS Markit ,数据不包含户储。
5 X% A+ @# G* `1 ~; _& l3 F1 \) x6 D5 F* o: w) t$ Y$ _
8 `3 @! D: Q- w8 ~1 W* _
到2022年,特斯拉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储能系统产品在全球总共装机6.5GWh。而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龙头阳光电源方面了解到,2022年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产品在全球总共装机超过了7GWh。而比亚迪储能虽然没有公布储能系统产品年度装机数据,但公司方面公开表示,去年的其订单量超过了14GWh,全球储能系统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厂商中仅次于阳光电源。, X) g# j* T9 c3 ^2 p8 ?" m* P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在面向市场端有着天然的品牌效应,兼具技术等优势,但供应链和产能却是短板;而比亚迪和阳光电源追赶的底气一方面在于其对于成本端的控制,一方面则在于速度和大规模交付能力的提高。
( J" ~# G1 S1 B特斯拉储能:数字化技术优势明显,产能是短板
5 n" ~3 |4 m% H3 E0 L2015年,特斯拉推出储能系统产品powerwall、powerpack,正式开启储能业务。2019年公司推出面向公用事业级储能市场的大型储能系统Megapack,迅速占领全球大储市场龙头地位。
4 u4 k* H$ e H ]/ {2022年,Megapack进行了升级,电池电芯正极材料从三元锂变为磷酸铁锂,成本进一步降低,安全性也较此前有所提升。单套产品容量为1.9MW/3.9MWh,较一代产品能够多储存50%的能量,重量也增加了64%。
! h. S* J ~3 w* P7 LMegapack最新的一款产品是Megapack 2XL,比第一代Megapack体积大了近20%,产品中包含了与公司电动汽车相同的核心散热组件,也更方便安装,保修期长达20年。每个电池都配备独立逆变器,系统可以远程升级。
) k3 }1 S9 S7 g: t3 f% E截至2022年底,Megapack在全球累计装机5GWh以上,储备订单超过 10GWh,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69%、13%、10%、8%。. q8 P) o" F% H) N9 w, p( P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表示,特斯拉比竞争对手拥有规模、技术优势,并试图进一步将这种优势扩大。8 P2 f& @9 ]6 k. H* A
在另外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储能产品的强项在于其数字化技术软件,其在储能变流器控制技术、分布式能源管理、微电网控制等储能数字化技术方面掌握着优势。
: x$ q# E6 u) x2 f& H5 ^* ^7 {! j2 o据了解,储能系统核心设备包括储能逆变器(PCS)、 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 (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技术核心在于储能逆变器(PCS)。特斯拉在变流器环节一直是自主研发,掌握着变流器的控制算法技术。关键技术能力之一就是可以为电力系统注入稳定性的构网型技术。2 k+ t( G3 |0 ?7 z' H. r
构网型技术使得变流器自身具备主动调节能力,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虚拟同步控制算法为电网注入强度和惯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储能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能力,提高储能电站的经济收益。/ }+ }8 ]) `& [' ~2 m
此外,搭载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系统可以在消纳并网新能源的基础上,主动产生频率和电压,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为整个电网的稳定性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 T" {- l" b! M3 a% n" c. g5 r1 G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开发了Powerhub实时监控平台,用于管理储能、发电和微电网;开发了具备学习能力的电力交易平台Autobidder,Autobidder平台可以依据机器学习算法执行价格预测、负载预测、发电预测、调度优化、智能出价等功能,并能配合虚拟电厂运营模式;此外,公司还开发了Microgrid Controller离网控制软件,可自主维持电网稳定并实现成本最小化。9 L" M. C( F# t6 [$ y% |& V
Powerhub实时监控平台
% t, n3 ]4 O" ~
) _2 P# r$ R1 E" Q+ a
6 a: C0 O6 @' U2 _& C2 r7 x目前来看,产能和供应链是制约特斯拉储能业务的瓶颈。这也正是特斯拉在上海投资建设超级工厂的重要原因——充分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供应链。据autoevolution报道,目前此前特斯拉的Megapack主要是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生产,而其在加州Lathrop工厂的Megapack目前的产能是每天23套,产能目前仍在爬坡阶段。
3 M, W; X1 J! f1 e; H& P* c, [% b特斯拉官网显示,Megapack现有产能已经告罄,目前的订单交付时间为2025年Q1。
' ^, @8 ?) z+ U& h) zLathrop工厂的Megapack产线 C/ Y2 z% t+ H9 @$ i6 n
/ y$ {, M( S P+ u' `1 v, M& n
Lathrop工厂的Megapack产线 B- h3 O3 K# G. P9 \
z' \( l+ H/ V0 y" A) M5 ^
公司方面曾表示,“市场对储能产品需求仍然超过我们的供应能力。”/ t. Z4 f: v' {! Q
而在价格竞争力上,Megapack偏向中高端。特斯拉官网最新显示,目前一套2小时3.9MWh的Megapack储能系统、含安装不含税售价为2669050美元,约合人民币1834.68万元,折合4.7元/Wh。0 o& R9 r5 [/ S! A6 ], ]
而国金证券显示,从近期国内储能电站的中标价格来看,2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1.4—1.65元/Wh,加权中标均价为1.45元/Wh,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1.26—1.5元/Wh,加权平均报价为1.35元/ Wh。
# p) i# p; A- f! }9 K5 z5 H9 j3 v这一价格,使得其在中国储能市场也不具备价格优势,这或许也是特斯拉的储能产品一直未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o& [: B: A- S0 F: i
在Megapack成本的构成上,重要原材料之一储能电芯一直是外采,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此前,马斯克曾透露有意未来将自产的4680电池,使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而应用于储能,但4680电池目前的量产进度仍未达到预期。
3 r+ i& f2 c$ X根据特斯拉的上海megapack超级工厂计划,将从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此外,特斯拉储能的中国供应商还包括热管理器生产商三花智控等,本土化的采购或将进一步降低其产品的成本。. J5 @+ O: |9 B! Y4 }. @
比亚迪储能:杀手锏电芯自产,全栈自研2 R+ M4 f' G7 v
2006年,马斯克悄悄在推特上发布了“宏图计划”第一篇章,提出了开发太阳能发电产品。2008年,王传福也提出了其新能源“三大构想”——“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战略布局,即太阳能发电、建储能电站、电动车。
; ^6 s, w- O( F' o. \在储能产品的落地上,比亚迪甚至更早。2009年,比亚迪首个储能电站建成,200KW移动式储能示范电站验收完成。2013年,比亚迪首次向英国客户交付250KW集装箱储能系统。2019年比亚迪户用储能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市占率排名第二,仅次于Sonnen。
$ X7 W2 W1 q& N* b' Z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的首要优势在于全栈自研。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实现了电池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等全业务制造领域覆盖。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基本为自主研发生产。, c$ N$ [8 O1 x% ]; S
2022年,比亚迪在长春、武汉、台州、绍兴、成都、南宁、徐州、温州、襄阳、重庆等地继续扩建电池产能。公司也在江西抚州、湖北襄阳、浙江台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江西宜春等地成立弗迪电池分公司,进一步为扩大产能做准备。据悉,下一步比亚迪将把刀片电池运用到储能系统中。& N/ v+ s( l2 I# y! b0 c* V
而安全性也是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的重要优势。据了解,截至2022底,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累计出货量超6.5GWh,创造15年零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
- O( {8 Z; g8 X9 @; x而可以对比的是,2022年9月20日,位于美国加州蒙特利县的埃尔克霍恩变电站发生火灾,事故调查显示,火灾由特斯拉的储能系统Megapack起火所致。2021年7月30日,澳大利亚储能项目Victorian Big Battery (VBB)在调试期间发生火灾。调查报告显示,事故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Megapack冷却系统内的泄漏导致短路,从而导致电子元件起火,造成电池热失控。- X* k1 }+ v3 n+ V" W. G
比亚迪方面此前介绍,以比亚迪电网侧储能产品Cube系统为例,Cube储能系统设计了全面的防爆系统,具备可燃气体探测,主动排气,被动泄压的功能。 L6 O# }) ], O5 c2 r
在重要的液冷装置上,Cube系统的液冷主管道采用304不锈钢管,支管采用软管,电池包体液冷板采用全密封设计,包体结构通过了震动测试。“系统在液冷管道内部设计了液位计、压力传感器,整体系统底部装有水径传感器,确保小的渗透、大的泄漏都能得到检测、处理。”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说。3 o: s- T2 v) {. Q! C
阳光电源储能:借助光伏逆变器协同效应,市场反应迅速. h, D' I7 u. K
跟前两家企业相比,1997年在中国安徽合肥成立的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更低调,其没有“造梦”,业务中也没有电动汽车,其发家产品是光伏逆变器。 Q7 N1 G2 K' p1 x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2021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56GW位列全球榜首。截至2022年6 月底,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69GW。5 C5 {8 _ L0 A! U
公司2014年正式布局储能业务,在储能系统产品组合上,阳光电源面向大型地面电站应用场景,推出全系列液冷储能解决方案PowerTitan、PowerStack,同时,公司也推出了5-10kW家庭储能系统和50kW-1MW分布式储能系统。3 N+ y4 w& u9 h. l" P
根据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 年统计数据显示,阳光电源的全球出货量位居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名。0 c2 w' v3 u$ x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的特殊优势是储能系统与光伏业务协同效应显著。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全球领先,在高性能、低成本电力电子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 s" A/ n* |& c而跟特斯拉相似的是,阳光电源在构网型储能逆变器技术上也下足了功夫。近日其发布了其全新的“干细胞电网技术”。这套技术包括了“ 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技术”、“自适应宽频振荡抑制技术”、“POD功率振荡阻尼技术”、“微秒级电压构建技术”、“柔性惯量支撑技术”、“GW级黑启动技术”、“虚拟双源叠控技术”以及诸多解决方案。2 K7 L/ M4 ?" { _6 d
据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新能源发电侧呈现出更稳定、更柔性的电源特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更稳定,提高风电、光伏脱网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 p; `$ H/ H( ~' s, o+ s$ Z8 k$ b不过,跟比亚迪的储能电芯完全自产、特斯拉的电芯未来可能自供相比,阳光电源的储能集成商角色更加单纯,采用完全无电芯战略,其电芯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以及海外三星SDI,这种策略的好处是集中优势专注于电力变换、控制及储能系统直流安全管理等储能核心电力电子技术。
. |7 f* g4 e: k8 M+ u8 q7 a劣势是,这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成本的把控能力会稍逊于比亚迪。阳光电源徐清清此前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去年碳酸锂价格居于50—60万元/吨的高位时,采用磷酸铁锂电芯的电池成本高达1元/Wh左右,占到了储能系统成本的70%—80%。% V4 u/ Y" y9 P$ x. x
随着近日碳酸锂价格的大跌,电芯成本端的瓶颈或有望化解。在谈及未来跟特斯拉等国际储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趋势时,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就全球范围来看,市场上的大储产品最终会归于同质化。”$ |* h' b0 D! R: z& s9 u: I
“跟手机、汽车这些2C的产品不太一样,储能这样2B的产品,最终拼的是速度和细节。”在顾亦磊看来,在这方面,中国储能企业或具备先天优势。“中国企业更勤奋,在面对全球客户时也更有忍性。”顾亦磊表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