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论坛】0 S0 `, f8 d6 B* Y& V
作者:朱文鑫(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 g3 r" l* I* j- 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于我国维护经济安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过去人们更关注产业全球化,以效率为导向进行产业布局,现在人们主要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安全为导向进行产业布局。最近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3 年年会,都将产业链供应链列为重要议题。* ] w: J; H; B) h9 u
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美国在 2012 年就发布《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白皮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断推动本土化、近岸化、盟友化和多元化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加速重构。此外,美国为遏制我国发展,不断加大 " 脱钩 " 力度,跨国公司正探索实行 " 中国 +1" 战略,进一步加剧我国 " 断链 " 风险。尽管如此,我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就能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 U3 [, g) v* J0 X3 S) q一方面,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世界银行 WDI 数据库显示,2013 — 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 38.6%,比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总和还高 12.9 个百分点,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尽管受疫情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2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 2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随着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2023 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甚至超过 1/3。IMF 分析还表明,中国 GDP 每增长 1%,会拉动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0.3%。由此可见,与中国经贸往来必能惠及自身。
% o5 a/ `, V1 l4 n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开放经济的特有问题,但加入全球分工和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封闭经济既解决不了发展问题,更解决不了安全问题,落后是最大的不安全。只有坚持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形态,使得对方不敢轻易断供,才能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此外,加强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既能破解产业链中 " 卡脖子 " 难题,还能形成局部科技优势和产业反制能力,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保障。但是,自主创新绝不是关门创新,关门创新只会拉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只有坚持扩大开放,才能在合作竞争中实现技术进步和升级。
4 t9 R, { a# F$ m, _进一步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全球产业链逐步在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形成圈层格局。全球化遭遇逆流后,区域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加入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例,2022 年我国对 RCEP 其他 14 个成员国进出口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30.8%,增长 7.5%,是同期全国 GDP 增速的 2.5 倍。区域合作还能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拉紧相互依存关系,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因产业升级而产生的产业链外迁,如果发生在区域合作伙伴关系间,既能激发区域经贸潜能,更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要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要探索制定更高水平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放更多产业,推动经贸合作向更广领域发展。将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更紧密的联系作为供应链多元化和产业链安全的支撑。
3 y8 w$ z3 t. l) m5 W2 G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制定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提高贸易壁垒,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 " 脱钩 " 的重要手段,借此不断削弱这些国家的竞争力,将这些国家限制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全球竞争既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之争,又表现为规则之争。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最高标准的多边自贸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首个关于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的专项协定。要发挥好自贸区和自贸港 " 压力测试实验室 " 的作用,先行先试 CPTPP 和 DEPA 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我国早日加入 CPTPP 和 DEPA 作出贡献。此外,要高度关注绿色经贸规则。气候变化正严重威胁和深刻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供应链要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3 l7 u( b. V) ?
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结果。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取决于要素流动的水平。要促进人才、资金、商品、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要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精准招引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外资项目,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方面的优势,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打造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样板。: }) n8 Q) {3 k U
《光明日报》( 2023 年 04 月 11 日 02 版)0 ?, l, H2 H, m3 l
[ 责编:曾震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