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发了巨大争议,b 站博主 @吴伍六 用 AI 技术 " 复活 " 已故的奶奶,并且还和 " 奶奶 " 进行了视频通话。在科学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这位 " 奶奶 " 除了表情略微僵硬外,声音和语气都十分自然。
! Z. M2 \7 F/ [, F- m有网友表示看哭了,思念起了已故的亲人;有网友惊叹于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还有网友认为,所谓的 " 奶奶 " 只不过是一段冰冷的代码,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更有网友担心,这套 AI 技术被用在非法用途 ……9 {7 h$ c3 G; n Q! B
用 AI" 复活 " 奶奶
9 O5 [9 b/ x7 M% I' Y: x聊家常对答如流3 p, g9 J: E. r/ I1 m8 }' T7 U
博主小亮是上海一位 24 岁的 00 后视觉设计师,他用 AI 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和她用视频对话。 V- o, h* K+ a, R, R
2 d" f3 I9 `, b: `
8 U8 W+ V- K2 `" G
- S# E n4 O2 t1 ]$ z3 ~8 ~: A; b+ M8 i视频里," 奶奶 " 讲着湖北的方言,头发花白,没有牙齿,像她生前一样 " 唠叨 "。例如小亮问," 奶奶,过年的东西买了吗?"AI" 奶奶 " 回答," 我买了两壶油,别人榨的很香,75 元一壶。"
; u, j) ^% w, g" O8 u- B+ }, M' i6 ?* P5 ]7 G) ~
& [' U7 p% c& r4 B( x0 v: o) q1 J, [, D& R# O
视频的后半段是小亮的 " 自言自语 ",他告诉 " 奶奶 ",自己最近升职加薪了,又买了许多件衣服,不用担心自己,还提醒 " 奶奶 " 不要总是穿打补丁的衣服,不要着凉。最后,小亮告诉 " 奶奶 ",晚上不回来吃饭了,让 " 奶奶 " 不用等自己。2 l! r9 y# t A) b, q$ c9 J
小亮说的每一句话," 奶奶 " 都有仔细聆听或是点头、或是眨眼,来给予回应。4 s! Z% k N% U+ s0 H# o) H: E
在视频中,博主不仅分享了,整个 AI 奶奶制作流程,还贴上了相关应用链接。5 J# K, e! Y. [! v- R* a/ R U1 n* `% M
作者:不能接受奶奶突然离去 ?( v5 I( i9 O6 }
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p; }# K& |8 `0 {
小亮告诉记者,用 AI" 复活 " 奶奶,是因为自己不能接受奶奶的突然离去," 就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头几天还在和奶奶聊未来,再几天奶奶就只能简单交流了,后几天就被推进 ICU(重症监护病房)见不到了,最后奶奶就成了盒子的一把灰了 ……"
) g' ^9 l" S4 q; l: V4 W3 n" 处理完奶奶后事后,我还会习惯性的去拨打奶奶电话,但那头再无人回音了。" 小亮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的感情很深," 以前我遇到事都会和奶奶说,现在我也不知道和谁说了,其实我还是很想和奶奶说。"
7 R! Z& f0 |0 L4 w; C4 @2 }小亮平时从事 AI 工作,因此他想到了用 AI" 复活 " 奶奶。小亮导入了奶奶生前的照片,制作出了奶奶的动态头像,又将奶奶生前的通话音频导入 AI,训练 AI 模拟出奶奶的声音和语气。
0 I, g& c9 y7 b4 ]- h" N小亮告诉记者,自己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只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他明白,屏幕前的所呈现出来的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影像," 但怎么说呢,只要是能再看一看奶奶,再说几句话也是好的。"8 n% v) U5 S1 C& a" W5 T9 c
小亮介绍道,以目前 AI 的技术水平,只要样本足够多,面容、声音、语气这些都可以达到相似度 90% 以上。" 但目前 AI 在思维模式上只能达到 50%,它没法像人类一样思考。"0 ]3 i9 s6 b$ G2 s- y
小亮说,这件事情本质上就是要求 AI 当演员,去扮演一个人,相貌声音它都能模仿得非常好,但就目前科学水平来说,它还无法模仿一个人的灵魂。" 我和‘奶奶’只能简单沟通,说复杂的话,它就理解不了了。"
7 c j5 Q' Y$ f" M% o, |. M3 {) i+ R/ v/ x; z
. O$ ~& w5 M$ _8 D! [8 p a. H/ X: v) E0 A
" 数字生命 " 让网友们吵起来, d# Y) q+ R, @9 `3 H/ L
是精神寄托?还是在自欺欺人?
: { m' t- z$ l6 s小亮 " 复活 " 奶奶的视频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有网友表示理解并支持小亮。1 k9 q7 u- L% l: K' X( v
有网友说,自己的爷爷去世后,他用爷爷的照片做了一个眨眼动态,虽然效果有些粗糙,但是看到照片上的爷爷重新动了起来,他的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位网友说," 如果能看到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亲人重新出现在屏幕上,看见他眨眼、微笑,听见他说话,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他倍感欣慰的事情。"1 i) h% [0 ] r* D8 v, c
还有网友认为,所谓的 " 奶奶 " 只不过是一串冰冷的代码,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不喜欢这样,亲人感觉就是被操纵的电子玩偶,你想让它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种精神寄托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弥补遗憾罢了。"
1 W$ N( ~# x# d% J2 E8 z& {) ?
* ?" |0 u) e$ d9 c! A! X+ m1 k2 p2 [) ^
7 r$ [: z7 W* b' b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制作这类 AI 奶奶必须要有身故前的音频才可以还原语言,有网友开始后悔没有好好保存亲人的音频数据。6 A7 L; c; `; }/ {
+ s% e. H) ?. P. J Q
6 H! X$ c* o2 n8 Z5 n: E& |5 J8 G @! V% G( c9 n
更有网友担心这种这种技术被用在不法用途上," 以后有人借钱,视频确认都不好使了。"
8 T. p% W0 z9 n$ g1 d0 m! z5 J重新定义生死边界
& {$ g9 C' p! n: T心理学专家:珍惜现在
7 Q4 p& D( T6 d) M9 Z近年来,用科技手段 " 复活 " 亲人的案例不少。2020 年,韩国一位妈妈戴着 VR 眼镜和触感手套,重新听到了去世三年女儿稚嫩的声音," 摸着 " 她可爱的脸庞,还为她补办了三岁的生日,最后目送 " 女儿 " 化为蝴蝶消失在空中;去年,一位算法工程师用 AI" 复活 " 了自己的外公,还向 " 外公 " 道了歉,比如不该对外公大吼大叫," 外公 " 原谅了他 ……
3 D$ n' P1 R* u8 ^7 O6 U7 l: T0 X3 yChatGPT 等 AI 技术也正在悄然改变整个殡葬行业。今年 1 月 20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吴孟超院士数字纪念馆 " 开馆,同时举行的还有全国首场数字宇宙中的跨时空葬礼。0 I m9 U' P$ h) L" k, ?# j& e
葬礼上,吴孟超院士的音容笑貌再次生动显现,他用关爱的表情、慈祥的声音问道:" 现在医院看病和手术的病人多不多,护士的待遇有没有提高,大家都好吧?" 这一番问话,令现场的人员无不落泪。; x5 y; V! t5 ?4 x& z
5 \; A$ x- y% _
: L7 C( x, m+ w3 k1 c; Q
9 E4 Z k) B; O/ ~
早在 2020 年,某相关网站技术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 借助 AI 技术让虚拟逝者和生者能够达到一定的还原生前互动场景,力求让生者感受到逝者并不是长眠于地下,而是去了另外的维度空间,仍在和我们这个世界保持联系互动。". @" g G+ j- o1 ^2 d/ D9 @3 O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志林告诉记者," 从心理学角度讲,比起传统的遗照、遗物等等物品,AI 技术能够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将离世亲人的音容笑貌更好地保留下来,让受丧亲之疼的人得到慰藉。不仅仅可以疗愈哀伤者,还可以让离去的人以更立体的方式被‘保存’下来。"& t! ~! o, O+ p
有评论指出,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延续了 " 生命 ",而且重新定义了生与死的边界。ChatGPT 和云祭扫正在悄然改变整个殡葬行业,其带来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
% ]; R r6 w# E! H: g' W陈志林表示,亲人离去带来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甚至会因此产生抑郁、焦虑,这种创伤会随着时间减轻,一般不超过六个月。AI 能在人们最痛苦的时候给予一定慰藉,可以缓解亲人逝去带来的痛苦。但必须强调的是,要避免对其过度依赖。
& X; e; W: N* g陈志林指出,许多 AI" 复活 " 案例都是为了弥补遗憾,但这个弥补也只能是生者的自我安慰,"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有句老话讲得好,门前有车不算富 ……") X! Q$ E4 c9 L/ D1 z4 n
此外,据媒体报道,有法律专家认为,逝者的虚拟数字人有可能被用于某些极度违反人伦道德的用途,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尊重,更是对社会一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侵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