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对家乡的眷恋,由来已久,无论地域。苏轼曾在《少年游 ·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道,"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并不是所有人都如苏轼那般,能把思乡之情浓缩在短短两行诗句中,但谈到家乡的好,每个人都能略说一二。
! p& E4 h3 A; y2 b% O) F2 B3 R
# W- k! A& V: V% k9 R' m- Z7 N) m g5 w" ?5 o
6 I! ^. \& |; M3 l* J5 o
3 月 24 日,在第三十届长沙图书交易会召开之际," 长沙书会 " 第一期讲座邀请知名作家王跃文、文学评论家龚旭东,畅聊王跃文新作《家山》字里行间里呈现的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蓬勃生命力量,感悟那些在文学世界里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7 s! N5 K) e* M
活动现场,王跃文与现场读者们分享着自己最新作品《家山》的创作心路历程,从创作《家山》的初衷,谈到书中充满灵性的山水风物、耕织生活、风俗民情,再到作品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一个时代的变迁史,王跃文说:" 这部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乡村,其实再现的是那个时代的波谲云诡,传达的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1 U8 w1 ?, c" O2 q' d- N0 D7 l- R& A
% E ]1 U. a! r" d# V2 n: _# F
5 N) @5 O9 g$ A4 W- g4 ` ^6 k6 [时隔 8 年,作家王跃文的最新长篇小说《家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这部小说以湘地乡村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描写南方乡村沙湾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时代变迁。其中包含了王跃文的经历、思考和情感积淀,凝聚了其生命体验和感悟。) f8 t! Z1 e& p* ^! k' g
文学评论家龚旭东认为,《家山》堪称一部史诗之作。" 我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文学享受的过程。我早年前读王跃文的《漫水》、如今再读到《家山》,发现他的创作理念变化了很多,从之前的城市题材走向乡土,或许这就是人多到中年时,思想与感悟更加深刻,会去思索人生的哲学命题,我们从哪来,又要到哪去,这种创作理念的改变是作家创作生涯的超越和升华。"5 ]7 F; ~! v# ?! |. C
+ ^& I# p e I6 Q6 Y* b! \
1 p6 K) L A5 `$ Z5 T/ l/ D, W5 N+ i* B9 H) `9 i
龚旭东说,在《家山》里,王跃文通过南方乡村沙湾的变迁,写尽寻常百姓悲欢命运,投射百年中国风云巨变。读懂《家山》就读懂乡土中国,今日之乡村振兴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取前进力量。龚旭东还表示,《家山》兼具传统审美和现代关切,融合乡土气息和浪漫气质。可以说是,看得到山水,听得到乡音,闻得到烟火气,记得住乡愁。
2 @# K$ d* C; F1 h) G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摄影吴琳红% i, k" b0 I: j2 C) t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