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S% w: n3 e) ~* W
$ b! P# g, I y, r/ T' H9 Y c
近日,一组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视频被传到网上。视频画面显示,多名男子跨越围栏,进入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内部,而旁边就竖着 " 请勿入内 " 的提示牌。其中一人攀爬到几米高的石柱残骸顶部,盘腿坐下,让同伴拍照,同行的其他人则站在下面哄笑。工作人员发现后,对其进行阻止和教育。) n8 @) E1 o( t/ O7 p0 e) g1 f4 U
不文明旅游行为令人深恶痛绝,在文物古迹上 " 撒野 " 更刺痛了公众眼球。众所周知,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的象征。大水法遗址是圆明园标志性的遗存,罔顾 " 请勿入内 " 的提示入内已然不应该,攀爬到石柱残骸顶部拍照哄笑,这种粗暴行径不仅暴露了个体的文明素质,更以一种 " 娱乐至死 " 方式践踏了那段沉痛的历史,是对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 j5 e. j/ Q3 Q9 Q2 Z# r6 s
明知故犯背后,是文物保护和敬畏历史等意识的严重缺失。在被工作人员劝阻之后,几名游客居然还笑呵呵,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误所在,攀爬者竟然以 " 我是农民,下不为例 " 为理由给自己开脱。恬不知耻的态度和说辞,激起了公愤。 f+ R9 @7 s) j' l
不文明旅游陋习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还涉嫌违法。出门看世界,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 W9 X+ G" K6 N& I) y8 Z" i6 D文物古迹神圣不可侵犯,谁实施破坏行为就会受到惩罚。3 月 12 日, 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布关于游客攀爬圆明园遗址文物处置情况的通报: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事人员依法行政拘留,管理处已将涉事人员列入不受欢迎名单,禁止进入圆明园游览。
6 H" p8 u' \ \' U1 d亵渎历史的游客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令人拍手称快,但此事绝不能以个案视之。2021 年,一男子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违规进入远瀛观遗址踩踏拍照,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2020 年,一名男子翻越杭州雷峰塔遗址围栏拿走了半块塔砖被行政处罚;几年前,南京中山陵风景区一名女子竟然骑在 600 多年 " 石兽 " 上玩自拍 ……& Y# [( m0 b' v1 \
桩桩件件,可谓是触目惊心。每到一地就要忍不住写下 " 到此一游 " 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前车之鉴屡屡曝光,何以还有人不断 " 前赴后继 "?文明旅游,本是常识和底线要求,何以有些人总是陋习难改?
! g; G0 ]* ^0 p( I: ^+ z8 g一方面,对于旅游陋习应该切实提高其不文明的成本,发现一起严肃依法惩处一起,以儆效尤。在圆明园踩踏攀爬虽然没有造成对文物的直接损害,但依然被依法行拘并禁入,彰显了零容忍的态度,其警示价值可谓不言而喻。$ x8 X- O6 d8 Y" ~) k/ _# X
不过,考虑到禁入如果只限于圆明园的范围,其震慑效果未免严重打折。对于类似的不文明行径,各地都有相应的 " 黑名单 " 制度,相关部门能否建立游客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实现景区间黑名单信息共享,让黑名单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探索。
' z& G# K5 i( m- e5 t- `+ S q W4 V另一方面,游客应当提高自身素质,用道德文明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文明出游。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一起构筑起文明的力量,才能让不文明陋习无处遁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