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w/ y# H& [2 M+ F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G5 W: G* O0 G, U- H- A
代表委员表示,踏上新征程,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创新自信,抢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 v$ J8 [# O# I5 D) Y 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 V! {; I$ Y' Q. i6 g9 r1 j0 o# 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S8 O3 P$ C7 x+ h. O$ { B }7 ]- N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3 }& k/ S. }9 s. V# h
代表委员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一定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0 O5 }5 v6 @( F' p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根基。”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代表介绍,在量子信息等诸多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要加强基础研究,加紧前瞻布局,完善重大科技项目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研究提供高水平平台。) _0 D! `- F2 ~+ R/ G, i/ R- y D4 N
“近年来,我国聚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科研攻关,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委员说,要进一步加快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行业制高点。, G2 E% ^7 Q7 l" E9 {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王海峰代表建议,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更多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8 d2 H4 c. ~6 F# |$ _ 科技创新离不开投入。“我们每年科研投入占比超过15%,研发人员占比已超过45%。”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勇代表说,公司将加大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委员认为,要充分调动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i9 D. N! z8 f! ?0 k( z; c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委员表示,我国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更加彰显,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b2 h s. ^! x( P" n5 P* G4 I. {
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J3 H, V9 y; P+ K8 m6 c&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大展宏图。+ Z' J1 H3 h) y
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定创新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 f) T* Q7 f; U* K- t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科技委常委魏明英委员说,放眼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继续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4 x2 F' c; M$ m+ q 壮大人才第一资源。2022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年,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A$ z5 ~: X- C, | z6 H2 P
代表委员表示,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科技人才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涌现,为建设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w, _9 s& R+ E/ C7 z0 j
“我们将建强平台集聚人才、完善体系培养人才、深化改革激活人才、紧扣发展成就人才,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广阔天地。”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吴群刚代表说。
6 \4 l% w0 b8 u+ e% T- ` 夯实企业创新力量。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培育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更强劲。; s. {' w" B# s! i& z" @# U
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宋宝安代表说:“企业拥有转化应用科研成果的优势,可以推动更多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h$ H1 c+ V2 P3 \2 m# K C
“国有企业要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好国家队作用。”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委员说,福建省正在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我们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更多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
0 r5 H5 g( r6 d- O9 S3 O @% b: i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E! g5 ^4 X& S. 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 [6 x* F5 ~8 V! k/ I2 M1 o8 `( O8 s 代表委员表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i z! l8 g5 k+ L) c4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0 `) M8 c- X- j! d
“金融科技是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手段。”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委员说,要充分发挥数据和应用场景的优势,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5 P8 u- S. J, f6 s4 C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 x; s5 w \% n- l8 ] “企业应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远大代表说,目前公司已联合科研院所,建设了全链条自主可控的光子芯片中试基地。0 r+ d0 u2 x' R% T8 X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针对重点产业,梳理关键环节、技术清单,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下游顺畅衔接、跨行业跨领域有效协同的创新机制。% Z2 P ?0 R8 v8 K, P, e, s
“近年来,中国高铁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景代表说,要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取得创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 i' x8 W4 c5 F/ F" }3 l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7 Z" u& @8 N3 H+ ^4 q
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加快推进,深化评价和激励制度改革、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当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全社会支持创新、投入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热情高涨。
" i/ K, E9 y) J;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其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委员表示,要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更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0 E, U6 K# e2 a" G: N* ~2 a: c/ N
代表委员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锚定目标、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就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6 D* F$ v. p U# Q! J
(本报记者王明峰、李家鼎、刘诗瑶、常钦、赵晓曦、亓玉昆、张伟昊、葛孟超、李晓晴、刘温馨参与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