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1日,安徽合肥95岁的抗战老兵袁文明去世。遗体火化后,老人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这也揭开了一段传奇的战斗人生。
9 l% {9 V5 @! Y5 y: S1 W# `# k1 G
% M) }2 g& }% x, n, V7 f2 ~9 G4 U# s7 E; [
袁文明在2021年的留影
# @! o: X2 p p6 E. q1 n% r: r8 m' a' v7 z* i( L8 Z9 O4 i2 x
2 ?) ]1 X4 z0 Q" k) z1 E袁文明骨灰中发现的三枚弹片7 u3 f- s+ R( j" f) I
1928年,袁文明出生在江苏宜兴,1944年16岁的他加入了新四军。在战争年代,他先后参加数十次战役战斗,七次负伤,荣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一次。# n+ ?1 l/ i/ e( p
- c$ O: p& w. ^( v1 U# v8 M, T- J/ m3 Q. b
袁文明的历次作战经历9 K8 ?' q) T4 s. V0 v9 q/ P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后,驻扎在江苏高邮的日伪军5000多人拒绝向我军投降,负隅顽抗。12月25日夜,华中野战军对高邮城发起总攻,身材瘦小的袁文明拿着一把日制“三八式”步枪,与一个日本兵刺刀见红,右腿被刺出一道7厘米的伤口,但他还是与老班长王汉诚一起消灭了这个日本兵。3 Y) S+ s S8 I6 x( N
% y% l1 Z4 M, ~, X2 g' ^8 K
6 ^/ w$ e S! W4 m6 n" Q袁文明右腿在高邮战役中留下的刀疤: ^8 K( e/ l/ [% v5 ~) s
1946年7月,袁文明参加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中他打了六战,腰部中弹住院,这是他第一次负重伤。
3 ]2 w5 R; ^% v/ x* Q, i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袁文明作为爆破组长,抱着几十斤的炸药包,带领战友摧毁多处明碉暗堡,但他也第二次负重伤,两块弹片嵌在了肋骨上。
, u8 e8 H) C8 A/ v4 S3 D* k3 B孟良崮战役中,袁文明所在的特务连直捣七十四师指挥部,缴获了张灵甫的拐杖和烟斗。# g6 b5 j% _' r$ g* i! @
1947年12月,我军在驻马店发动确山战役,袁文明所在的华野四纵十二师师、团首长多人负伤或牺牲,连级干部换了好几轮,袁文明所在的8班战友全部牺牲或失踪,自己全身上下血流如注,被炮弹掀起的土掩埋,直到战斗结束部队撤离前,他才被战友从废墟中挖了出来,送往后方医院,医疗队长从他身上取出了三十多块弹片,其中一块嵌在锁骨上,临近颈部动脉,无法取出。% \# c$ k# R# B& z" o9 N
确山战役后,袁文明退出了一线作战部队,在后方医院边养伤边工作。, W3 H8 E: O7 _
渡江战役中,袁文明主动要求带领医疗队、担架队到火线抢救伤员,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在剧烈的爆炸震动中,袁文明多次摔倒旧伤复发,大口吐血,领导获悉后强令他撤离火线。' A8 G" M; k+ d. f1 S% g
8 }; O( Z# w$ P: W# A# N. W
% y. M5 z/ w1 k5 g3 W1 W- @
袁文明在上海战役中获得的三等功证书(现藏于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 ?" M1 z- s. k5 H
( m, ?2 Y! L0 R7 r( B& F# D) C* W" F$ Z0 Q8 k5 C7 a
袁文明在1955年的体检报告,上面明确注明左胸与锁关节遗留弹片
; ? u ]! D6 [. E5 D解放后袁文明参加了抗美援朝,随部队解放了平壤,1952年初奉命回国,1958年转业。和平时期,袁文明很少提起自己的战斗经历,直到2018年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这时子女才知道,电影《柳堡的故事》《红日》《南征北战》的战斗经历,大都是父亲亲身经历的,他们对父亲也更加敬重。
' g! K K* {0 w5 @/ R; @" F" Z
2 {1 Z4 h' R- I, O& J1 p- S1 L7 i. N2 V" K5 t$ s
& E' D$ n% i/ l" B7 K6 g+ K
- T* _: W" r: @0 F' ^$ Z0 @7 f3 r5 s9旬高龄的袁文明前往展馆、军营,进行革命传统宣讲
) N1 o/ X% a/ i9 p: C' O4 o: D当9旬高龄的袁文明走进军营对战士们宣讲革命传统时,对最新装备的步枪爱不释手,老人动情地说:“抗日战争我们拿着汉阳造去缴获三八大盖,解放战争拿着三八大盖去缴获美式汤姆森,如果当年有这么好的枪,我的战友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了,我想他们了。”如今老兵归队,与他的战友重逢了。: `5 D+ T7 U2 l) i6 P; k; ]
子女表示,这三块弹片是父亲最后的遗物,是战斗人生最好的见证,全家人一致同意将这三块弹片捐赠送给相关革命纪念馆,这是这三块特殊的“军功章”最好的归宿。(记者 张弓 郑强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