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7 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接受北京商报等媒体连线采访,围绕芯片产业 " 卡脖子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了建议。
& ~+ [7 ~6 r% Q) Y& b9 r
5 h$ e$ M3 b! ~! U6 r% W' ]
; A5 W( |* w Z+ T1 I) r
, O$ s/ }. U( K* W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和消费国,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面临着严峻的 " 卡脖子 " 难题。刘忠范认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 卡脖子 " 主要 " 卡 " 在三个维度:一是技术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关键设备、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尖端工艺、专利标准等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大企业中,短时间内追赶和超越挑战巨大;二是产业布局不完善,尚未形成分工精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健全产业生态;三是高端人才和行业经验积累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端师资、工程技术人才稀缺,国外一流人才引进困难。2 f- n/ X. P0 a: v% G! e, j! B
刘忠范建议,培育芯片领域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 " 核壳型 " 芯片产业生态,避免大炼钢铁式的 " 造芯运动 "。解决芯片产业 " 卡脖子 " 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用户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政府牵头推动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和关键装备的攻关工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 J& y- l- `7 A1 g7 m6 x( Z) x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度极高的 " 硬科技 " 产业,国家应集中目标,打造领军型龙头企业,避免押宝式的投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应从政策层面推动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 " 核壳型 " 芯片产业生态,扶持众多的 " 专精特新 " 中小微企业形成芯片产业 " 壳 ",构建抗冲击力强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全链条芯片产业生态。
* e3 _( Q6 d/ H; H4 n( ?刘忠范还建议设立 " 芯片产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基金 ",扩大 " 一招鲜 " 型的技术创新群体规模,推动芯片产业的精细化分工,打造枝繁叶茂的中国芯片产业树。
" M5 p, B# }' t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