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2|回复: 0

未来光锥资讯 | 中国科大陈维教授JACS Au:利用电催化型氢气电容解耦全pH水 ...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695

回帖

696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960
发表于 2023-3-4 01: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仍以化石燃料为主,无法持续满足低碳社会的发展需求。氢气(H2)与化石燃料相比,在能量密度和绿色环保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由可再生能源直接驱动水电解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法。
, O, S6 J5 D; {6 y9 e+ G- O, |, x
# S( k7 H/ h, I4 \  o

/ \! j% h$ q- R- C7 ^. D7 s通常,传统水电解(CWE)中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同时发生、紧密耦合,不仅提高了分离难度,还有发生爆燃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在水电解过程中引入了辅助电极,试图让析氢和析氧过程分离。此前的研究对解耦水电解的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在多电极(≥3个电极)或多电解槽(≥2个电解槽)方向。这些解耦水电解系统的设计大多操作复杂,在实际生产氢气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限制。- ^. ^3 Q4 \, K) b4 N

7 i0 O; A! Z9 B1 |5 C. x5 u- t% V- }: t; x2 m; v2 H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维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JACS Au发表了题为“pH-Universal Decoupled Water Electrolysis Enabled b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Gas Capacitive Chemist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利用电催化型氢气电容,解耦全pH水电解(all-pH-CDWE),实现有效的H2与O2分离。这一all-pH-CDWE结构仅包含一个电解槽与两个电极,即碳电容型电极和电催化型气体(H2和O2)电极。在电催化型气体电极上交替生成的H2和O2,可以在接近100%的电解液利用率下连续循环800个周期以上。该水电解技术有望简便而且经济地大规模生产H2。
2 P$ t/ ~( w& a  b: {& r# x0 ]2 v% g) o4 e: E% Q* P' x

: [* ?( ~2 L- b0 R3 d2 }+ z, X
# O* b) _! j' p1 x- ?; N3 a) E; F
论文截图 | 参考文献
. d$ z; f5 G  N; G: ^/ f

' {( E  r5 i" `/ j
! {5 D/ A$ v3 E* D- A% w/ ]1 n& o) F0 E3 ?7 s4 V
这一新型的all-pH-CDWE两电极、单电解槽解耦水电解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低成本的电容型电极,和用于解耦水电解的电催化型气体电极。与传统水电解的电压相比,在电流密度为5 mA cm-2时,酸性pH-CDWE的能量效率为94%,碱性pH-CDWE的能量效率为97%。此外,气相色谱与原位电化学质谱测试进一步证实了产生的H2具有高的纯度。该all-pH-CDWE的结构设计能够规模化并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水电解,有利于应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生产H2。, u) f( i: M0 m

4 B  M' p1 Q- _* z
6 l& n! D. p( A1 L; ]- V0 }; H参考文献. x, T* t* a$ [: x" c+ U1 Z
  A: ^3 T1 M$ E- n  e
pH-Universal Decoupled Water Electrolysis Enabled b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Gas Capacitive Chemistry
8 |# q# g+ Z" t* ]$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au.2c006240 y8 F, m5 S4 D2 K, X2 i

: K3 O) y4 b7 r  v6 x7 M. I5 K2 n) V6 G
作者:陈维团队

1 ~7 m7 x, K6 u; L" V5 _
编辑:靳小明

; @) S7 x# K; x  E. a; |7 g+ ?
排版:尹宁流

& N9 ^: ~5 H! j( ^( C
题图来源:团队供图
6 T7 A7 X: j6 ~) w8 E

4 \! O) d5 J" _2 @2 F! l
, z1 ]0 E! M( y+ V. P2 F研究团队
# |4 }9 y# v9 Y* o; o; E$ C! o7 m* t. J

8 T5 M6 r; o; k! G/ `; s通讯作者 陈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于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物理学士学位;2013年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4-2018年于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2019年在EEnotech公司担任科学家;2019年7月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注于大规模储能电池、电催化等研究。独立建组以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Catalysis, eScienc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论文总被引9000余次,H因子45。研究成果获得美国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eScience, Nano Research Energy,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s, Battery Energy, Carbon Energ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杂志青年编委,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杂志学术编委,Catalysts杂志编委。
" v$ S  S) R' h% t' O1 k+ Q0 T
$ T& u' V( q: b. f) _3 \
# L! v! }- r; F" v( B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weichen1
6 x9 t) |, k& n8 v- j% j$ X
' v4 w7 _: H  y4 R) k2 Y1 @5 B
3 x6 L+ W0 m8 c5 S3 F第一作者 朱正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2017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2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朱正新博士专注于水系可充电氢气电池的开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 Rev.Nat. Commun.J. Am. Chem. Soc.JACS AuNano Lett.Adv. Funct. Mater.Energy Storage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总被引300余次。
& O2 i$ a0 G5 E' Y
% [4 ?' a; p. J, U; ^- g% Y
9 [+ P9 m  s) ^9 c7 J论文信息
" e2 R( Y3 E# ^3 F. O1 q  o/ c: H# ~6 {/ i! [& M
# V$ M4 B+ L3 n' u* U
发布期刊JACS Au0 R; u9 \  q% b1 b+ [( M# w3 }& h

1 Q1 {- M4 U+ s1 o/ y0 S8 R( o, s
; {6 ?, Y, v* D! V1 H发布时间 2023年1月24日* L2 C" w! X  \2 C: m: a
2 c2 ~4 g% I1 f5 m
6 }" R% d$ A+ F  @/ u3 e. l
论文标题 pH-Universal Decoupled Water Electrolysis Enabled b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Gas Capacitive Chemistry- z( n1 A0 s1 c+ ^" m- T
(DOI:https://doi.org/10.1021/jacsau.2c00624)

. y5 p* p; ?. S7 o
. V1 B& t1 t/ f' K+ t8 j- \* `; p# ]* @+ P" j9 b* k

" q7 F! d4 n( u5 L" |9 {

8 c) S; r" ?9 y; H  I( I
$ m" G6 {8 n6 L8 V3 u! n$ z  S; G0 W5 U7 K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论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7 23:13 , Processed in 0.0380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