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秋原) Q) L' G/ `2 f3 b# g7 r, b
问题最前面的 " 如果 " 两字完全可以去掉,近现代历史上已经有过实例了。 X7 b) L. H/ b- u- U% B
1928 年 GMD " 二次北伐 ",奉系不敌,张作霖在当年 6 月初退出北京,返回奉天,两天后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之后 " 国府南迁 ",中国首都从北京迁往南京。
; T4 p/ B# E1 \. t) ^6 V北京改叫北平。, g( Y, b: \ D9 r& P' S
地位先是特别市、然后是省辖市(相当于今天河北省下管辖的地级市),继而是院辖市(全称 " 行政院院辖市 ",GM 政府把人口达到 100 万的城市设为院辖市,一共 12 个)。
+ s6 j( ]/ O ?) m- o5 j, W抗战爆发后的日伪时期是河北省北平市。
2 K( N/ N& E/ j5 V8 g45 年抗战胜利后也河北省北平市。
x8 d; W2 b" h! ^. ~; F( e3 w) _…………3 |& ]) ]) a8 z2 ~1 m% z# b& z
从 1912 年民国兆始开始算起,北京经历了两个衰败期。& O) Y- g4 L) `) E
第一阶段衰败,是在袁世凯死后的 1916~1928 年。
. k4 V! `7 C( Y/ x" W+ r1 m( C6 @北京在这一时期的衰败,不单是周边地区率遭战祸,更重要的原因得不到 " 天下供养 "。这是中国传统集权专制制度 + 大一统政治制度的特点。
" t2 ~- e6 `' a( @! `从秦汉开始,就强调中央集权 + 地方分权。过度中央集权,要在中枢系统内处理这么重的权力运行体系,就必然要建立一套极端庞大冗余的上层建筑,设立庞大的中央政府官僚组织架构。6 o" A; b* Q" l8 M; R( g* V" J2 d
大量的权贵阶层和高级官僚,形成密度极大的上层建筑,他们集中在首都地区,享受、操纵和分配这些权力。
. G3 |9 ~- H. n1 B8 U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 到了北京才直到自己官小 ",在地方上,普通县长只是处级干部,但到了北京,局长厅长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7 P2 E. u6 F8 a `如此庞大的中央政府官僚组织架构和大量的权贵阶层,都属于脱产人员,他们不参加社会生产,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却因手握重权而操作着支配财富分配的权力。
# T+ x9 D+ \; |! c! w+ H6 t% r( c更关键的一点,这么多高官显贵集中在首都,消耗的社会财富太多太大,单凭首都周边地区是远远供不起的。所以从秦汉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我们都是通过诸如修运河等交通物流方式,通过催缴赋税等征收方式,把华北平原 — 黄淮流域、江南等天下各地的物资输送到首都,供养上层建筑。' K' y; L7 T: G) i# o
这就是 " 天下供养 "。: e) _& i% K# z. u' `' [
一旦这个输送体系被中止了或遭到破坏,就意味着中央集权将难以维系,首都必然会呈现衰败之相。# w4 R0 y( s( e X. m! z
1916~1927 年期间军阀混战时期,北洋皖系 / 直系,关外奉系轮番上台,地方实力派崛起,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对对地方发号施令,各地都不往北京输送资源,本地征收上来的税都留着自己用,谁都不在乎身在北京的大总统了。北京的衰败不可避免。3 D- ]8 N0 G$ |
1928~1949 年是第二个衰败阶段。北京历来是政治中心城市和次军事重镇,而不是商业埠口城市。当他连 " 首都 " 功能都没了,衰败就会更显著,沦为河北省的地级城市,一定几年出现市井萧条,房价下跌等趋势。6 q" Z+ } v( f% B* f
但是这种衰败不会没有底线,不会没有尽头。因为北京处在华北平原的最北部,北靠燕山、西倚太行,东南两面是大平原,这种地形特点和位置优势,又让他始终能保持华北平原上宜居型大城市的规模。) x6 a; b) ^0 I' @+ h4 N: V& y
如果那种情况出现,那么北京就会和今天石家庄、沈阳、南京、济南等城市一样,成为地方大城市,河北省的首府或省辖市,保持全国二线城市的这个定位。
, v: ~6 J% Y) R3 O4 @1 C来源: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