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机会!周小川一番话,道出了保险业当下最大难题与机遇, `1 V/ G5 ]4 x0 G8 j4 H$ u
《保险新时代2022》火热 抢购中! 1 p- [: g" m7 |# p
毫无疑问,人口就是当下乃至未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变量之一,而如何有效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就是当下金融保险业乃至全社会必须思考的命题之一。 2 K& z: [; s. L# }0 W
一方面,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开始陆续进入退休年龄,“退休潮”叠加“少子化”,将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造成直接影响。2022年,中国新出生人口首次跌破千万大关,只有956万,2044年前后,这批人开始步入职场,而彼时,新增退休人口预计仍接近2000万。 956万年轻人VS将近2000万的退休老人,这种畸形的结构必须引起足够关注。, p8 p2 q$ q2 E l8 i+ k: v" k. n( ]
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多年取得显著成效,但二三支柱发展依然不尽人意,其中,二支柱覆盖面过窄,对全局影响有限;三支柱刚刚起步,也面临覆盖人群有限、税优力度不足的争议。
9 P/ K) H/ k" c$ @4 k 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人们已经没有太多回旋余地。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的一番话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他表示, “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一语道尽现实的急迫。
, D/ Q$ X4 D3 S+ z6 P$ P 其同时还列举了一串数字,显示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约为GDP的50%-100%,有的国家超过100%,中国的这个比例较低,约在10%以下,有人说6%,也有人说2%-3%。”
8 B4 e+ A) ?9 ?* @ 当然,所谓“危机”一定是危险中还透露着新的机遇,尚“有机可乘”。在聚焦老龄化的同时,另一组数字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央行统计, 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创新高,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80.02%。5 ~2 V G U- n6 K7 s' y
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下,居民部门存款反而大幅上升,多少有点违反常识,其原因是多层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 居民手中不是没有钱,而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之下,消费需求被动减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帮助居民增加确定性,恰恰是保险业所擅长的。' D# R, V& N+ q9 B$ h
急速的人口老龄化,急剧扩大的养老保障需求,这会是保险业,尤其是人身险业大发展的又一波红利吗?目前,似乎尚无法得出肯定的答案,但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 N7 |' L( y3 }" l. [" u: `9 w P 慧保天下围绕“养老保障体系”的话题,汇总近期有代表性或者有争议的观点、资料,希望帮助读者对于当下形势有更深刻的认知。
n1 B& u {0 \2 T8 Q 018 u% \6 V* E9 g
中国式老龄化:超级老龄化和复杂老龄化的交汇: y! W( u3 N; S" W
2019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据盘古智库与中英人寿《融合 创新 可持续——中国老龄经济发展白皮书》研究结果, 它是“超级老龄化趋势”和“复杂老龄化特点”的交汇。( O& x G, |9 W5 C
这意味着,其不仅具有 老龄人口超大规模、人口老龄化超快速度、经济发展超早阶段进入老龄化,以及未来数十年人口年龄超稳定结构这四大超级特点;同时,呈现出世界独有的复杂老龄化特点,即 超级老龄化与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城镇化的人口流动、信息化数智化发展。 y% ?* I- c: n/ v& p
具体来看,这会导致以下现象的出现:社会养“老”负担超越养“小”,将越来越沉重;家庭养老弱化寻求更多市场化支撑;城市“老漂族”和乡村“空心化”考验财政承压能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加剧“数字鸿沟”。
$ _# w. h3 Z$ D* I/ B6 x6 { 02
& R) I: i8 \6 P8 W4 E& F$ } 周小川: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我国养老预筹资金比例不足10% 8 z- v" s' j1 o. \' ]$ U% f
而在如此重大、重要的任务之下, 更让人紧张的是时间的不足,以及资金的窘迫。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对养老问题明确提出五个意见:
l7 _! r9 y" I& J6 |5 E, P1 v0 R 第一,不要回避难题。
% Q- D' j- C" ?3 m! S' r; m2 n 第二, 不要认为这个问题很长期、还有很多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
! Y( W n: d& m! f$ Q 第三, 要注意治本,不要只治标,至少要治标治本相结合。 r, W) \& H4 [+ y
第四,我们养老金的研究任务和挑战巨大。中国的基础并不好,人口多、老龄化特别严重,老龄化趋势几乎是世界上最突出的,再加上制度转轨,养老金缺口可能更大一些。0 D, ~" h" H0 H9 O/ R6 z
第五,我国的养老金预筹资金,从总数上看,有好几万亿,不是个小数。但从国际上看,为方便比较,如果把各国GDP作为一个参照系来看, 多数国家预筹养老金的总量约为GDP的50%-100%,有的国家超过100%,中国的这个比例较低,约在10%以下,有人说6%,也有人说2%-3%。3 @6 q' _; F, U' h+ {
对此,周小川表示, 这些都说明,我们现有的基础并不太好,所以未来的挑战是很大的,还是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客观研究,一定要更好地应对老龄化、体制转轨和未来的养老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3 W# ~. t$ D1 p) s& i: z 03
& p' B8 z. K9 t1 s+ Q _0 R; U 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一支柱占比55.6%,第三支柱与美国比有211倍差距! ~" Z$ H' T7 I3 y/ ~& W
对于改变当下的养老难题,一定不能忽略的是当下的养老体系。目前,我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养老三支柱保障体系发展尚不平衡不充分。
" a6 \2 z# H* j; }( q" c) f; s" m 具体来看,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第一支柱总体呈现出规模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截止至2021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模合计为6.4万亿元,约占养老金总体的55.6%;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约85%的15岁以上人口。
0 [, f2 n3 ~- T- z7 Z+ d 第二支柱呈现出有一定基础、规模尚可的特点。2021年末,企业年金规模达2.6万亿元,职业年金1.8万亿元,合计4.4万亿, 占比38.1%。
n) l2 Q; R) E" U0 X9 ?5 } 对于刚刚起步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来说,占比较小。浙商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险准备金、养老基金构成的第三支柱规模仅7246亿元,占比6.3%。 S3 d9 E- Z/ ~& o
除开我国养老体系结构内部的对比,与国际进行横向对比时,会发现我国的规模不足。 2021年,美国养老金规模占GDP比例是中国的17.4倍,第一、二、三支柱分别约为2倍、24倍、211倍。从这个差距可以看出来,我国亟需发展养老二三支柱。 4 n0 |6 R9 n* E
04
1 \: g9 S( L5 d5 |; B" h 第一支柱:2020年首现千亿缺口,2035年或将耗尽所有结余,养老金替代率低至36.2%5 d, T- L4 N# e$ D! U& P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退休职工的唯一养老保障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众所周知,其采取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就是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 d" y) c, e5 v4 _1 r" c O( @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吕有吉的研究, 2020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首次出现了总收入小于支出的情况。当年,基金总收入为44376亿元,支出为51301亿元,缺口达6925亿元。1 `0 |& @9 T3 J$ Q$ ?$ D6 H+ Y. h4 o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累计结余到2027年达到峰值7万亿后,开始下降,2035可能耗尽所有结余。
; f& J/ C& U+ v6 b 而除开收支不平衡外,养老基金的潜在缺口问题早已浮现。近年来,政府财政补贴基金的规模持续提高,最近可得数据显示, 2017年各级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达8004亿元。与此同时,人社部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自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征缴收入低于基金支出,且二者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二者缺口达4649亿元。
# E1 Q6 I. m; F' L% o8 N 而除开由于收支模式带来的基金缺口外,还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低,仅靠基本养老金难以保证退休生活质量。) M' R3 i8 H7 B |$ M7 a! J. T5 O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3 k, X8 N, r* @& a: O
统计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6.2%,且近年持续下降。按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55%为国际警戒线,70%为建议线。 ) z; b. [; T3 }; n: l
05
, ?, }7 l+ N5 t 第二支柱:覆盖面不足基本养老的7%,未来发展动力不足
5 K% i- K( f8 H& z- X6 `( w# m 近几年,第二支柱呈现出增速超过10%的发展特点,但长期来看,其增长动力不足。" O5 O3 d, @# ^/ R
第二支柱是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内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面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浙商证券数据显示, 企业年金2021年规模增速17.4%,全国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法人共有11.8万个,仅占企业总数的0.2%;参加职工2875万人。职业年金2021年规模增速为38.8%,2019年约3000万人参与。& A! R5 u0 F0 @; t0 L" K- h( P
虽然增速较快,但整体覆盖率仍然偏低,据贝恩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企业年金于2004年建立至今,参与计划员工仅相当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7%。
8 u& \! N2 n+ h l 而未来,二者的发展都会明显受限。对于企业年金来说,作为单位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在当下中国的就业环境下,发展预期不足;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年金会增加经营成本,一般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才会设立年金,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设立动能不足。$ N8 o) P$ A: G1 t& ^) P4 |
而对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来说,强制实施带来了目前的高覆盖率, 据浙商证券数据,其覆盖率已超过80%,而这也表示,其在未来的进一步提升有限,未来规模将主要依靠人均缴费金额的提升驱动。2 X5 Z: d# f: g; A# B3 M% D$ F3 Y9 d
06
' y( F% b- ~- M& o0 p0 k% ]: e 第三支柱:个税制度还存在缺陷,参与人数与潜在基数差距大
8 N4 ^4 U8 y) f( h& O7 B 对于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个人养老金政策,周小川认为: “政策是好的,但激励机制偏弱”。一方面, 是现有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太大比重在不交个人所得税的范畴内;另一方面, 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的激励机制在中国没有显示作用。
6 |) x. w. K- M- k; W 对于没有显示作用的原因,周小川解释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已经用于现收现付了,这笔钱已经用掉了。这跟制度转轨存在的缺口有关系。
: |& \* D' a- b2 O 目前,全国有接近2000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表示, 参与潜在基数与实际参与数量,出现了非常大的差距。
* x! Y: O3 [2 F: Z2 g$ x2 N 而对目前个人养老金参与数量不足的原因,胡继晔表示,主要有三点:5 [( d2 A \. Y9 x$ G2 q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个人养老金账户方面的相关知识。
0 X$ o# b" o6 w2 a. I! Y, z 二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个人养老账户的税收优惠。
3 U: g: |; }5 d! u/ S 胡继晔透露,前些年,我国交个税的人数最高达到过一亿八千万人,当税基提到5000之后,交个税的人数已经不到一亿,约为六千万到七千万。他直白地表示, “如果都不交个税,那就意味着这些人根本就享受不到养老个人账户对应的税收优惠,那我要干嘛要弄这么麻烦的一个事儿呢?”
6 m, k1 S9 H& ]7 G1 {# D5 T% u1 u 三是领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钱款时,需要缴纳3%的个税。对此,胡继晔分析称, 当前买基金、股票都不会收个税,“结果我买第三支柱养老金,将来老了要交3%的个税,让很多这个年轻人不理解”。 0 }3 ~, Y s2 T( G+ ]
07
0 r" m, S; a( U8 D 未来国家统筹的养老金水平较低,但改革过程也不可能推得太快! n2 Y! z1 C. \. ~0 Y7 e
周小川指出,以未来均等统筹进行测算,简单进行拉平,按照现有财务体制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体制转轨需要加大养老金覆盖面的趋势来看, 未来国家统筹的养老金水平较低,需要个人账户养老金加以支持配合,才能使养老保障达到更满意的水平。# h6 p+ K$ [8 G' r" V) q2 N
对此,必须区别对待各种情况来加强对公众的沟通,通过这种沟通,让体制的好处更好落实。
* {/ \6 u* u9 F7 \9 s' o 周小川称,“考虑到现实条件和理性假设之间的差距, 更需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办法,要避免简单的单一化、要算总账。”
; b2 }7 ~& I, j/ x7 L+ ?' U$ ? 有很多差异,来源于经济体制转轨。因此, 改革过程也不可能推得太快,到目前为止,仍遗留了不少问题。周小川认为, 如何让未来的退休人群形成合理的预期、对退休做出合理的计划,还要和整个改革转轨结合在一起研究。一方面,劳动报酬应该和生产力挂钩;另一方面,企业养老保障供款用于“现收现付”,形成了养老金缺口,必须想办法填补。 7 [9 R* e$ C3 [2 S
08' s- O* g( g7 G2 }2 T$ u
郑秉文:企业年金也是“亲儿子”,可借鉴公积金模式,单位缴费直达个人账户. D7 f, x3 w* K8 ^- o
面对轰轰烈烈的养老金改革, 企业年金不应成为一个“遗忘的角落”,它应在养老金的改革当中持续跟着第三支柱同步改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如是表示。
/ ?% L2 K+ Y7 i$ Y 他指出,企业年金非常重要,但在管理权缺乏的前提下,其很难对个人养老金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郑秉文认为,企业年金可以借鉴公积金的模式,“单位缴费即直达个人账户,没有企业账户。”
2 J1 {( s% w' A5 F' `3 _9 d; R' K9 y “企业年金改革要有紧迫感”,对此,郑秉文为养老金财富管理模式重构提出了六点建议:
, H! V8 ]5 b5 }& p L 一是 放开个人选择权,这样可以创造长期资金,有利于资本市场建设和提高个人收益率。
9 Q2 {) k7 W) x* o. w8 T2 g 二是 再次缩小甚至取消企业年金单位缴费的归属期,取消企业账户。% [% O4 k9 @/ V
三是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就是‘自动加入’的结果。”, Z# f" o: H) D# E- F& e
四是引入“生命周期基金”,即“合格默认投资工具”。1 p2 v1 Q! `- |, w
五是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账户之间建立自由转换机制。
5 L0 Z/ E7 m3 E2 N" v 六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亟须扩大。! E( k" g( v# V' [; A: d( Y
郑秉文表示,随着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落地,要提高公众对养老金的感知度, 扩大管理权,企业年金也是“亲儿子”,也应与个人养老金同步改革,这也是养老金投资教育的需要。
( y& g+ I1 f( y8 Q 095 k% \; u9 d- i, M9 {
免除个人养老金3%个税,可将公积金账户的部分资金转入个人养老金
9 t8 t: Z" }+ s- m 在对个人养老金参与数量不足时, 胡继晔就建议直接免掉个人养老金的个人所得税,“那点儿钱没有多少”。
% h: _% e. A, W# ]4 ] 除开3%的个税,恒安标准养老保险董事长万群也提出解决方法。 她建议,可以将个人公积金账户的部分资金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8 q. y3 F5 M5 H, B
当前,我国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将近2000万,而有资格参与的人数则超过10亿人。1 z3 f* x- f9 V
万群认为,“很多人的住房公积金如果不用,就一直趴在账上,每年是活期利率,损失是非常大的”,万群说, “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住房公积金往个人养老金的账户上移一移,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投资”。
9 Z0 a+ x: A8 p3 l$ p 她表示,“(个人公积金账户)本来就是个人的钱,趴在账上效率又特别低”,“可以放到个人养老金账户上,把这个账户先建起来,再逐渐的找经验,找教训,让他更加的丰富和完善”。
4 B( O8 u) |! L 10$ r2 T4 d4 w) o6 N* m
延迟退休:有空间,但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提议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8 \) ]2 F5 l( S7 ^ 延迟退休也是最近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而如何做好测算和统筹,如何向公众解释沟通,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 C' r- _$ U' q 对于延迟退休,周小川表示, “虽然延长退休年龄是有空间,但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这涉及到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同时还会涉及到复杂的企业成本的问题。 1 Q0 k5 |" d# R: d$ u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也对延迟退休进行了专门论述。
; q9 z q3 i" o: S' S 他表示, 劳动力供给还有延迟退休年龄等等,对这批人的核心不是让他们晚一点领取养老金,而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能够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给,做出更多的贡献。
" `4 p9 i8 i& x8 e9 O* v9 G* y3 U; B, _ 同时, 蔡昉提议延长义务教育时间,向前延长三年到学前,向后延长三年,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他认为,这样新成长劳动力虽然人少,但是他们的受教育时间更长。
! \, L9 u' Z9 c& F( D, r* U$ w 114 ?* d; d* N {: I( g, n+ {
蔡昉: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无须在乐观或悲观之间简单选边站
/ f( M# C4 }/ r, U+ q 对于人口负增长这一现象,蔡昉认为, 人口负增长这个现象无涉“好”“坏”判断。2 F" B2 [* N X
他表示,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育率降低是一个自然而然过程,各国都会经历;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具有一定“未富先老”特征,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负增长总体而言水到渠成,无须在乐观或悲观之间简单选边站。
7 o" O$ }! @, Z: b- M1 i 而应对策略,蔡昉认为就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需两侧相统一进行改革。从供给侧的目标是要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比如,如何让劳动力更充分,如何让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从需求侧看,核心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0 L1 u& f D! \2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