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梁万年:疫情已基本结束!近期发烧是"复阳"吗?中疾控最新回应( ^$ G& q, ~+ S' A6 N: `- r% b
( W/ ]+ ~- ]) g+ s' [8 y; Q" B
. Z# _- h E# U' \* m2 ^* j9 U t9 b! @ 今天(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1 O) [% g. f% w6 b 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x7 E( o9 w# I3 r
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T* C0 `0 x1 T
梁万年:疫情已基本结束 ! k: @& N6 r6 w5 R: I5 \! a
据央视新闻,梁万年指出,谈到“决定性胜利”,实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它就是意味着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5 u) F" Y$ Z" f8 L2 t6 ~ 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4 p# `! p! p/ v/ \/ N9 C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3 }( h9 o1 V4 [2 T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毒变异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系统、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系统、网络调查系统等。
# n/ c+ q! t: ~- I2 E 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后的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科学研判了疫情流行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了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号。三年来,多次优化升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根据防控政策,适时调整疫情信息报告内容。
1 @4 o% E) Z, h' c, y* i* H# ` 中疾控:近期发热腹泻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 + h' x& l1 c% b4 s& \, G, B
近日,多位网友称自己又出现发烧等症状,担心为新冠“复阳”。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目前,发生规模聚集性新冠疫情的风险较低。如今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
2 v( O$ F. b- k0 L 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 b X: n$ T3 @7 R1 [% G% t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
$ ?* |: |+ C6 G2 O" C; ~ 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 ?1 u# {, Q* Y w1 [( d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G$ P, m, h" x. `: w
中疾控: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预防措施,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 [3 Q( ?6 e' W* W$ s; y* o' O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对于流感来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4 }6 Y( _. z% g 目前国内局部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房间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3 Z' L$ L" q- X/ z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预防措施,对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8 y) x ^: M2 L. m6 f! [+ _' H 组建了16支跨省国家医疗队,重症床位扩充至40.4万张 5 ?, x6 J+ H2 T% G& f# \5 p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2022年11月以来,国家卫健委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3 e1 i) q m, u6 W- o: h/ G! J
一是实施重点人群分级健康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高风险人群实施健康监测,根据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三个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及时转诊。
* V/ W- q- C4 U+ U 二是迅速扩充医疗资源,保障救治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短时间内由7337个扩充至1.6万个,设置开放率超过98%;重症床位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三甲医院组建了16支国家医疗队,总计2400余名医务人员,在有需要时能够随时根据国家调派跨省支援。在全国各省份组织5644家医疗机构组建了118支省级医疗队,总计近6万名医务人员,有效满足各地区医疗救治需要。" g% J8 v7 s3 S/ f# N( v
三是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以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县域医共体,县乡村落实各自功能定位,将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纳入医联体管理,依托已形成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按照分区包片原则,组织全国1454家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与2276个县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并做到远程医疗服务24小时应诊,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重症救治能力。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巡回和巡诊力度,早期发现重点人群身体健康变化,确保能够及时送医就诊。5 Q# K/ E# N4 Z
四是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看病就医需要。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诊疗方案和居家治疗指南,为出现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具处方,线下进行药品配送,并提倡提供24小时线上用药指导。' X/ G( r9 [0 H- i6 u8 o
五是不断优化医疗救治策略。出台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和第四版重症诊疗方案,明确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分类和早期预警指标,对于轻症病例早期介入,强化关口前移,坚持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有效防止轻症转为重症。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分区包片分批次赴各省区市开展重症救治巡诊工作,先后组织100余次国家专家组线上会诊。
2 w8 }& S# |7 g6 i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
/ B8 z" Z7 p; T9 {" t( Y9 i+ E. N 责编:王璐璐
4 k9 X5 u+ B) O9 z6 F 校对:王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