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靠7次融资活着的马蜂窝,IPO之路还有多远?5 a# a+ t& D6 H, I+ S$ s
2月15日,各大媒体发布马蜂窝获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其投资方来自贵阳创投和贵州省创新赋能大数据投资基金等机构。 E+ x" E5 e p, g P
资料来源:企查查
6 X. }. g; d# A 公开资料显示,马蜂窝自2011年获今日资本500万美元融资开启融资之路至今,已历经7次融资,但其商业化能力迟迟未能得到市场验证。在疫情的打击之下,马蜂窝更是岌岌可危。
g) I! R# H5 e+ i9 P8 {5 | 如今疫情刚刚放开,旅游业即将复苏,这笔来自贵州投资机构的融资对于内容变现问题悬而未决,曾经数据造假、裁员风波等负面消息不断的马蜂窝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4 W$ t+ l4 g4 y8 q7 ]/ w. F) [
马蜂窝联合创始人陈罡曾数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表明IPO的决心,而已历经多达7次融资的马蜂窝,此轮融资,能否成为IPO的最后一站呢?
! m9 |+ N. ]. [ #再获资本青睐,投资方是何许人也?
* O S* h3 f* X) e# U* o 搜狐旅游发现,投资方是来自贵州的投资机构。据公开资料显示,贵州省创新赋能大数据投资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以政府引导,主要投资全省的大数据企业。* z0 ^0 D! `3 c& b* L+ \
马蜂窝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陈罡来自贵州遵义。在创始之初,马蜂窝就在贵州的旅游业上有所布局,对贵州一直保持着关注。
. v' k# s+ ` E$ \, l 在马蜂窝创始的这几年,陈罡带领着马蜂窝在帮助贵州旅游产业进行资源挖掘、人才整合,在线旅游资产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在贵州共建国内微笑度假目的地样板,挖掘本地文旅潮玩项目的主理人,与贵州旅游院校联合培养新型文旅人才等等。
8 N5 ]& U. K' Y& ^* ?0 U5 } 2017年,马蜂窝在贵州成立分公司,落地贵阳高新区。同年11月,马蜂窝在遵义策划了音乐节。此次音乐节共计超过5万人参加,创造了近1.1亿元交易额。而在这一年,贵州全年旅游总收入达7116.81亿元,同比上涨41.6%;接待的游客同比增长40%。可见,贵州在政策支持和马蜂窝的帮助下,旅游行业的发展获得了显著成效。# n8 _% B; O g `3 K; Q% k5 \& m
次年,马蜂窝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成立 “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落地贵阳高新区,这一举动,也代表着马蜂窝在将大数据方面给予贵阳旅游业更大的支持,推动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X- q: A1 z8 i% d1 I( E/ [
2021年,马蜂窝与贵州省文旅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11月,马蜂窝邀请文旅专家为贵州旅游从业者开展专业培训。2022年,贵州文旅消费券在马蜂窝平台上发放。这些都是战略合作规划下的落地实践。
9 P6 w, v0 t6 k' u4 B" g2 }/ | 由此可见,马蜂窝和贵州文旅厅开展过深入的合作,渊源颇深。身为贵州人的马蜂窝联合创始人陈罡在家乡贵州的旅游业发展上给予支持并做出贡献,而在马蜂窝历经疫情,经营困难之际,这一笔来自贵州的融资仿佛也印证了那句“关键时刻还得靠老乡”。
- c2 s T3 v# P3 z/ d& A& H# n #内容变现难题未解,商业化之路困难重重" D! B9 f6 J( `8 F
马蜂窝自2010年开启公司化运营之始,其核心业务便是提供以旅行攻略以及景点、酒店点评为主的社区内容。0 F7 U1 K& I+ L8 u$ S t: [
如何通过内容进行变现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难题。马蜂窝创始人陈罡在创业之初是出于对旅游的爱好而并非商业化目的,但在其后发展的过程中,马蜂窝接受了外界资本的投入,并尝试商业化,实现网站的盈利。3 h5 v% f% v1 B5 K' e5 |3 S+ a0 I
图源网络
+ L3 f9 a' b T' i1 W$ X* W 2015年,马蜂窝在面对主营收入源于广告的不利情况下,开始介入旅游交易环节。作为以旅游攻略内容为核心优势的平台,马蜂窝的盈利模式基于UGC,凭借内容入口的优势,通过“内容+交易”的模式,在为用户提供旅行相关内容的同时,借此提供相关的旅行产品。2018年,马蜂窝入局OTA,而此时,马蜂窝盈利的主要来源仍是广告费,占总盈利金额的50%,但通过广告盈利也只能成为短期获益方式,数量有限。同年,马蜂窝在世界杯期间投放洗脑广告,在商业化方面加大投入,但投入产出率却跟不上。, x! l# d$ T4 v5 ]8 M9 e g0 o2 Z
2020年疫情黑天鹅袭来,由于出行不便,旅游行业受到重创。各旅游平台纷纷开启自救之路。携程在高端酒店的资源积累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美团和飞猪在价格战上拼得难分高下。2020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平台曾经有过短暂的快速恢复期,头部OTA平台如携程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而马蜂窝并未在这些短暂恢复的平台之列。
7 D, I* w( R* b. Y" x% S. t- X% M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携程份额高居首位,占36.3%;其次是美团旅行,占20.6%;同程、去哪儿、飞猪位列第三、四、五名;而包括马蜂窝在内的平台则被归入“其他”,市场份额加在一起仅7.1%。马蜂窝渐渐被挤出OTA市场。
, D/ o0 T/ \6 ^; H7 G; D 近几年,小红书、抖音等流量平台试刀旅游行业。2020年上半年,小红书开始涉足酒旅业务,邀请民宿入住、开通预订功能、自营线下营地等。比达咨询的报告显示,小红书在2020年上半年已超越携程、马蜂窝,成为消费者首要的旅游决策入口。此外,抖音近两年也将酒旅业务作为本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变现领域。面对这些纷纷入局酒旅的平台,不仅对马蜂窝的内容优势造成了挑战,其内容入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分流。
8 t5 h( x% M& _! l 由此,马蜂窝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不断,商业化问题悬而未决。
$ W) i# ^1 H* K _ N! \. | #历经多达7次的融资,马蜂窝的IPO之路还有多远?4 I+ M, Y9 e5 o) L5 N8 s
作为一家内容为核心的独角兽,马蜂窝已获7轮融资,但迟迟未能上市。其在商业化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盈利能力尚未得到市场验证时,负面消息也不断。
/ r+ o% m+ t2 T8 |0 x 2018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以发布虚假广告为由,处罚马蜂窝30万元。同年年10月,马蜂窝被指抄袭1800万点评,动摇马蜂窝UGC根基。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是马蜂窝为融资时能交出一份更好看的成绩单,而营造出的“虚假繁荣”。 ; X$ q7 b5 V U. n" s" b* f
图源网络
8 Q( E, ^1 p" D7 ?8 \( D 2019年,马蜂窝内部冲突不休,投入产出比难看,被迫收缩团队,被曝出两次大裁员——一次裁员10%,一次裁员40%。而在2019年获腾讯融资后,马蜂窝更是经历了被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网信办三部门联合约谈的局面。陈罡在获腾讯2.5亿美元融资后喊话,公司将于近一到两年实现IPO。! ^' a6 T* G# B' c$ ?: q
而在2020年,马蜂窝的上市进程渐没了音讯。疫情影响下旅游业备受打击,各旅游平台纷纷修炼内容,但马蜂窝因赛道所限没有亮点,前进方向也不明确,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 W0 m4 f% P \4 S$ i+ G 虽然历经疫情和各种经营上的困境,陈罡依旧对马蜂窝的IPO保持乐观。2021年陈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相信马蜂窝的IPO一定可以达成,尽管疫情对IPO进程按下暂停键。IPO对于马蜂窝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但不是终局。”& p5 u* I, Y' R0 Z& T* w1 u! U
2022年12月底,陈罡表示,对2023年市场复苏定的务实目标是整体营收能恢复到2019年的三分之二。
5 S, G. ]' P: F; a. k T 至此,各大媒体都因此轮融资发表马蜂窝在行业低迷时期仍具备不竭的活力和创新的言论,但其盈利能力是否最终能给资本回报,此前先后入局的资本又能否脱身,这里打上一个问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马蜂窝虽然获得新一轮的融资,但在短期内也难以上市。4 h9 l9 q6 U' g3 F9 N6 d
疫情放开旅游业复苏,此轮融资后,马蜂窝联合创始人陈罡表态会将资金用于内容体系建设和新型供应链的重塑中。未来,马蜂窝将如何破解过度依赖UGC的商业化困局, IPO之路又还有多远,搜狐旅游将继续保持关注。2 l; b, @) o2 L" \# V d0 }: 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