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1.11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9|回复: 0

出境游恢复,还需迈过哪些“坎”?

[复制链接]

1641

主题

735

回帖

715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56
发表于 2023-2-15 16: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通
自2月6日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正式开启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宁波、西安等地的出境团队游“首团”陆续发出,部分旅游公司的出境游订单呈30%-40%的上涨幅度。众信旅游数据显示,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的通知发布后,目的地产品咨询量增长800%。2 u- L+ N6 G$ E. B+ M
            业内人士认为,出境旅游的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不会立即迎来火爆局面。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采访多家旅游企业与业内专家了解到,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那么此过程中,旅游企业们正面临着哪些问题与困难亟须解决呢?
* s3 @0 X& K1 S; |2 R            ◇供应链:资源变化信息不对称,修复尚需时间
4 {" a# @# N$ Y$ i, l8 V* i            出入境政策优化以来,北京的何先生筹谋带一家四口去境外海岛旅游。但他发现,去泰国普吉岛、马尔代夫的旅游产品价格都偏贵,“我们更喜欢的苏梅岛,目前北京市场还没有恢复直航。”多家旅游企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均提到当下出境游产品价格偏贵的问题。同程旅行表示,目前出境团队游产品平均价格较疫情前约上涨30%。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国际航班的运力恢复程度是一大直接限制因素。6人游定制旅行创始人贾建强表示,粗略估算,目前国际航线只恢复到原来的两至三成。比如,热门目的地泰国的部分口岸直航航线,在春节前后才恢复。另有旅游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疫情前每天都有航线,目前只能做到一周一趟航班,加大了往返行程的匹配难度。在此情况下,占出境游产品价格三分之一的机票费用,就把出境游成本提了上去。+ c# C/ c& F1 ^
                        
: l8 L9 L! X+ j8 e3 E+ B' x            国内航司在不断加大国际航线的恢复进度。图/IC photo
% c0 |& _2 k' ~" p+ M- u5 _            国内航司也在不断加大国际航线的恢复进度,但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表示,我国民航系统每年会在3月、10月进行两次航班计划调整,尚未到航班换季时间。国际航班的调整不是由单个航司决定的,根据对等原则,需要两国官方民航机构进行协商沟通。) D2 K- Q$ D! h# x9 z9 J/ A5 K; D
            目的地供应链的修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三年以来,目的地的接团餐厅、酒店、地接社、导游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在出境游有序恢复之际,当务之急是修复境内外旅游资源的对接,重建供应链。比如,原来的对接资源还在不在、有没有人员调整、提供的资源有无变化、价格浮动情况等,都需要旅游企业进行逐一梳理、修复甚至重启,这些碎片化的工作需要较长时间。
) [8 x; z6 K# f# Y$ ^            据了解,很多旅行社的产品经理自去年12月份就开始在泰国出差,就当地酒店资源的政策变化、资源变动情况等进行沟通了解对接。据一位旅游会展公司从业者表示,每天他都要发布大量信息,替合作伙伴寻找境外的地接社。据他观察,当前业内对于泰国相关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除了地接社之外,签证商、高端机酒套餐、研学等也都是热门项目。
7 _) K: q$ @1 i# Z1 n# P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出境游暂停,海外地接社难以触及国内市场,对游客需求变化并不敏感。“地接社尚未做好准备。”一位外旅局负责人表示,“地接社过去有一套标准化、一成不变的产品体系,但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了。个性化资源缺乏,对中国游客新需求不够了解,大家现在都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钟晖看来,目的地供应链对接难点在于,停摆三年里常态化沟通不足,目的地的资源变化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建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外旅局应该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上发挥一些作用,让有需求的旅行服务机构链接到合适品牌的资源。
+ [" w5 L! B( v  L            ◇人才:岗位招聘量增多,渴求旅游熟手回归
& ^6 G$ ^/ {% B: _; L            2月8日早上,怀抱简历的年轻人们在春秋国旅大厦门口齐聚,等待春秋航空2023年春季大型招聘会。这是疫情三年以来,国内航空公司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线下招聘活动。此外,广之旅、中国旅游集团等旅游企业也都纷纷发出了招聘信息。6人游定制旅行表示,今年计划员工数将补充至300人。根据某招聘平台数据,旅游行业相关岗位招聘量在2022年四季度开始明显增多。节后复工以来,旅游行业相关岗位也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U  N- t' n8 @- F
            疫情三年来,旅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甚至离开旅游行业。据贾建强介绍,虽然公司并未裁员,但仍有60%的员工流失。途牛方面也表示,三年来,公司各类岗位员工流失情况严重,主要集中在客服、产品等业务岗位。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则指出,虽然疫情期间有员工流失,但核心骨干人才得以保住。中国旅行社协会调查显示,对比疫情之前的员工规模,疫情期间,没有人才流失的旅行社占比仅为6.04%,人才流失率40%以上的占比高达59.25%。相当一部分旅行社人才已经在其他行业再就业,人才供给和需求错位问题严峻。1 }! f  ?& H, C( `7 h# y& r
                        
- B* r. M1 t1 y+ ^8 p            图/IC photo, Y$ A3 c; ?/ }& l$ D* U6 r/ Q
            据了解,目前旅游行业内,根据企业的规模及业务类型不同,从客服到市场采购、产品经理,从定制师、产品研发到计调(负责旅游团队用车、景点等旅游要素协调调度的工作人员)、数据工程师等岗位都有较大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出境游市场方面,签证岗位、产品经理以及销售是目前较为紧缺的。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则认为,优质的产品设计人员、懂电商的新媒体运营及营销人员目前行业里较为稀缺。
2 B! V: ]4 F$ u            旅游熟手的回归也是一大难点。钟晖认为,已离开行业的人才因对行业发展及薪酬的不确定,而对回归存在不确定性。他指出,原来旅游从业人员依赖的高提成薪酬部分,如今业务恢复期,提成无法保证,旅行社也无法给出一个稳定高工资。只有在业务比较饱满的情况下,青睐业绩薪酬模式的人才才会愿意回归。对此,途牛、众信旅游等旅游企业表示,基于对未来形势的谨慎评估,暂不会进行规模性的人员招聘,未来会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招聘政策。# E- Z5 @! O3 ?9 A5 \
            ◇流动资金:艰难时期已过,拓展多元化获客渠道$ k: S) {9 T$ Y2 n9 c  f! C
            疫情期间,因出境游等业务的停摆及受限,多数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承压,在收入和现金流受阻的同时,还要面对房租、工资、利息等刚性支出,此外因生产经营暂停而导致的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也并不在少数。春秋旅游、众信旅游、中青旅等旅游公司均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如今业务已逐渐恢复,公司的进账速度也在加快,资金流动正在趋好。
$ c/ J# h8 b4 _4 A            不过,旅游行业又因流动资金面临着新的问题。钟晖表示,受三年疫情冲击,多数旅游企业在业务恢复期,已不愿意也没有充足实力去做长账期的旅游团,部分业务启动就存在困难。另外,疫情期间,上下游企业间的一些债务债权纠纷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也限制了业务的发展。还有旅游业内人士表示,恢复初期,流动资金本就不是十分充裕的部分旅游企业,广告投放等营销方面的工作也会面临牵制。
6 y# j( B$ i7 R: T/ E1 g, m1 y            疫情前旅游企业较为依赖的门店渠道,正在陆续恢复中。有旅游企业的旗下门店已恢复营业,也有门店还在观望,尚未恢复营业。有不愿具名的旅游业内人士表示,部分门店是因疫情原因彻底关闭,有的则在疫情期间租赁出去做了其他业务,要等合同到期才能重新营业。# g0 M  J, F/ K, a) H7 u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众信旅游获悉,出境游政策放开至今,业务招揽的主要渠道来自官网、呼叫中心、以销售朋友圈为主的私域流量以及外埠。疫情期间,众信旅游还拓展了抖音等社交媒体渠道,目前来看,该渠道收客量效果挺好的。对于旗下门店渠道恢复运营进度,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逐步恢复门店开放,近期已经开始筹备门店招商等工作。”
  o! A" R) g: I0 R9 i            从旅游企业多渠道收取的游客咨询情况来看,咨询三四月出境旅游产品的客人相较于二月而言要高很多。有旅游业者表示,一方面因为现阶段出境游产品的价格高于往年,另一方面,部分有出境游意愿的游客因对国外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还持观望心态,这部分人群在等到首批游客游玩反馈后可能会有所释放。
# O5 ~7 q" N, W! y& B, E            ◇新需求:青睐深度定制游,对产品设计提出新要求
) ?6 Z4 s, |: t9 I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梳理多家旅游企业出境旅游产品时发现,与三年前相比,游客的出境游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相较于之前多国连走的旅行节奏,游客更为偏爱一个目的地的深度游;游客越来越注重私密性和服务体验,对小团、私家团、定制团等产品越发青睐。以泰国跟团游产品为例,途牛用户预订数据显示,目前以4-8人的多人出游为主,产品也以2-8人小包团为主,同时也有大量私家团的订单需求。" [, T, p* ?  R
            游客出境游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公司旅游行程与服务的制定提出新要求。春秋旅游表示,根据游客的新需求,普吉岛首发团特意将游客自由活动的时间拉长,让游客可以在当地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此外,还根据游客需求,在普吉岛当地行程设计中,定制不同线路,游客随团队同一批次进出,但是在行程安排中却有着不同玩法。
+ m0 o3 a. P9 ]* ^3 G9 e6 {                        
1 C7 ]- a/ s0 P9 L9 w' [+ t            游客出境游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公司旅游行程与服务的制定提出新要求。图/IC photo ' V1 C1 S3 `& u$ R+ {
            众信旅游设有定制游部门,针对首批20个试点目的地如泰国、巴厘岛、新加坡、老挝、瑞士、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筹备了更加精细化、多样化的深度游产品。以热门目的地泰国为例,加入了丹嫩沙多水上市场、美功铁道市场、粉象博物馆等生活化“景点”,通过对当地美食、交通、文化、生活的深入了解,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泰国风情。远期长线方面,瑞士深度体验产品、2023年出发的南北极产品、2024年出发的环游世界121天邮轮产品纷纷上线,其中,环游世界121天邮轮成为长线产品的“黑马”,首批产品已经全部售罄,未来众信旅游还将追加新的舱位以满足游客的出游需求。
' `) G; A: N8 o; t: V            曾经被视为高端、小众的定制旅行,成为现阶段出境游产品中的主打产品,曾经主打跟团游产品的传统旅行社也开始操刀定制旅行产品。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业内人士看来,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具有专业业务能力,只要是应对客人的需求,其定制旅行产品问题不大。他强调,发展定制游的难点,在于定制游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公司预期,从服务意识到当地资源对接能否真正满足游客深度游等的需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磨合。
+ M  d6 g& O/ j- V: U6 T            ○转型:旅游业不能“刻舟求剑”回到过去
1 T2 E0 ?5 R" q1 k! `( c8 z* Q            受访人:钟晖(尚游汇文旅董事长)
5 c2 ]1 \+ Q7 j& k. |! T            新京报贝壳财经:定制游是暂时的现象还是未来趋势?6 _3 n1 U/ L9 M/ a
            钟晖:我认为会是一种趋势,旅行社与文旅目的地的结合,不是一方生产产品,一方组团游览这种模式,一定是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间体验存在微变化的,它是一种模块式的定制化过程。
% ?2 G* Y# t6 B5 T" }( @            最早的旅行社本就是定制游,在我看来,旅游企业一定会回归定制游。现在不论是传统旅行社还是新型旅游公司都在切入定制旅行的赛道,对于这两类旅游公司而言,并没有孰好孰坏之分,定制游就是满足用户细分需求,没有高低之分。此外,定制游的品类非常丰富,传统旅行社和主打定制游的新型公司各有所长,如后者擅长策划,与用户沟通;传统旅行社则擅长资源采购与融合。在定制游领域,不同类型的旅游公司可以实现百花齐放。
' d5 p, M! ~  V                        ; N, L' G) I' r1 Z( F
            定制游的品类非常丰富。图/IC photo
! x4 L& s& g" F1 T- ?! ^            新京报贝壳财经:新环境下旅行社该如何转型?
* D, w8 w, _# h0 F            钟晖:近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目的地物价上涨。很多常用的西欧酒店价格从之前的50欧元至80欧元,上涨到100欧元以上,此外用车及人工价格也有所上涨。在此大环境下,叠加机票价格,旅行社做出境团队游的费用只高不低,必然会流失一部分用户,对于追求以量取胜的部分旅游批发商而言,面临生存与转型的选择。
; a: [% W1 Z- s) X- F1 N* P            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以旅游批发商等为代表的传统旅游企业的转型是必然的。旅游行业再出发,不能“刻舟求剑”地回到过去。随着旅游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高要求,旅游企业提供符合高价位的高质量服务,才是符合趋势的选择。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需要双向教育与磨合的过程。
2 V8 s/ M: K; z! c            对旅游企业而言,转型难点在于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旅游服务提供方——卖旅游产品和线路。事实上,可转型的方向有很多。首先,可以做内容化服务商,利用旅行社在要素组装方面的强项,增加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其次,可考虑做生活类的服务商,如利用自身做出境游业务掌握的资源,围绕出行品类做移民、海外留学、境外会展业务等;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考虑成为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运营等外包服务。, b+ y) R) K( ]1 i3 E; O
            ○预计今年出境游市场能恢复到60%-70%" ?% w; z; {( p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会是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恢复期,出境游不会是报复性消费,而是反弹式恢复。其恢复速度取决于航班运力、签证政策、疫情形势、消费意愿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1 j4 g  U5 m: s$ d! f2 K" M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分析,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说,旅游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首先,对于出境游目的地国家,主管部门会逐步开放,加之部分旅游签证政策方面的准备,还不太充分;其次,航司航班的恢复涉及运力、航权和收益,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供应链恢复上也需要时间,例如部分酒店及旅行社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离职,目前正在补血中,企业也在进行招聘和培训。”另外,从商业操作周期来讲,旅行社目的地资源一般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预订,一些稀缺的旅游资源预订难度很大,现在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同时旅游局等机构削减预算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不利于进行营销推广。”- h" s9 Q( Z7 e/ ?- C7 G; }
            对于市场复苏,多数业内人表示要保持谨慎、乐观、冷静的心态。途牛旅游网副总裁曹旭表示,面向中国游客的海外资源,比如航班、酒店、服务设施、地接服务、交通都发生了变化,短期内,跟团游、“机票+酒店”的打包旅游产品还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期。“预计今年出境游不会是一刀切,而是逐步有序恢复,这对旅游企业来说也是好事,可以一步步稳健恢复市场供给,匹配客户需求。”在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看来,旅游业至少需要2至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情况。在疫情风险持续可控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出境游市场能达到2019年的60%-70%,更好的结果是能达到70%-80%。“也会有局部市场的恢复速度超越平均水平,如东南亚部分市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甚至有可能在今年6月至7月就能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z3 q1 G0 x7 u: e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郑艺佳  L4 ]) ?( u* ]: I$ d  }
            编辑 曲筱艺 李铮 校对 张彦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

GMT+8, 2025-2-26 01:02 , Processed in 0.0401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