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7 b6 Q0 d @7 M- J9 G! z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2004年至2022年连续19个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都各有区别,但今年的一号文件与去年的一号文件相比,文件题目除了年份不同,其余完全一致。1 f1 K( [8 P* L. \" {# @3 t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连续发布20个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连续两年文件题目相同则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致性。5 I6 o4 U# \# ^4 x- @
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之后,发布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
4 b2 a! B; H" l* x! p4 u: k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月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目标一致、过程统一。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做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的衔接,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保持工作连续性。”8 w7 A3 @; \- Z+ E* o
他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5 v1 Y. A% D8 z
' W; n; r/ \( M图/图虫创意* I7 P t6 `9 p; _9 v% L; n
+ S6 u5 r2 [$ }8 T3 U$ e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时隔10年再启动* W/ ^0 v7 p H! m8 ~7 j3 d
唐仁健指出,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继2021年、2022年之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了“1.3万亿斤粮食产量”的目标,要求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也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同时提出的要求。* t2 X2 G6 z1 Y5 N0 c3 n
距离上一轮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已过去了14年。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按照当时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5500亿公斤以上,比2009年的产能增加500亿公斤。
$ g# `/ l; x( k6 w. r, P* p: M十多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情况已远超过当年规划水平。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3730.6亿斤、增产74亿近,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九连丰”。在此背景下,我国再次提出了产能提升。" Z. `# Q& _. S K
自2009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迈上了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的台阶,并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粮食产能已经连续8年没有出现新的千亿斤提升。
7 G3 M: L$ ]2 L" c: C唐仁健指出,“新一轮的产能提升”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必须干的问题,要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3 k3 D$ m; d" [3 o0 z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产能提升也事关“粮食安全”的底线。尽管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经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仍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对粮食的需求也一直保持着刚性上涨。: F+ |, q- p: C; ?7 A5 R, S g
另外,汪三贵说,今年再次提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还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即写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在这样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底线关系到国家稳定和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不容有失。
! Z! ^2 |$ i) s" f( R* T0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N- f& X2 u! h6 Q6 w" [除了“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也依然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底线任务之一。
& M: t. N M- j; u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去年,各地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并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的现象。
6 A, K$ q7 k. P8 l1 q4 N3 o! k7 m0 z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汪三贵注意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并更多强调了一些开发性的帮扶措施。
! @2 L4 I8 n, E比如,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要力争提高到60%以上,且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等。; Q6 L" r: i! W& n* O: s4 ?+ i& ]5 {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要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汪三贵解释说,要使脱贫成果更加巩固、脱贫家庭不返贫,不能完全靠临时性政策的支持,而是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脱贫才能持久。增强内生动力一方面是要提升脱贫地区人民努力的动机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提升他们的能力。# W8 n) g; t: V9 n9 ~1 \5 C4 {; @: _
根据文件要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 B# w2 {2 j/ }5 ~; C, C2 {/ S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g) h1 u% x6 @/ p7 W
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所说,三农工作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个是保供,一个是增收,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8 T& j- y3 f2 V" I( j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单列为一个专门的部分进行部署,并在往年“增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致富”的要求。雷明说,把“增收”这一根本目标单列出来,是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核心的完整阐述,“致富”则是对根本目标的终极体现。
* _9 _0 V W& q& K2022年,在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农民增收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成绩单。! F& a- R! }: z5 e6 N1 ?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首次迈上2万元台阶。从增速看,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4.2%,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3个百分点,且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了2022年的2.45。9 W9 f/ [* u: m, G0 a
但吴宏耀指出,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H' `) r4 i* Q# b; G
他进一步解释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主要有四方面的措施,包括稳定就业、经营增效提升、财产收入挖潜、转移收入拓展。6 T' ^0 H0 I0 T% p0 ~9 ~- h
这其中,稳定就业十分重要。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这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国家将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 d( L- J) ]' b* z+ [, X( \
吴宏耀说,根据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要顺应这种趋势,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U. G! e5 m4 {9 {$ u; x
作者:刘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