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1|回复: 0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安卓的官方压力触控有戏了

[复制链接]

15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9-4-9 2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上周,谷歌方面正式推出了Android Q Beta 2以及其通用系统镜像(GSI),让更多的第三方机型能够提前体验到这一全新版本系统Android Q的魅力。与此同时,有海外开发者在一份谷歌公布的Android Q开发文档中,发现了一项名为“Deep Press”的新功能,将会允许通过重压屏幕来完成更多的操作。
4 Q9 W1 I# G& [! p7 t; V谷歌捡起了苹果丢下的功能
$ F: D8 \* z1 K: |7 k关于“Deep Press”的描述,很难不让人想起大名鼎鼎iOS上的3D Touch功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Android的官方压感触控功能终于要来了。没错,在2015年的iPhone 6S之前,华为Mate S就已经抢先首发了压感触控功能,此后也有魅族Pro 6系列等Android机型采用了这一技术,但是这些都是各大OEM厂商的自主行为,而作为“盟主”的谷歌,从Android 7.0到9.0的数年间,都选择了对其视而不见。" l' O* S( Z6 T  S1 C3 v$ e
然而3年多时间过去了之后,对于压感触控技术,iOS与Android阵营的态度却来了个大对调。大规模应用3D Touch的苹果,在去年秋季发布的“低端机”iPhone XR上,直接取消了这个功能;而谷歌则极有可能在即将发布的Android Q上,对这一技术进行官方支持,因此也不得不说确实相当值得玩味。
6 j0 \: Q" a4 h3D Touch或者压力触控简单来说,就是在点击、滑动等基本操作之外,增加一个按压屏幕的选项,同时提供震动反馈,让用户感觉屏幕真的可以按下去。在iPhone 6S之后的产品之中(不含iPhone XR),键盘重按滑动光标、手电筒调亮度、支付宝微信重按弹出付款码、朋友圈浏览图片、微信快速消掉未读信息等,都是3D Touch所提供的便捷操作体验。/ g# @* F8 T! a: |# ]2 B1 s' N
压感触控之所以会有“3D”之称,其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与传统的Multi-Touch (多点触控)屏幕有着明显区别。多点触控屏幕的点按、滑动等操作交互,是基于二维平面进行的,而压感触控则是三维的,增加了垂直于屏幕方向的交互选项,通过纵向维度来识别按压力度的大小。而Android的“长按”,则侧重于“时间”而非物理按压力度。
7 f( p% D4 o) T! y在iPhone 6S上,苹果内置了一个由若干个电容模块组成的压力传感器,再搭配显示模组与盖板玻璃贴合之后,形成一个具有韧性的面板。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来识别不同按压力度下所造成的屏幕显示模组细微形变差异,来感知按压力度的大小。
: M1 s( j" D7 P+ R手机知道用户的按压力度,但是因为垂直方向上的力度和细微形变不容易被人体量化感知,因此用户也很难判断自己操作的力度是轻是重。因此苹果方面也在此基础上,提供触觉反馈的Taptic Engine线性马达通,过线性马达的多级微振动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式力度反馈,让使用者知道自己的按压操作到了哪一个层级,以形成完整的交互过程。
9 |. B7 F& v* `- Y- @/ r1 D3 J1 l2 l5 ^3D Touch并没有被多数用户买账
" p% A$ P3 C3 F0 p事实上,在iPhone 6S推出3D Touch功能之后,这项技术很是火了一阵,甚至很多消费者因为iPhone SE不支持这项功能,转而购买iPhone 6S。不过3年的时间过去了,3D Touch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为,是苹果近年来最失败的创新。  c) ?7 J1 t. _! y* \% u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除了在iPhone 6S发布会上推出了关于3D Touch的宣传片之外,苹果仿佛忘记了自家的这项创新,花样繁多的宣传片中,再也没有出现过3D Touch的身影。甚至3D Touch在iPhone XR上,也被“Haptic touch”这样的触觉反馈代替。其实并不是说3D Touch本身有问题,而是对于苹果这样能够维持足够高溢价的企业而言,3D Touch组件的硬件成本并不是阻碍,最核心的问题是其认为大多数用户根本不需要3D Touch。9 {1 R/ b( j; w  R+ l' `) s- I; i6 z
当然,手持iPhone的你可能会反驳说,压感触控真的很方便,我都离不开了。但是对于更广维度的大量用户而言,缺乏引导以至于深藏在iOS内部的3D Touch,让初次上手的用户也基本无法感知。& K8 M" `7 R% W
并且压力触控在游戏应用上,也并没有达到苹果期待的效果。在2015年的iPhone 6S发布之后,App Store上就出现了一批仅供iPhone 6S的游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支持压力触控功能,开发者希望通过不同程度的压感,能够实现更丰富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体验上的表现并不算好,压感变化带来的操控精度缺失让大多数玩家头痛,所以这一设计也很快在游戏中消失了。
9 p3 h& D: E4 q0 \更加致命的一点是,3D Touch呼出的二级菜单肯定是由APP开发者自定义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个APP呼出的功能都不一样,如果用户要熟练使用3D Touch,就必须记住每个App呼出的二级菜单是什么。但在手机交互中最直观的,应该是视觉+触控,而不是记忆+长按,如果是长按,那么每个App长按出来的结果应该具有高度统一性,用户才能在每个APP之间使用这个功能,可各个APP之间功能的差异,也决定了每个二级菜单不可能一致,因此也陷入了体验死循环,这与3D Touch所宣称的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也恰恰相反。& @- P" r7 o* Q& y; [
机器学习拯救一切?
5 Z; G2 B9 U3 T. ?, d. e& g' P如果Android Q的压力触控延续了苹果的理念,那么即使在Android Q上有了官方支持的压力触控功能,在未来的Android手机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一方面是苹果的前车之鉴让Android厂商有了顾虑,另一方面是额外的压力传感器(Taptic Engine)会造成硬件成本的提升,这一点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是不讨喜的。8 `+ K0 W% X3 v% M
压力触控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一般,苹果已经用了这么久导致这一卖点很难说服消费者,这样一项鸡肋功能出现在需要堆料的旗舰机上也是极有可能的,但是在中低端机型上不太会有厂商吃力不讨好。
5 F* n9 p8 D$ A- _# b$ E2 Y1 ^苹果已经用3D Touch证明了,压感触控更多的是一种“制造问题型的解决方案”,谷歌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有部分开发者的看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众所周知,谷歌Pixel系列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通过算法,让单摄拥有了媲美多摄的虚化效果,而在开源算法之后,越来越多的Android手机都拥有了“前置虚化”这一技能。0 q  r: }3 N& S( u& F' C! j
因此,如果Android Q的Deep Press不是基于屏幕感应层的压力触控,而是像谷歌相机技术那样通过人工智能,也就是机器\深度学习,基于接触面积来识别出用户手指按压的力度的话。简而言之,谷歌如果用机器学习来代替用户的学习成本的话,其有望在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上使用,不会被屏幕所限制,前景也会相当之广阔。
$ O8 ^! H0 O& ^; o& l" j8 X或许谷歌是这样想的,3D Touch这项酷炫的功能为啥被苹果玩坏了,原因就是用户的发现和学习成本太高,苹果没有太多精力,而如果依靠自家出色的机器学习技术,让机器代替用户来学习。同时也顺应了目前AI在手机端的发力。- ^4 I: O& J/ A! X# @1 i
那么,机器学习技术能够解决这一点吗?答案是肯定的,如今无论是高通骁龙855,还是华为麒麟980都带有NPU,或者类似的AI计算单元。通过基于手指接触面积的分析,确实能够让APP理解用户在什么的状态下,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4 W, r  r+ ?; t# N# E* x) x, I3 a& Z( c1 F4 }2 Q% K% y; O) a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h3dTiR
. C) _, H* q+ U( g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2 19:30 , Processed in 0.0418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