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TMT行情始于产业浪潮驱动
) q8 X) |5 y4 G9 c+ z/ Y, G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宏观fans哲 作者: 芦哲 、潘京
# y7 w( V3 j F8 R 投资要点. P! g& p7 Z. D6 I. U( V% W- e
·科技强国背景下TMT行业对经济增长推动日益显著:在中美贸易摩擦与科技争端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对科技强国战略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直接引领了TMT行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 L6 z. _" Q }8 q+ _( A
Ø 科技支出的角度来看,我国R&D经费支出自2016年以来保持着10%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于科技投入的重视,而截止2022年我国R&D经费支出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O) U6 i4 [8 j6 U L! `
Ø 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以科创板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来看,TMT相关行业的科研投入占整个科创板的比重接近40%,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即使放眼到整个A股,TMT相关行业的科研投入占比也接近四分之一,足以看出TMT行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 {0 K. W0 I6 m& @6 n7 K · 通信配套建设叠加核心技术落地带动TMT行情:复盘TMT行业的历史走势来看,TMT行业的每轮行情都伴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设施建设的开启以及核心技术的出现及其相关应用的落地,例如2013年到2016年带动TMT行业第一波行情的“4G+互联网”以及2019年以来带动TMT行业第二波行情的“5G+数字经济”。而行情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后续科技的发展是否衍生出了应用性好且可落地的方向,进而出现新的上下游产业,使得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以元宇宙主题为例:21年3月Roblox元宇宙概念股在纽交所上市后,国内元宇宙概念迎来了一股热潮,但由于元宇宙距离规模商用仍有很大距离,且其商业模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带动其他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因此其行情并不具有持续性,在概念热度回落后经历了一波调整,更多的只是靠其概念中的细分行业(VR、脑机接口等)小波段上涨带动。: I( c5 Q& M, M) [: j8 O1 G) g; |
· 而后续来看,TMT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一定增长点,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及落地应用仍有较大空间,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动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用又将倒逼网络和算力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更新升级,同时由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安全市场也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5 {+ r, N& o9 d+ g ·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警惕宏观经济政策有序退出的风险;警惕“复阳”达峰对经济活动的冲击。, D" [2 Y/ K) l
正 文
\3 Y1 A: P! `2 p: Q% X, B% j) Q 1. 科技强国背景下TMT行业对经济增长推动日益显著
( ]. B2 ^3 ~1 |6 |" G 回顾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历史,贸易摩擦的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的长期规划。2017年8月美国对我国发起了针对知识产权和科技领域发展的301调查,而次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对华贸易总统备忘录,并在4月公布了对加征关税的中国产品清单,包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内的我国国家战略行业,意图对我国《中国制造2025》中的十大战略性科技产业进行制约。而后不论是在18和19年分别发生的中兴和华为事件,还是最近正式启动的对华“芯片禁令”,都进一步体现了美国试图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决心。
; ~1 f4 M( t& I! ?. u 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而在中美贸易摩擦与“科技争端”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对科技强国战略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直接引领了TMT行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6 B/ L8 h/ V8 l( ]' f
; ^" z% \5 g4 M( r; @ M5 V 从科技支出的角度来看,我国R&D经费支出自2016年以来保持着10%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于科技投入的重视,而截止2022年我国R&D经费支出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而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来看,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一直呈上行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截止2020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40%,超过了法国(2.35%)、荷兰(2.29%)等创新型国家,在研发支出投入强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而到2022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到了2.55%,科技发展仍在提速。
% v9 J3 m3 I+ s. D7 } . O4 Q0 O1 R7 ? j+ O( i
* P, \0 B7 x! }0 g6 U2 |
资本市场方面,19年科创板的推出也加速了TMT行业的发展脚步,科创板侧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同时强调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更多的创新成长企业在内地上市。以科创板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来看,截止2022年TMT相关行业的科研投入占整个科创板的比重接近40%,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即使放眼到整个A股,截止2022年TMT相关行业的科研投入占比也接近四分之一,足以看出TMT行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x5 @4 l7 U) z& I
. t' `9 {0 I4 a- e5 `
( k4 }/ i4 k! a9 E$ V" b: r 而得益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TMT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也日益显著。在此前的报告《数据要素和信创:数字经济的核心基座》中我们梳理了数字经济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其中TMT行业是贯穿数字经济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以及下游应用层的核心组成部分。
# ^2 d% {+ O% N- x2 j9 c! L8 \3 \4 K
1 e- j: _6 x* f% U) { 上游方面,半导体是数字经济上游基础硬件的重要原材料,而通信和互联网则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5G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带动了整个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数据,截止2022年6月份我国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族数量达到了1.87万件,占全球比重接近40%,排名全球第一;在5G建设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11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了228.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5G用户渗透率达到了32.2%,占全球5G用户总数接近六成。5G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显著,2022年5G直接带动增加值约3929亿元,间接拉动增加值约1.27万亿元,合计拉动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37%,较2020年的0.94%有明显提升。% F, O+ f# t& ~% `- L8 ^& B: L
, y: }' w5 q- w. \ 中游方面,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是TMT行业在数字经济中游技术层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TMT行业中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实现经济高速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一年中热度不断提升的ChatGPT便属于人工智能下的细分领域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目前我国多家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自身开发的大模型,应用于语言、图像处理等领域,极大的提高了日常工作中对于数据预处理的效率。而近些年政策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几次的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及要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V: }7 |6 G, h! z' J
D' {6 G6 @6 `' T$ M* r; M
下游方面来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即“人工智能+”或是最直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领域。根据麦肯锡在2022年7月一份研究报告中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制造业、企业软件、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以及汽车、运输和物流四大产业将每年带动超过6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中仅自动驾驶方向每年预计将带动335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而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发展空间还较为广阔,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截止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仅为10.2%,预计2027年这一比重将提升至39.5%。
) o4 {4 f9 J# S4 y, G9 B, f. o . t# p ^& F# `( V4 b" Z
0 h7 O* E, ?5 e' j; _: k 2. 科技产业新技术是驱动TMT行情的重要因素
a: B1 P* l' m) W 复盘TMT行业的历史走势来看,TMT行业的每轮行情都伴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设施建设的开启以及核心技术的出现及其相关应用的落地,核心技术是否能带动上下游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行情能否持续的关键。& V) L2 h) }; J. h5 @9 B: s& I
Y# u( F8 d5 g( k# x$ e
$ A7 e# e+ k" p TMT行业的第一波行情始于2013年,但从2010年开始便可看到其端倪。2010年我国手机产量开始大幅增长,当年增速达到了46%,产量接近10亿台,移动电话普及率开始快速提升,为后续TMT行业的第一波行业奠定了基础。2013年初,4G时代网络规划需求开始逐步兑现,基站建设投入开始体现产出,在运营商的强力推广下,2013至2015年成为中国智能手机换代高峰期,4G用户渗透率出现大幅提升,4G配套建设的完善叠加终端的更新使得下游互联网需求迎来了爆发期。
) p- d& I3 ~" e- }8 T- o, y 1 }- }* q$ `) K# d# t ]7 G6 A
2013年,短视频开始逐渐取代图片走向公众视野,微视首先抢占市场,随后秒拍、美拍等竞争者进入,还有微拍、啪啪奇、微录客等一大批短视频应用竞逐,小影等工具类短视频应用悄然壮大,以V电影为代表的微视频应用也在抢夺用户时间。同样在13-16年迎来爆发的还有直播行业,4G的全面推广,手机逐渐代替电脑,各类APP蜂拥而至,手机直播APP出现,全民直播时代到来。2014年,YY剥离游戏直播业务成立虎牙直播,斗鱼直播从A站独立,2015年成立的龙珠、熊猫通过抢占游戏赛事资源、招揽人气主播等方式快速抢占市场,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加入瓜分市场。而电子商务在13年起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中的相关数据,2014年下半年开始,食品、家电数码、时尚美妆、服装、鞋包鞋帽、母婴等行业相继进入移动电商时代,无线渗透率均突破50%,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全行业在移动端渗透率已经达到了61.7%。此后在2016-2017年间,蘑菇街、淘宝和京东相继开始了电商直播,引领了电商直播的早期发展。
/ b+ K7 |; l- w TMT行业的第二波行情始于2019年初,尽管有18年超跌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但核心因素在于5G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5G的正式商用。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便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新一代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轮TMT行情的关键字从“4G+互联网”转变为了“5G+数字经济”。7 r/ u* }; w" ~. N/ p3 [. L
2019年5G基站的建设便开始提速,2020年基站建设放量开始进入高峰期,5G用户数也从2020年开始快速增长,电商直播再次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斗鱼、有播等直播APP也加入了电商直播的行列,而叠加疫情下“宅经济”诞生的大量需求,电商直播行业在2020年以来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截止2022年我国电商直播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87万家,市场规模达到了35000亿元,较2019年的5684家和4437.5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5 Y3 _6 {6 W; L8 A; e% J : ^# |- F8 N4 O S* I( K% ?# O
& `2 H5 \2 z5 `8 g) f0 A 除了5G建设的推进,本轮TMT行情的不同阶段还有多重因素的影响加持。19年开始受大宗价格筑低、中美科技争端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以及5G建设周期推进,半导体行业迎来了新一轮上涨周期;21年3月Roblox元宇宙概念股在纽交所上市后,国内元宇宙概念迎来了一股热潮,但由于元宇宙距离规模商用仍有很大距离,且其商业模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带动其他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因此其行情并不具有持续性,在概念热度回落后经历了一波调整,更多的只是靠其概念中的细分行业(VR、脑机接口等)小波段上涨带动;而22年以来的行情则是主要由人工智能引起:一方面,以ChatGPT生成式AI的出圈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华为、腾讯和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加速了大模型的研究和发布,且有部分生成式AI已经投入应用;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包括智能机器人、语音转写、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等应用已初具雏形,后续有望继续在更多领域应用落地。$ ^& f: e/ d/ `, _1 \3 z3 G
总结来看过去两轮TMT行业的行情,通信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往往是TMT行业产生大行情的起点,而行情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后续科技的发展是否衍生出了应用性好且可落地的方向,进而出现新的上下游产业,使得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8 z. }9 J4 `4 N/ i* ^, k
而目前来看,TMT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一定增长点,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及落地应用仍有较大空间,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动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用又将倒逼网络和算力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更新升级,同时由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安全市场也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6 }9 k- h* b8 _: P# k 3. 风险提示; z- B. h) T8 U" }5 D
(1)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 y7 h7 a, F# _9 ?: c (2)警惕宏观经济政策有序退出的风险;6 f Y3 E" K, Q3 z$ b1 X8 R' L
(3)警惕“复阳”达峰对经济活动的冲击。
. u. ?7 ^, _; U2 c) W! v) E 注:本文选自德邦证券于2023年6月13日发布的《【德邦宏观】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TMT行业大有可为——行业投资框架系列之六》,证券分析师:芦哲(S0120521070001,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潘京(S0120521080004,宏观分析师);李昌萌(S0120122070034,联系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