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 C# ^! F1 n3 X
" U$ i6 F; n- k$ K. _. f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ID:guangzhoudaily)综合自珠海香洲、香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人民日报,原文首发于2023年6月8日,原标题为《有毒,看到立即远离!广东一地海边大量出现》,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P/ g- c4 F1 G# V+ G
近日,有网友拍摄到珠海日月贝周边海域出现水母群,怎么回事呢?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水中确有水母漂浮。这些水母体型大小不一,外伞表面光滑,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疑似海月水母。最近珠海天气炎热,近海风力较大,容易将在外海大量繁殖的水母“吹”到近海海域。
* A! H5 Q4 u2 `" x: Q) ]# i
. Q" J& [4 z: K
5 S" F5 H( f+ w, J0 k4 K# ~4 E/ A6 c( p! M# i
此外,近海水母容易被海浪拍碎、搁浅,而拍碎后的水母不会立即死亡,其触须上的毒素在一段时间内仍旧会发挥毒性,对人体造成危害。" n$ ^3 V; m' x/ }; B' L0 x
# H1 }3 R2 b( O0 G. I, C! g水母美丽却凶猛。大部分水母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圆伞状或钟状的身体、触器和口腕。触器是消化器官,也是猎食武器;触手上布满刺细胞,如毒丝,能够射出毒液,有毒成分称为水母毒素。
( I" G: v4 Z) m, Y5 u$ m4 s2 R) M水母毒素主要由类蛋白毒素、多肽和酶类,以及强麻醉剂、组胺、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介质组成,具有溶血、皮肤坏死以及心血管、神经、肌肉、肝脏、肾脏损害等多种生物毒性。这些毒性效应导致蛰伤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z4 A7 y0 ^! R0 {$ A. D3 a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任韦玉文介绍:•被水母蛰伤后局部症状:立即有灼烧、剌痒、刺痛感,局部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斑痕,多与触手接触方向一致,犹如鞭痕,瘙痒明显。0 K7 z: {1 _7 [6 |9 C/ I3 ?/ z
•严重蜇伤或过敏体质者立即出现红斑、荨麻疹、水疱、瘀斑,甚至表皮坏死等,且可出现剧痛难忍、奇痒及全身皮肤潮红。局部症状一般持续10-20天,有的多达数月,严重者可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坏疽。3 D; M5 p; X6 h
•全身症状:重度蛰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相继出现全身过敏样反应,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心律失常、关节痛、腹部绞痛伴呕吐和腹泻等症状。1 ]% ~ w5 ^* r5 S! y- c% K0 `
•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继而导致猝死。如果不慎被水母蜇伤,也不要惊慌,记住这些应急措施。
6 Z. b3 P8 X( `0 u紧急救助措施:, G: N+ X; N' @5 g3 A
被水母蛰伤后即刻上岸,用海水冲洗蛰伤处,切记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渗透压较低,可引起刺丝囊爆裂而释放毒素;救护者应戴手套,以免自己被蛰伤。患者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 l9 i- p( Z4 h) H( b$ D. e U9 m8 @- ]7 [2 I
如何预防:$ J0 `" }$ l5 E% j; Q$ D. }# m
海滨游泳场所均应设立明确的安全警示;禁止在浴场外游泳、玩水,夜间更不宜进入;水母是一种趋向淡水的生物,下雨时水母会自动向海边靠近,故避免雨后去海里游泳。
8 ~, G8 o X6 z' @入海游泳和训练前,应做好防害的科普宣传工作,以提高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 r3 k3 h1 D$ p6 a( N
遇到水母时,不能用手直接抓或捞取;即使是已经死亡的水母,只要其刺丝囊还处于湿润状态,就有可能刺伤人,漂到海滩上的水母碎片也不能用手触摸、随便拾取。
7 N9 T7 [* G; t& ?* R- [. u: x$ K在沙滩上如果发现水母,一定要远离,切勿触碰!在此特别提醒小朋友不要靠近,且一旦接触到水母,家长应尽快为其清洗,及时就医。
: z' J. G! x" z. B2 T/ n+ N E5 p
此外,这些海边“隐形杀手”千万警惕!3 h1 q3 Z3 t( |0 R3 g, L, F
3 l' G$ ^3 z% y8 ~ n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