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联社5月2日讯(编辑 俞琪)节前提示“五一”假期仍需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的中国疾控中心上周六晚间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此前公布数据,4月21日至27日,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924例。张文宏五一节前再度建议,脆弱人群在第一次接种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新冠疫苗。
' P% s4 W0 v5 x# W" w* h/ W% I. S 中泰证券祝嘉琦在4月12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目前新冠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作用依然重要。方正证券4月23日研报进一步表示,为了做好应对新冠二次感染的准备,新冠相关的疫苗、药物储备等需求或将短期回升。 ( c @4 Q. w1 o: X
石药集团mRNA新冠疫苗SYS6006和神州细胞新冠疫苗SCTV01E均在3月22日获批紧急使用。其中,石药SYS6006填补了国内mRNA新冠疫苗的空白。# c( m: z, h: N: W
2 ~; b$ [% l6 k0 g 截至目前,科兴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国药集团、丽珠集团、智飞生物、神州细胞、瑞科生物、万泰生物、石药集团等公司旗下新冠疫苗产品均获批,国内现有上市的新冠疫苗共15款。此外,沃森生物、瑞科生物、蓝鹊生物、斯微生物、艾博生物等多家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 f8 L! z) Q7 A- Q: H$ E* k% \
▌成也新冠败也新冠:豪赚上百亿、净利暴增80倍的故事已不在 只剩接连亏损和产线停产
4 T% M5 U2 _2 _7 ]- N7 m7 l 公开信息显示,从疫情初期到现在,我国新冠疫苗共有五条技术路线推进,分别是灭活疫苗、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DNA/mRNA)。; `$ ]$ c+ r" [
- Z9 ?% X' t2 V0 N& J" Y7 D2 R% ]
在我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中,5款灭活疫苗分别为科兴生物、康泰生物、国药中生北京所、国药中生武汉所、医科院生物所生产;2款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所生产的肌注式和吸入式;6款重组疫苗,分别为丽珠集团的V-01、智飞生物的ZF2001、神州细胞的SCTV01C和 SCTV01E、瑞科生物的ReCOV以及三叶草的SCB-2019。此外,还包括万泰生物的病毒载体鼻喷新冠疫苗以及才获批上市的石药集团mRNA疫苗SYS6006。
1 w' b: w( W* C2 d$ y, Z- l 虽然当前我国上市疫苗已经覆盖了所有的技术路线,但路径不同实则意味着不同的研发和上市速度,因此也决定着企业能否赶上第一波红利。国盛证券研报表示,所有技术路线中,灭活疫苗技术最为成熟,概率上讲成功率最高,重组疫苗成本低,同时大规模生产产能限制小,而核酸疫苗以及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技术新,相关疫苗品种上市少。) s' O3 l" C1 I8 k! o
在疫情初始,科兴、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公司纷纷选择了“更易上手”的技术路线,顺利享受到了早起的红利。其中,当时被称为“新冠疫苗之王”的科兴灭活疫苗凭借推出速度最快而在国内被大面积接种,据悉,科兴在2021年净利润144.59亿美元,同比增长8008.46%,是其2015年到2019年的5年净利总和的106倍。此外,速度同样较快的智飞生物2021年净利翻了两倍,突破百亿;康泰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超八成;康希诺亦首度扭亏。
7 R1 ]+ C; y- R9 m6 W
& J2 }+ V1 a x2 E 不过,随着国内多数人接种新冠疫苗后市场逐渐饱和,去年二季度开始,新冠疫苗下滑趋势明显。今年第一波感染后疫情更是暂时淡去。当时的老牌入局者有多风光,如今的现状就有多难堪。
' s8 b* Y8 y) h$ f. P! f 从多家新冠疫苗公司近期公布的2022年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来看,康泰生物去年净利润净亏损1.33亿元,是其近五年首次亏损。康希诺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分别亏损9.09亿和1.4亿元。在业绩公告中,其均提到业绩变动主要系受新冠疫苗销量大幅下滑影响。科兴虽尚未发布其2022年整体营收,但其去年上半年业绩已现颓势,营收净利均同比下降。9 L4 X6 W5 g- D7 X) K
而除了业绩不佳外,更有企业直接停掉了新冠疫苗生产线。康希诺相关人士近期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停产是基于新冠疫苗需求情况做出的优化运营的决策。后续是否会恢复生产需根据整体情况动态调整上药康希诺的运营。 A1 t4 ^; p8 [- L% B
. V8 q) {2 V6 v
▌新冠疫苗末班车能否再出新贵:横空出世的国产mRNA能分到多少“加强针蛋糕”?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引擎迫在眉睫' K% o2 i O: M) B
目前来看,疫情暂时淡去,留给下半场选手的市场似乎已没剩多少。不过,新冠疫苗的更新迭代依然还在继续,仍有多家企业押注新冠疫苗的研发。0 x9 d; X3 ?% X7 \2 f
近期石药集团和神州细胞新冠疫苗同时获批,沃森生物也在近日公告,mRNA疫苗Ⅲ期效力临床试验期中分析获主要结果;康华生物已布局mRNA疫苗平台、重组蛋白VLP疫苗平台等。. p8 l; n6 a% Z: O0 a
对此,有市场分析认为,此前获批的多款新冠疫苗,虽然均表示对奥秘克戎毒株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疫苗本身均不是针对奥密克戎毒株设计。而此次获批的疫苗意味着国产新冠疫苗正式进入奥密克戎时代。其中,作为第三代疫苗技术,mRNA在新冠疫情中验证了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巨大潜力,国内mRNA疫苗的上市也一直被寄予厚望。' u# \3 W' E7 C8 W) ?$ {4 r) j
$ G4 H; g& B( J9 e! u. j) {
有业内专家表示,mRNA疫苗保护率高且生产转换快,对于快速变异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换一个序列就可以更新,而其他技术领域疫苗则需要从头开始。此外,mRNA疫苗对T细胞免疫能力的提升,以及免疫原性、抗体水平等,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们认为,市场对比较好的新冠疫苗具有常态化的需求。因而业界普遍认为,mRNA很有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打破原有疫苗市场格局,对采取一二代疫苗技术的企业带来挑战。
v' f7 ?+ z$ Q4 D5 X& W 在国内mRNA疫苗赛道中,除抢先撞线的石药集团外,药中生复诺健、斯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蓝鹊生物、康希诺等至少十家企业正在研发mRNA新冠疫苗。) Q- J6 o; A( u8 ], \
mRNA疫苗似乎代表着新冠疫苗未来的希望,但必须承认的是,在研发速度上则慢人一步,难以与Moderna、BioNtech等国际mRNA疫苗巨头竞争也是这些“新贵”们的重伤。; p7 J8 L; Z& m3 O" d4 b+ a1 s# h
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感染过新冠,并也已接种过疫苗,人们的接种意愿已不在像疫情早期那么强烈,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感染过新冠并接种过疫苗的民众在采访中表示,暂时不打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26亿剂次,接种总人数和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95%、90.58%。此外,随着更多新冠疫苗上市开打,平均价格也越拉越低。$ t, a3 e6 c# ^# m( t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早在去年就已估算,新冠疫苗这轮竞赛中,部分企业的成本恐怕无法收回。上市使用时间更晚,比如2022年末才获批的新冠疫苗,基本无人预期其能够赚到钱。即便是新冠mRNA疫苗,也依然可能面临回不了本的境况。
5 q) { h: U: X3 p% U! \ 因此,寻找下一个业绩增长引擎将成为新冠疫苗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新冠疫苗企业正开始回到常规疫苗赛道,在HPV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常规疫苗赛道拉开新一轮激烈的角逐赛。沃森生物一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345.34%。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13价肺炎结合疫苗、新增双价HPV疫苗销售等产品收入增长所致。! J+ ^+ T& K" F( d
另一方面,因mRNA发挥作用的领域并不仅限于疫苗,其在传染病预防、癌症治疗等领域空间也非常广阔,这些领域也正在成为mRNA疫苗企业们新的布局重点。据悉,国际巨头Moderna与默沙东宣布,肿瘤新抗原mRNA疫苗抗体联合辅助治疗高危黑色素瘤防止术后复发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 e* m1 v x) w* G6 j* I+ j
(财联社 俞琪)
! B8 V0 l4 I1 s- q" ~) P0 [ <li style=";" id="PIC" class="clearfix">
0 b! E& X' h0 p3 K& d什么页游能3分钟就1000级?. e/ M9 x) X% p/ U' m
7 r; J8 a8 b2 ^; L1 s) v, V X
高爆打金服广告
1 Q; b9 y% Q9 M了解详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