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收录于专辑# 湾区大学问 # Z, {2 C# Q) p
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正成为广东高校纷纷布局的新 " 赛道 "。6 q" a1 v+ y+ S; O% w) d
今年 3 月,工信部公布首批 " 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 培育对象名单。珠海科技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等多所广东高校产业学院榜上有名。6 b8 x* t4 S; b! h X6 e# ~
2021 年 12 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 50 个现代产业学院,广东 6 所高校的 7 个产业学院入选。
0 ^: @5 k1 b" l4 p1 R- r产业学院的兴起,为产业升级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两个 " 首批 " 落地,显示出广东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蓬勃气象。0 _- k. z' D. b
为何广东能成为产业学院建设的热土?广东高校纷纷布局建设产业学院为哪般?
- ^8 o: J7 E/ V; s8 q- @4 o& o一1 r* N) w3 C. c0 A( `$ |
开办产业学院,广东的探索曾一时 " 领风气之先 "。6 E0 f. S% e! }& S) f. N7 U! Q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的新兴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产业学院发展建设上有着先天优势。
/ U9 d% \1 N5 N: T+ c十多年前,中山市灯饰、家电、家具、服装等产业迅速发展,专业镇成为当地 " 时兴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将专业建设 " 搬 " 到专业镇、" 搬 " 到产业园区。9 J) P- Z, B6 t, t2 b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灯具专业实训室。图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z' I1 O V! u! j2011 年,该学院与专业镇合作成立了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小榄学院 4 个产业学院。2 }! [7 T: a5 n& t* G( y' S
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基本解决了教学和生产对接难、兼职教师聘请难、学生顶岗实习难等办学瓶颈。 b7 f3 C6 M: ^ b9 w
这 4 个产业学院特色鲜明,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开启了广东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8 w7 i; B! n# ` n6 I, L5 s& a2014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融合的主阵地要设在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区。
; `6 i6 u5 _& L# Q) O2017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 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 ",这是 " 产业学院 " 在国家政策文件中首次正式出现。
) |9 v9 J/ l9 [1 A, t根植产业、服务产业,产业学院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招牌。截至去年 6 月,广东已设立 146 所高职产业学院,华为协同高职院校建立 15 所 ICT 产业学院。7 @$ T8 }+ i+ d6 R# v6 y! J. X" |; P
随着我国 " 新工科 " 建设拉开大幕,近年来,广东本科高校主动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背靠产业密集发展的制造业,掀起了建设产业学院的热潮——
) {" h1 S8 V% A# p广东工业大学成立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行业精英当老师,企业实验室做教室,校企联合、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东莞理工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深圳大学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 Z! t7 y- H" }8 j广工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学生正在装配机器人。图源:广东工业大学
) p+ W4 g6 A; V; @8 W* g截至去年年底,广东 45 所本科高校建有 218 个产业学院,本科生培养规模超 4.6 万人,校企师资 6000 余人。
4 o5 Y/ i) ~% D. F5 k8 s3 T' H这些产业学院涉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 50 多个产业种类,直接服务广东 " 双十 " 产业集群与 " 制造业当家 " 发展战略。/ |% Q( u" M d: P. X# a8 e4 {
二$ r* Q. a0 x/ v& |+ V7 r
产业学院怎么建?* w! t; |9 x! P7 o: Z, f
2020 年,教育部牵头颁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下称《指南》),这是针对现代产业学院的第一部国家级规范性文件。8 D5 ]7 N' ?- b
《指南》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是 " 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 ",要 " 在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里建设 ",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打造 " 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
5 u! R% B; z* i. ^* c- g' E这一导向,针对的正是目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企业缺人才,大学生就业难 " 的症结性问题。 M2 p( ?3 ?& l
2021 年底,对照《指南》要求,我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出炉。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州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6 所广东高校的 7 个产业学院入选。- Q0 f( B' Y; ^% q8 p. q
成立于 2015 年的东莞理工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由学校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
* b) l6 b7 N# q$ |9 I, W! h东莞理工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学生制作调试机器人。图源:东莞理工学院
) s. z4 q- i. E/ B广东工业大学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学院亦入选。该学院重点建设 "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如今已拥有近 70 位专职教师。
7 i D! B$ M' M& d8 r$ {0 ?" 我们要求实践部分必须占到学生培养过程的 30% 以上。"广工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熊晓明强调。他曾在知名企业工作 25 年,深知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X5 s7 M' U3 g0 B. M+ x. r
目前,该学院已与华为、全志科技、粤芯半导体、工信部电子五所等 30 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4 P& V. ]& ~6 g M$ c2 P今年 3 月初,教育部办公厅等多部门还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 M5 e. P t# R a: k4 u这一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学院建设要符合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方向、服务区域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6 E, J) w0 ?9 |7 f& b) y
三
0 y3 U7 x2 H' c) o7 }. c1 I$ q值得警惕的是,在产业学院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也遭遇着 " 校热企冷 " 的困境。9 R3 Z; `: b: I7 r" U) [
作为人才培养方,高校热情度高——有了企业的助力,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
9 \2 O* }" J: ~3 B- N立足深圳,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 55 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与华为、比亚迪等 500 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 15 所特色产业学院。
0 O1 Z0 A, h5 d$ A9 j去年 8 月,深职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2020 级学生宋明亮携手中外队友,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银牌。他就出自 " 比亚迪精英班 ",每周末都能听比亚迪一线工程师授课,看到行业最新发展与需求,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w2 u% q* c" e/ o T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实训室,同学们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原理。图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K9 V* s2 b/ B6 m在校内学知识、到企业学技能,有了实打实的本领傍身,还有学校对接的诸多企业资源助力,学生就业不愁。以深职院为例,该院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 以上。% @- L4 g$ `. F
但作为人才需求方,企业反应反而较冷。部分企业认为,合作育人投入成本高,且培养的学生最终不一定进入自家企业工作,最终落个 " 白辛苦 "。- |4 e& }3 H. m2 S- M
" 一头热一头冷 " 的困境如何破解?深职院找到了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两大内驱力——选育人才、改进技术。
) ~' d1 u. F5 t* c8 t' y该校党委书记杨欣斌介绍,该校与华为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校企通过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等,打造互利共赢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 o$ O& R" Z$ U0 \8 E/ C$ r7 q( f7 o在深度合作下,该产业学院攻克了光刻胶等一批 " 卡脖子 " 技术,让企业在多个领域摆脱了对国外厂商的依赖。" }' Y! Y* d/ O. C( ^. x7 }# ?! ~
" 要紧贴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来办教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卢坤建认为,产教科融合要使学校的办学成果有效融汇于产业、赋能于教学。
) x% V( i# }. w' \2 l; t他说,只有将科研成果、研发思路与最新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技能,从而对企业生产、产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1 f7 p! R1 b7 d1 f; L"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人才培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认为,高校和产业、企业,如何更好地构建人才培养的共同体,是产业学院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5 N/ I8 k1 ~3 A4 ?8 h# X3 i: ?
【南方 + 记者】刘汉能 马立敏 姚昱旸
$ {7 Q7 D) @4 r/ B% u1 P) \开栏的话
5 H" e W$ n) C1 ]* W$ G+ |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怎样的大学?南方日报、南方 + 客户端推出 " 湾区大学问 " 栏目,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探究改革逻辑,挖掘精彩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