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日本知名面板公司 JOLED 宣布破产,TCL 旗下华星光电为其重要股东。
' r7 O% B6 Q8 K W0 P' U- ATCL 创始人李东生曾称,只有韩国三星、日本 JOLED 和 TCL 华星对印刷显示技术有深入研究。* m+ m+ n1 P7 @/ p F/ }
2020 年,TCL 科技以 300 亿日元(合约 20 亿人民币)战略入股 JOLED,旗下华星光电获 JOLED 超 10% 股权,双方在 IJP-OLED(喷墨印刷 OLED)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1 Y2 q+ D3 W0 z: Z' ?
而 2023 年 3 月 27 日,JOLED 宣布已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总负债额为 337 亿日元(合约 17 亿人民币)。其将关闭日本两家工厂,遣散约 280 名员工,技术与研发部门员工转移给 JDI(Japan Display,日本显示器公司),后者已同意买下 JOLED 的知识产权。( w; H% @/ r1 h9 J3 @ [
对于投了 20 亿人民币的 JOLED 的破产,TCL 似乎早有预备。TCL 在 3 月 30 日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对 JOLED 计提减值准备 3.19 亿人民币。
( a0 W, t* Q/ L+ v* ^" n2015 年,JOLED 在整合松下和索尼 OLED 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专攻喷墨印刷 OLED。喷墨印刷 OLED 相比传统蒸镀式制造工艺,可直接将材料喷到基板上,减少了对真空环境等条件的需求,也从而避免了材料损失、沉积不均等问题。JOLED 认为,印刷式 OLED 能够降低 30% 的成本。; O. O9 L* E+ W6 ]4 b! ]* _
这也与李东生的理想不谋而合。早在 2015 年,李东生就在国际信息显示年会的演讲中提出,印刷显示技术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场演讲的半年之前,TCL 便已联合天马微电子等成立了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布局喷墨印刷 OLED 的研发。$ Q& ~7 M/ r2 J0 a9 {
尽管印刷式工艺似乎代表着未来,但 JOLED 通向未来的道路却格外坎坷。
# S8 G. [) C. T一方面,印刷式 OLED 的性价比优势尚未体现。价格较高的打印墨水,以及不成熟技术下的较低的良率与产量,共同推高了喷墨印刷 OLED 的成本,而蒸镀 OLED 则因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成本相比产业初期大幅下降。 `4 z9 @2 y- [$ k/ x
另一方面,JOLED 原本锚定的差异化市场也遭到挤压。对比成本效率优势并不突出的小尺寸市场以及已由 LG 等主导的大尺寸市场,JOLED 原本积极向医疗显示器、汽车显示器等中尺寸市场进军,却再次遭逢韩国厂商入局。2021 年开始,6 代蒸镀 OLED 线涌入中尺寸市场,成熟的韩系 OLED 产能面前,JOLED 的竞争力更加微弱。
" P2 Q' L& C' O7 z O即便与 TCL 达成合作后,JOLED 开始面向大尺寸 OLED 面板进行研发,但韩国厂商先后突破蒸镀技术大型化难题,再一次以蒸镀技术更加成熟的优势,堵住了 JOLED 的去路。
# H( U/ d4 V9 p* Q/ b9 l( e5 J除此之外,行业整体遇冷低迷、疫情影响下量产迟滞等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共同导致了 JOLED 的败局。截至破产前,JOLED 连续三财年亏损约 80 亿人民币,而营收仅有 6 亿人民币。7 u3 B% q7 ~- L3 g( Z& H
至于 JOLED 破产的影响,如今仍是未知数。
. m9 {+ }/ x8 u6 x* V1 T% R3 M S对于股东华星光电和背后的 TCL,财务上的亏损无可避免,但此前的技术合作已收获一定成效,包括在其产线的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积累,具体如华星工程师已在 JOLED 产线成功研发 65 英寸 8K 印刷 OLED 样品等。) F' @ |4 c3 r3 B
对于整个 OLED 行业,有观点认为,JOLED 此前的耀眼更多来自于其对印刷式 OLED 技术的专注,而更多大厂如 TCL、京东方等对这一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同样不小,印刷式 OLED 技术进展不会就此止步。此外,JOLED 每月 2 万块基板的产能,从未超过全球 OLED 产能的 1%,对于行业的影响有限。
9 R8 c& R) E, x8 U& E' s然而,罔论实际影响大小,作为行业内知名创新型企业的 JOLED,经历一场历时 8 年的高开低走并最终落败,某种程度上看,仍然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提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