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晚上,记者李微敖发长文晒出了实锤——张继科500万借款合同,带手印签名的那种,并披露了涉及其前女友JT私密视频的案中案。
# j; b: k9 z% }8 K) C9 g. o 李微敖在文章中说,自从爆料以来,“我没有想到,这两条微博的影响会那样大,并且有不少人在微博上或者公开,或者发私信,对我及我的家人,进行各种威胁和辱骂。”# i( @( G; {9 ^, }
他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网暴”吧!* T* v4 a/ C" j2 s2 M0 S
/ U. x* M C( r- G; J+ \
的确,张继科粉丝,比起流量艺人的也“毫不逊色”,攻击力极强。$ b+ k8 p0 V, C, N
其实,也正是张继科,让运动员呈现出饭圈化的特征,而在很多年前,还掀起一场波及甚广的“果蝶大战”。6 _5 S/ B( T$ K0 O! z" s& E: J
什么是“果蝶大战”?: g8 n3 Q+ F/ `) u8 c
要先说什么是果,什么是蝶。7 |- d" g9 N5 J
“果姐”是指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粉丝群体“火龙果”,“蝶姐”则是张继科粉丝群体“蝴蝶”的简称。
' y0 M7 H j" U. H& z; R/ n' b “火龙果”好理解,张继科的老粉丝叫作“蝌蚪”,这个也容易明白。
% G* v: F% d) C& Q- b7 A! }( p# H “蝴蝶”取自什么呢?* @5 i0 }+ \* @* \+ Z/ L
理由很简单,因为——张继科喜欢用蝴蝶牌的乒乓球拍。以至于还有一款联名产品——张继科超级ZLC。后来,粉丝们开始自称蝴蝶。
7 z- F Y5 \: Y) j( d9 n! Z % v2 Y! J+ ]9 n0 h7 y
张继科和马龙,两人都是1988年出生,年龄相差8个月(张比马大)。本应是乒乓领域的“卧龙凤雏”,却在“饭圈”侵入体育界后,引发了不少腥风血雨的缠斗。
/ s0 a$ }2 b6 `$ W* v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果蝶大战”一触即发。
) y. h# J5 [/ {. k 那年的8月12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张继科以0-4负于队友马龙,获得亚军。这让蝶姐难以忍受,开撕。
- _! Q8 u r) g 从谁的技术好,谁大满贯了,甚至到谁更帅,都要吵一波。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转发评论,实绩图铺满整个广场。
! A; C7 {) c9 F6 K+ u$ B; t 两家粉丝有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谁偷了谁的技术呢?
~' U6 t3 H+ e 张继科粉丝曾经翻出一篇论文,来论证马龙偷了张继科的技术。该论文写道,马龙和马龙教练曾经研究张继科的打球技术,用来精进自己。但是乒乓球国家队有明确规定,不能私下研究未退役队员的技术,只能在实战和练习中去揣摩,因此,马龙私底下研究张继科的技术是在“偷”。 u! P O( `9 ^; ]) o
而马龙粉丝则辟谣说,这篇论文里所说的数据库,马龙的一些技术样本也在其中,张继科粉丝在断章取义和无理取闹。而且张继科的所谓反手技术是国乒队传承下来的,因此作为队长的马龙练习是理所应当。
/ k- e" B. m$ G+ i( W' ^3 f0 k( Q9 O 张继科马龙
! u" j3 |* {3 p9 _8 I 当然了,这还算是比较高级的撕。有网友评价,相比梅西C罗粉丝大战相比,“果蝶打架”就像村口械斗。可见,场面之丑陋。
5 I* g m" C- l4 _* Y r' z 从2016年直到2021年11月张继科退役,粉丝间的“械斗”一直在持续。
' E' m7 n: d0 q 在张继科退役消息传出后,网友们终于觉得——果蝶大战是时候翻篇了。但是,并没有,两家粉丝仍然杀的你死我活。
6 ` B( A3 C; _2 b9 {5 U3 t' @ 有网友戏言,乒乓界不论谁家打架,最终的尽头就是果蝶厮杀。
6 Y0 |; D6 w; n$ X0 U) W 然而,谁能想到,从此之后,也连带着让其他乒乓明星们都沾染了饭圈文化,互相也有了所谓的“村口械斗”,以至于比张继科马龙小9岁的新一代球员樊振东不胜其扰。$ J/ b& j2 ^ ~6 ?- c" P F( y
2022年11月15日,樊振东以7700分稳居男单第一。他下了飞机,就发现来了一大群粉丝接机。当晚,樊振东发文,呼吁“不要把饭圈陋习带进竞技体育”。
; a7 r, }8 ^' m 樊振东说,"希望大家从竞技体育中收获积极乐观的心态,远离饭圈的戾气。任何人的饭圈化言行对我都是有害无益的,请不要打着关心我为我好的旗号对我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进行代入式分析讨论甚至争吵谩骂。" [: N4 M+ u( |# d. k
樊振东 # d' H$ f3 N# B1 Q/ ?+ x# ]
其实,这不是樊振东的第一次劝阻粉丝的行为,在2021年9月,就发文称,大批粉丝送机给他造成极大困扰,影响很负面。一个月后,又发长文规范粉丝言行。2022年2月1日,又一次发文谈粉丝行为——希望大家在赛场外不要关注我,更不能窥探和评论。
0 F0 g5 b( X. i% p$ W 因而,很多人称赞樊振东“人间清醒”。
: H' @; `: S: {0 p/ T" ~: S! d+ U2 p 那么,张继科怎么看待粉丝争斗以及与队友的关系呢?
$ S3 z% S8 Q4 ~% t/ E6 |& u- w 张继科曾说,“以前去比赛,只有几十个人看我,到了2016年后,哇,真像开演唱会一样。”在2016-2017这一年间,他还不太适应,但逐渐地,开始享受这种被迷妹包围的场景。
+ F4 a- g4 c9 j. r/ U8 m/ b 而对于队友马龙,张继科在接受鲁豫访谈时坦承,“如果在赛场上碰到,就没办法成为朋友。”言外之意,他们是竞争关系。: v$ ~ U' K' ^9 f6 Z! K
这也给了他的粉丝一个信号:就是要争!
" H3 ^2 p6 {4 P* Z 因此,张继科对队友的淡漠和对粉丝的暧昧态度,导致了不断地争斗,而他,也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别说像樊振东那样的清醒了,他可能还乐在其中,并沉溺于被粉丝簇拥的感觉。
7 x# F4 g- f7 x' { 当然,后来,他要进入娱乐圈,也确实需要这波迷妹。
3 C, {4 Y; e3 U9 q& Z8 I6 y$ f 张继科偶像化
( O( v& ~4 _; R+ z 张继科的粉丝都是什么人呢?大多是喜欢他颜值或桀骜不驯性格的小女孩,这些人,压根不懂乒乓球,也不喜欢,只对张继科这个人感兴趣。大概率,这些女孩们还喜欢其他流量明星。
5 Y* k' x- s5 G0 E; Z& }; u 有一位知乎匿名网友曾经直言,张继科跟国乒的其他队员比起来,太过于“媚粉”,“我不确定这是否跟他从小过于严苛的教育环境有关,他爸爸好像小时候经常打他,可能造成了他特别害怕失去的性格,只是希望继科能正确引导粉丝。”
) w3 H' C8 Y: W/ |6 H4 [1 i( q( p4 k 而另一位喜欢张继科的网友说:“本人很喜欢张继科,在所谓的粉丝团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实在受不了粉丝喊麦一样在各个正式比赛场所叫他的名字。你想表达你的热爱是的没错,但我觉得尴尬极了……而且这样不影响他比赛吗?”) r H" A0 B v3 F; H$ s7 L! I6 F/ s
半月谈杂志曾刊登文章批评体育饭圈化,文章标题是《要“出圈”不要“饭圈”,警惕“饭圈文化”侵袭体育》,文中称,“饭圈文化”具有很强的排他性,粉丝需要无条件支持偶像,容不得半点批评,只许自己“守护”,不准他人置喙,这很容易把赛事讨论变成非黑即白的“控评”和“站队”。0 c7 ^( l0 Q4 w
2 Y+ `$ j" e: W7 u 的确,球迷与饭圈粉是完全不同的。球迷主要关注成绩,饭圈粉则只关注私人生活,并把这种喜欢利益化——因为饭圈化可以带来好处,比如站姐能够卖周边、卖图片,甚至是私人信息来产生金钱上的实质利益。% V9 f1 p, ^* C! p/ w( e5 ^6 A
另外,相比于娱乐圈在大众眼里的“低俗”,体育明星们因为具备天然的光环属性,如果是在温和的环境下,会带来正向循环。然而,饭圈化之后,正因为有竞技的光环,就让粉丝们有恃无恐、目中无人,觉得自己偶像比娱乐明星高人一等,极端异化后,演变为一种比流量明星粉丝还要恐怖的群体。
9 X c0 |' z. m2 `. L1 Q0 V 长期处于粉丝的包围中,无疑会迷失自我,人养出唯我独尊的性格,更令道德底线严重缺失——就如同之前塌房的那帮流量们。; D% S) l/ I3 H. y9 `' v
现在,张继科的房子塌得如此厉害,作为运动员饭圈化鼻祖的他,这难道不是被粉丝反噬了吗?, n0 \- O& ~; E( b) I
终于,“果蝶大战”要消失了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