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文物讲述都城发展史 “辉煌中轴”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 h' T( @) b4 G
- S) ?+ W: |& _* K( q 28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辉煌中轴”展览。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R2 s7 r3 l! D6 v
中新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徐婧)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28日,“辉煌中轴”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17家单位的53组(件)文物,彰显古都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4 U! T7 b ^9 }) v
1153年,金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称中都,这标志着北京第一次真正成为王朝的首都,是北京都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建设过程中,金中都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将正在发展完善中的都城中轴线理念和范式引入北京,开中轴遗产之先河。6 W) y0 q. ~; D& p* I' n6 ^% X
|- y! z/ H' p. g 28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辉煌中轴”展览。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 C+ n3 I6 M% C _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承办。展览共分为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对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公众化进程和保护工作进行系统阐释。
( x4 R: f1 B: Z+ _2 D: G* G! { 壮美中轴部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剧场式的中轴线沉浸空间。在16米长的中轴线沙盘上,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等地标一一呈现,配以立体投影技术,展现北京中轴线的恢宏壮丽;位于沙盘两侧的遗产点三维动画详解,立体展现中轴线建筑的3D效果。观众置身沙盘前,可身临其境“聆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过程,领略昼夜交替、四季轮转的中轴景象。7 B3 `# p4 h- g
# g l+ a6 ], V' V/ \- V. O, B! l
28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辉煌中轴”展览。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9 s: ?; N! \% F1 u l8 e, O/ M7 [ 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经历了长期衍化的过程,一般由宫苑、礼仪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及其之间的城市空间等构成,发挥了都城“脊梁”的统领作用。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其规模、格局与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 b# _: i) r* _, m, h2 N
% x3 h4 C* p/ }5 C 28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辉煌中轴”展览。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2 l9 Q% e1 p" c! j
文化中轴部分主要以文物展示解读北京中轴线形成的历史过程、理念、审美及建筑工艺,揭示北京中轴线交融礼乐、多元共存的文化特征。该区域展出的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的“成周”卜甲,被学者推测为召公到达燕国后的遗留之物;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凤首扁壶,器形与纹饰浑然一体,成为元朝承接唐宋并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气象的微小缩影。4 f* ?+ v* e0 k/ r4 O1 k
; A) v3 i. W/ ]9 B) _: Q; v% B
28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展览进行交互体验。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 D% t" b5 f8 `' m0 j0 F8 [
文物保护与修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年来,北京市专门设立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基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资助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等。永恒中轴部分通过专著、报刊、图片资料等,展示北京中轴线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质变,以及新时代以来顶层设计规划对中轴线的继承、保护和拓展。; Y2 _ {1 ]$ H# D2 T! {. O
本次展览采用交互沉浸的数字化传播设计理念,除观展外,观众还可以在展览现场留下自己的中轴记忆:走上中轴线地图“穿越”各个遗产点并与其合照,扫码即可下载留存到手机;在开放展区,天坛图案的搪瓷缸、印有天安门图案的笔记本等展品均为博物馆征集而来,观众在此处不仅能重拾昔日记忆,还有机会让自己家中的老物件参展,唤醒更多人的老城情结。(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