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回复: 0

西藏:雪域高原绘出发展新画卷

[复制链接]

1641

主题

735

回帖

715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56
发表于 2023-3-28 19: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5 V. I( X) t/ _: F* U" \
              光明日报记者 杜倩 尕玛多吉
0 |6 j/ t$ l) V* S& c7 w              又是一年春意盎然,雪域高原万物复苏。尼洋河畔,嘎拉村旁,漫山桃花如期开放,映衬着村民幸福的笑颜。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0 B, j" u9 \9 X. J              2022年以来,西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作为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 \' C6 m# H' |+ l# a' T  Y4 I) A8 O3 b; r                        
! W; k  e1 Z( g  ?. J  s* H' O              牦牛在藏北牧区的草场悠闲觅食。黄启军摄/光明图片' j5 [5 l% k9 t+ b; o1 o7 O+ d
              1奔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8 K' j3 l& ^& K) s              春日里,走进西藏山南乃东区的天马民族团结商圈,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抬眼望去,各商户墙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标语和精致美观的中华民族文化视觉符号吸引着游客驻足。2 w0 l1 _$ Q! s$ f. h+ g
              作为山南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商圈,天马民族团结商圈是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天马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历时18年经营逐步繁荣兴盛起来的。商圈由最初在土坑上摆摊卖货的120个本地商户组成的市场,逐步发展为如今汉、藏、回、东乡、撒拉、维吾尔、蒙古等15个民族共同创业就业、团结和谐的商业综合体。
7 }8 |: ~- v+ o+ O5 m1 ]4 }              在民族团结沃土上,商圈“生长”出一个又一个打卡点。这里有15个民族特色的美食、服饰和风俗,来此经商的各族同胞,早已融入当地生活。回族朋友爱上了酥油茶、藏面,还结交了不少藏族朋友;藏族朋友不仅爱上了炒面、拉面、大盘鸡,还喜欢上了维吾尔族的服饰。谁家商户有事忙得转不开身,其他商户都会搭把手帮忙。民族团结文化沁润着商户的精神世界,各民族也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敞开心扉。1 v7 B) L: @+ }5 l, n: _" X
              “我们这个商圈关系很和谐,前来购物的本地群众和游客也特别多,在这里基本什么商品都能买到。一个商户一年下来收入25万元不成问题。”多年前从新疆来到此地经商的商户希尔艾力·阿卜杜热合曼说,“2022年,各族商户还自发出资种了一片林,我们管它叫‘民族团结林’。”
2 Q* n3 k2 ~2 w! @. n2 G              民族团结,润物无声。天马民族团结商圈始终坚持“奔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共吸引512户不同民族的群众前来就业创业,累计解决就业2000余人。随着商圈发展壮大,公司每年为当地群众分红土地租赁资金280余万元;每逢重大节日,公司还会把最好的11个摊位免费留给山南乃东琼嘎顶社区的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年增收10万余元。此外,公司和带头商户还主动与乃东区亚堆乡才朋村、支那村等建立帮扶联系机制,每年投入慰问帮扶资金30万元。- B# O' f, z5 F
                        0 O7 i/ p+ T" t1 _4 l+ s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学习使用青稞酒生产设备。热杰摄/光明图片
% p) X1 r7 N  m. |              2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2 a5 W. M  L# y              2月14日,在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表示,今年要围绕农牧民增收中心任务,持续抓好稳粮、兴牧、强特色,全力打好农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和美。
0 @3 E4 P( n$ Z) B1 P: T# _; c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西藏广袤农区正陆续开展春播工作,到处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3月16日,按照藏历是适宜春耕春播的良辰吉日。在拉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莫冲村,一排排大型农机开到了田间地头,铲开了新春第一犁,随后身穿节日盛装的藏族姑娘在祝福声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G- ]' o. o+ Y& U
              “我们村耕地面积8686.24亩,以种植青稞和油菜为主。前些年春耕春播仪式上还能看到传统的‘二牛抬杠’上场,如今都是现代机械上阵喽。”莫冲村村民扎西旺久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推广农业机械化后,全乡几乎形成了集中连片耕地,农作物在种植、收割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解放了不少劳动力。”1 T/ j+ e( r' L5 T  a( K+ d( s
              莫冲村的变化,是拉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拉萨把这项工作向各乡推广,各乡将各村零散田地有效集中起来,通过机械平整,将差田变为良田、将荒田变为忙田,农村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助力村民多种粮、种好粮,把“藏粮于地”真正落到实处。/ o, n. }" D. q+ k
              2022年,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2017年提高6.7个百分点;青稞良种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良种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4.1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全区“1+3+N”的农牧业信息化数字底座;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耕地深松远程作业监测等智能化装备得到运用……乘着科技兴农的东风,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速度空前,近五年建设面积占总面积的六成以上。
- I$ [; A, W7 K* P! Y. b              青稞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青稞作为啤酒、食品、保健品等的生产原料,附加值不断提升。前不久,在位于达孜工业园区的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加紧运转。机器轰鸣间,一粒粒青稞华丽“变身”为一罐罐青稞酒。自2020年起,该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建设了多种类的青稞食饮品系列生产线,从建厂初期单一的青稞酒,到目前公司已拥有55种高原特色产品。4 v" H* k  a; E  m
              为满足市场对绿色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在深化青稞良种繁育和规模化生产基础上,拉萨市继续做强做大青稞深加工、精加工,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据悉,2022年拉萨青稞加工领域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发展至18家,产值近10亿元,青稞加工产能达到2.4万吨以上,就业带动年均增收6万元以上。
/ r6 C6 h1 B2 P3 @& V' W, h! A                        
& j& L2 u% x9 X2 ^, K( r$ ~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藏药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忙碌。次仁拉姆摄/光明图片# e0 x% _. I2 L/ T3 X" `0 w
              3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绿色产业发展红利: A+ r2 L3 k# X: ~. h, ?' z! R
              沿着日喀则亚东县城一路向南,就来到了密林深处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庞达村。庞达村距县城35公里,海拔2073米,是日喀则市边境小康示范村之一。
6 p2 L& E: v- o  v              宽敞干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映入眼帘。“现在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64岁的米玛潘多老人在自家院内一边打理花草,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着在新家的幸福生活。$ [) O  F' }8 O! x0 B$ e
              据老人介绍,2020年9月她们家从亚东县城东北部海拔4600米的堆纳乡搬迁过来,一块搬来的共有90户人家。$ p! ^+ g9 k2 |0 U. p3 j3 N0 \  L
              由于搬迁时已入秋,天气转冷,群众都担心取暖问题,不少人家磨了斧子,砍伐树木。
8 O7 }2 c' V* e/ ?- v              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心住下且不再砍伐,驻村工作队和庞达警务室民警合力深入家庭、施工场所,采用电子屏、宣传标语、环保知识展板、宣传单等形式,为村民普及生态保护的好处、讲解村里的生态补贴政策。/ g! F8 Y' _2 b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推进,庞达村“两委”班子意识到庞达风光秀美、林下资源丰富,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做“保护文章”,还可以做“变现文章”。于是,民宿旅游业成了挑起庞达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金扁担”。* _7 F* \0 L. A$ B+ ?% k
              “从最开始的村里7户人家拿出二楼空余房间开了民宿,到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民宿,民宿业让每户村民一年增收了上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拉巴平措说,“好生态、才会有人来,成了我们的共识。”
$ m& G. s$ C0 ]# Q+ Z' ~              绿色杠杆一旦找到合适的支点,就连青菜也成了致富的“金点子”。庞达村在乡里的扶植下,又开始发展蔬菜种植业、石斛养殖业,目前村里建有4座蔬菜大棚,县城周边还有62座大棚。3 |2 u' x0 ]! b* T' ~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们种植的白菜、青椒等几十余种蔬菜总产量在2022年达到40余吨。生产的蔬菜一部分在市场卖出了好价钱,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红利。) N2 w2 m. a+ d* k
              4固边强边富边民,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 w/ @: R5 ^+ y% t3 s/ c# f4 ^
              强边是“国之大者”,是西藏“四件大事”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边境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雪域高原边境一线,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下,一幅“共学党的理论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层组织固一线堡垒、共促民生改善固脱贫成果、共树文明新风固民族团结、共守神圣国土固边境安宁”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X3 i' `1 b: W( F& r
              3月14日一大早,在日喀则仲巴县霍尔巴乡扎次村的冬季草场上,牧场草组组长强巴把牧民聚集在一起,等待着霍尔巴边境派出所宣讲小分队的到来。
9 o# x! p, g) o- u8 J6 f              霍尔巴乡位于仲巴县西北部,平均海拔4800米,与尼泊尔接壤,是219国道前往阿里的必经之路。该乡是纯牧业大乡,许多牧民长期住在偏远草场。为向农牧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强边富民方针政策,霍尔巴边境派出所选拔了一批通晓汉藏双语的人员,组建宣讲小分队,以牧场讲堂、执勤点党课等方式,把理论政策传到了边境辖区的各个角落,以特别的方式温暖着牧民群众的家国情怀。
- N2 }- c+ {  K0 q$ P* o              “没有教室,帐篷就是讲堂。信号下线,服务就要上线。”教导员胡先健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的观念深入边疆群众人心。现在每次群众在放牧时遇到可疑人员,都会主动给派出所打电话,每周所里组织的护边巡逻,群众也会积极参加。”
6 J3 N- g& E/ }1 \  o' G6 K              强边跟得上,富民也不能落下。霍尔巴边境派出所在走访辖区群众时了解到村民们的最大难题: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家家户户都养了大量的霍尔巴绵羊,但大家不知道如何利用好霍尔巴绵羊这块“金字招牌”,一年到头,致富无门、增收乏力。
; Y; a* j8 J' V' {7 j              派出所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乡政府,又联系了县里的农牧局,帮助群众梳理出一条依靠科技养殖的发展路子。村里成立了霍尔巴绵羊合作社,霍尔巴绵羊从一头800元卖到了一头1600元,群众放着牧守着边都在哼曲儿。2020年,辖区群众搬进了国家免费建设的小康村,水电网都通到了家里。) N6 i4 a, C* o: r3 @
              如今,不仅是在霍尔巴乡,在山南隆子县玉麦乡、阿里噶尔县扎西岗乡、林芝米林县丹娘乡等边境一线,百姓们的生活都红红火火。广大戍边人正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兴边稳边固边,用扎实行动守护好祖国边疆。
1 L' L- c2 Y0 y; C- k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05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04:32 , Processed in 0.039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